外国诗歌赏析:《先知·论死》[黎巴嫩]纪伯伦

卡里·纪伯伦

《作者简介》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先知·论死》原文

于是爱尔美差开口了,说: 现在我们愿意问“死”。

他说:

你愿知道死的奥秘。

但是除了在生命的心中寻求以外,你们怎能寻见呢?

那夜中张目的枭鸟,它的眼睛在白昼是盲瞎的,不能揭露光明的神秘。

假如你真要瞻望死的灵魂,你当对生的肉体大大地开展你的心。

因为生和死是一件事,如同江河与海洋也是一件事。

在你的希望和愿欲的深处,隐藏着你对于来生的默识;

如同种子在雪下梦想,你们的心也在梦想着春天。信赖一切的梦境吧,因为在那里面隐藏着永生之门。

你们的怕死,只是像一个牧人,当他站在国王的座前,被御手恩抚时的战栗。

在战栗之下,牧人岂不因为他身上已有了国王的手迹而喜悦么?

可是,他岂不更注意到他自己的战栗么?

除了在风中裸立、在日下消融之外,“死”还是什么呢?

除了把呼吸从不息的潮汐中解放,使他上升、扩大,无碍地寻求上帝之外,“气绝”又是什么呢?

只在你们从沉默的河中啜饮时,才真能歌唱。

只在你们达到山巅时,你们才开始攀援。

只在大地索取你的四肢时,你们才真正地跳舞。

(冰心 译)

【赏析】

《先知》是一本散文诗集,包括爱、婚姻、孩子、施与、饮食、工作、哀乐、宗教、死等26个方面,其中的论述充满了哲理与思辨,既是作者对人生的睿智的感悟,也是对世人的谆谆教诲。有意味的是纪伯伦使这部散文诗集具有了一个情节,那就是分别以“船的来临”和“言别”为开始与结尾的故事。一位来自东方的智者——亚墨斯达法在西方大海边的“阿利法斯”城中已有十二个春秋,当他准备回归久别的故乡时,他感受到了与这座城市的难分难离,离开它“乃是我用自己的手撕下了一块自己皮肤……遗弃了一颗用饥和渴做成的甜蜜的心”。城中的居民对智者同样难以割舍,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行。一位名叫爱尔美差的女预言者——智者最虔诚的崇拜者——要求智者为居民们留下惜别的“真我”(真理),告诉他们智者“所知道的关于生和死中间的一切”。于是智者讲了26个人生的重要问题,然后上船离去。这开始和结尾巧妙地将26个人生重大问题组织为一个整体,使整部诗集在思想上又呈现出一种一致性。风格上平易近人,娓娓道来,看似经验之谈,却包容深刻的人生体味。

《论死》是《先知》论及的最后一个问题。“死”是人类所面临的终极问题,是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纪伯伦假先知之口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死是具有哲学意义的严肃话题,但先知并未抽象地解释它,他用对比、比喻、举例乃至设问来作答。死与生相对,没有生,自然也就无所谓死,而只有尚存生命的人才有可能死去。所以智者告诉爱尔美差,唯一能寻求答案的地方就是“在生命的心中寻求”,换句话说,死是什么或如何面对死亡,只有从生者中寻求答案,或者个人进行心灵上的思索体悟,或者通过外在的生命世界感知。

在谈完若要论死必知有生这一前提之后,智者又进一步论及人们之所以问死是因为怕死,正因为怕死才希冀得到永生。不要畏惧死亡,既然有生就有死,那么有死就有生。生时不要试图回避死亡,因为只有死后才知有来生,才可能彻悟永生,在一种形式结束之后,才能获得另一种形式的新生。怕死的人们就像被操生杀大权的国王恩抚的牧人,牧人战栗,因为他怕稍有不慎,恩抚就将变为震怒,然而牧人终究是被恩抚者。人们畏惧死亡,是因为死是终结,可是万事万物都是有两面的,牧人虽可能被杀,却也享受恩抚的荣耀,死亡虽然是生命的终结,可也许是另外的获得,所以不要惧怕死亡。

先知最终总结道,死除了意味着肉体的消失,还有什么意义呢?只有结束才有新的开始,这是生生不息的,就像在沉默的河中啜饮,才能体会酣畅高歌的热烈;在达到山巅时,才能有新的攀登;在身归黄土之后,才能跳起真正自由的心灵之舞。死后方知真解脱,更能迈步从头越。这是智者的辩证的逻辑。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死亡”这一命题,这是大智者的彻悟,是先知的哲思。真正的答案是领悟了生死的人就可能接近永生。

《论死》不长,用散文诗的形式论及人生的若干问题,使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辨有了更为灵活的形式,取得了与诗歌不一样的效果,给人以平易中透辟之感。同时,纪伯伦又运用了比喻和对话、排比等修辞手段,却也增添了玄学式的神秘色彩。

从结构上看,将死亡的话题放在最后来讨论也是有着认真的考量的。人生与社会,问题种种,而死却是一切的终结,放在全集之终,更好地体现了一种整体性的内在把握。此外,在优美的语言中表现耐人寻味的思考,是纪伯伦散文诗留给世人的财富,也是他名播世界的重要原因。纪伯伦在思想上表现出了拒绝传统、拒绝宗教、追求真心、尽善尽美、呼吁博爱、反对一切桎梏的倾向。通过《先知·论死》可见全豹之一斑。(金立江)

编辑:山间溪流

(0)

相关推荐

  • 【】高适草书《纪伯伦哲理语录》

    说起纪伯伦,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但很可能对纪伯伦的印象不是很深,有的人知道他是个作家.诗人,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画家,说到底,纪伯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 ...

  • 外国诗歌赏析/《徘徊者》[澳大利亚]布伦南

    克里斯托弗-布伦南[简介] 克里斯托弗-布伦南(1870-1932)澳大利亚著名诗人.他是个学者,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因患癌症而亡.他的诗精致.纤巧.朦胧,爱用隐喻,较多地表现出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特别是马 ...

  • 外国诗歌赏析/《鸡鸣》[澳大利亚]道伯森

    罗斯莫莉-道伯森[简介] 罗斯莫莉-道伯森(Rosemary Dobson,1920- ),澳大利亚著名女诗人.193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此后陆续发表过诗集多卷.<鸡鸣>是她的一首深受读者 ...

  • 外国爱情诗赏析《论爱》黎巴嫩〕 纪伯伦

    [黎巴嫩] 纪伯伦 于是爱尔美差说,请给我们谈爱. 他举头望着民众,他们一时静默了.他用洪亮的声音说: 当爱向你们召唤的时候,跟随着他, 虽然他的路程是艰险而陡峻. 当他的翅翼围卷你们的时候,屈服与他 ...

  • 外国诗歌赏析:《活生生的自然》[西班牙]霍尔赫·纪廉

    桌子的桌面板, 那么准准确确的 平坦的水平面, 这片平原,有一个观念 始终锲而不舍: 纯洁,多才, 对于智慧的眼睛来说 就是智慧!一种肃穆 这时候,要求接触, 它抚摸着细察着 平原如何担负起 丰富而沉 ...

  • 外国诗歌赏析:《你说诗死了》[瑞典]福塞尔

    <诗人小传·拉斯·福塞尔> 瑞典五十年代最著名诗人之一.早年求学于美国,接触了大量英美现代诗歌,1948年回到瑞典后即开始写作生涯.1949年他的第一本诗集<骑士>出版后轰动诗 ...

  • 外国诗歌赏析:《大海啊……》[黎巴嫩]米哈依尔·努埃曼

    米哈依尔·努埃曼 <作者简介>:米哈依尔·努埃曼(Mikhāīl Nuaymah,1889-1988)是黎巴嫩作家.文学批评家.幼年就读于俄国传教士办的学校,后被送去乌克兰学习,深受俄罗斯 ...

  • 外国诗歌赏析:《露珠》[黎巴嫩]艾布·马迪

    艾布·马迪 <作者简介>艾布·马迪(Iliyā Abū Mādī,1889-1957)是黎巴嫩诗人.1912年赴美国,1916年起定居纽约,从事编辑工作.曾主编<阿拉伯杂志>. ...

  • 外国诗歌赏析:《金字塔》[黎巴嫩]穆特朗

    黎巴嫩风光 <作者简介> 穆特朗,K.,黎巴嫩诗人. 生于黎巴嫩的巴勒贝克城.早年在贝鲁特天主教会学校求学.学生时代开始写诗,并参加政治活动,反抗土耳其的统治,曾遭迫害.1890年去巴黎, ...

  • 纪伯伦诗歌《论爱》原文及赏析

    [黎巴嫩] 纪伯伦 于是爱尔美差说,请给我们谈爱. 他举头望着民众,他们一时静默了.他用洪亮的声音说: 当爱向你们召唤的时候,跟随着他, 虽然他的路程是艰险而陡峻. 当他的翅翼围卷你们的时候,屈服与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