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背後的故事(九):達·芬奇真面目

(點擊播放)

《達芬奇自畫像》1505-1510,處理后帽子上羽毛消失

2008年12月,意大利南部薩萊諾的盧卡尼亞古跡博物館館長在十六世紀眾多繪畫作品發現了它。在清潔之後,背後出現了字跡:PINXIT-MEA。

《達·芬奇自畫像》處理前帽子上含有羽毛,畫像背面寫有反體字:PINXIT-MEA

專家學者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最終確認這是達·芬奇手跡。證據包括在作品上發現了與《抱貂女子》相同的指紋、達·芬奇常用的藍黑色墨水...等等。那麼問題來了,這隻是十年前發現的作品,之前五百年中僅有的一幅自畫像一直存有爭議,偉人的正面目究竟怎樣的?

《達·芬奇自畫像》1512年

一位叫Siegfried Woldhek的畫家在三十年的職業生涯中繪畫了超過1100幅人像。他用專業的手段分析了海量的達·芬奇人像后,敏銳的找出了達·芬奇真實面目。

達·芬奇作品中人像超過了700幅,其中男性有120幅。當時人像畫流行正面照和四分之三側面、去掉模糊不清的、去掉歪瓜裂棗的(歷史文獻記載達·芬奇是美男子)人像作品僅剩三幅《達·芬奇自畫像》手稿《維特魯威人》手稿《音樂家畫像》。

《維特魯威人》手稿,1485年

《音樂家畫像》1490年

三幅達·芬奇作品創作年份正好與其年齡相符合:《音樂家》33歲、《維特魯威人》38歲、《自畫像》63歲。三件作品放大成等比例后出現了驚人的相似性:寬闊的額頭、筆直的眉毛、高長的鼻子、彎曲的嘴唇和較小且豐滿的下巴。

三幅作品等比例對比圖

此時找出唯一沒有爭議的一尊老師維羅齊奧以15歲達·芬奇為模特的雕塑作品《大衛》加入對比。

《大衛》維羅齊奧

可以看出15歲和33歲的達·芬奇相似度極高。

15歲與33歲的達·芬奇對比

一尊雕塑加上三幅繪畫作品一起做了比較之後,達·芬奇的真面目就出現了:

達·芬奇真面目

儘管這些內容還未廣泛報道,但是很高興我們因此基本可以確定達·芬奇真正的模樣。相信未來通過各種科學手段,可以破解更多懸而未決的歷史之謎。

(圖片來自網絡)

作品背後的故事系列

八:聖凱瑟琳的輪子

七:聖母、聖子和聖安娜的作者

六:關於達·芬奇多面體

五:歌利亞頭顱的作者

四:砍下荷羅孚尼頭顱猶迪的故事

三:抱陶罐女人的作者

二:但以理、大衛和所羅門的故事

一:磨刀工人的故事

零:火柴復原虹橋

(0)

相关推荐

  • 《小学生不可不知的艺术家》读后感

      <小学生不可不知的艺术家>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小学生不可不知的艺术家>,里面介绍了许多古今中外有名的艺术家,有我们熟悉的王羲之.颜真卿.公孙大娘.达·芬奇. ...

  • 明明是达·芬奇笔记,为什么叫做《哈默手稿》?

    达·芬奇一生勤于记录,写下了数以万计页的手稿,而现存的手稿则有5000多页. 他在米兰时书写的连续72页的<哈默手稿>则更见得弥足珍贵.手稿当中包含大量对水力学.天文学.建筑学.岩石和化石 ...

  • 作品背後的故事(六):達·芬奇多面體

    達·芬奇理想博物館,就開設在李奧納多·達·芬奇出生地芬奇鎮,佛羅倫薩以西四十公里處.通過達·芬奇遺留下來的上萬頁手稿還原了很多當時的設想,比如多面體: 達·芬奇理想博物館製作的多面體 仔細辨認,可以數 ...

  • 作品背後的故事(四):砍下荷羅孚尼頭顱的猶迪

    掛毯:<砍下荷羅孚尼頭顱的猶迪> 這幅十六世紀弗蘭德斯(今荷蘭)製作的掛毯,描述的是聖經<朱迪斯記>(Judith,作品簡介譯作猶迪)裡的壯舉:亞述帝國大軍攻打以色列王國一個叫 ...

  • 作品背後的故事(五):歌利亞的頭顱

    <歌利亞的頭顱>,灰泥,安德烈·德爾·維羅齊奧 正在熱展的文藝復興459件作品中,這件藝術品尺寸很小,很容易被無視.自己也是來了數次出於好奇才瞄了一眼標牌:<歌利亞的頭顱>安德 ...

  • 作品背後的故事(七):《聖母、聖子和聖安娜》

    <聖母.聖子和聖安娜>雅各布·桑索維諾 美術館一隅,有座顏色暗淡且尺寸較小的作品<聖母.聖子和聖安娜>,作者為雅各布·桑索維諾(Jacopo Sansovino,1486.07 ...

  • 作品背後的故事(八):聖凱瑟琳的輪子

    <聖凱瑟琳的神秘婚禮>拉斐爾 <聖凱瑟琳>吉安皮特諾(達·芬奇的追隨者) 三幅作品內容都是聖凱瑟琳.描述公元四世紀左右,凱瑟琳被羅馬皇帝殺害時的受刑圖.因為刑具是輪子,之後但凡 ...

  • 作品背後的故事(十):法比烏斯·馬克西姆

    <法比烏斯·馬克西姆>木版畫,保羅·烏切洛 美術館里的這幅<法比烏斯·馬克西姆>描繪的是羅馬將軍法比烏斯對抗漢尼拔的英勇故事.此木版畫一共兩件,另一幅內容為<凱撒·奧古斯 ...

  • 作品背後的故事(十一):薩佛納羅拉扶手椅

    前言: 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繼續寫下去,一方面查閱資料太花時間,另一方面文章發出去后回音不多.正在煩惱時,友人的一席恭維話,使得自己有種再寫幾篇的責任感. 下一篇內容暫定為:<隨想>與卡納萊托 ...

  • 作品背後的故事(十二):《隨想》

    (點擊播放) <隨想>卡納萊托 美術館里這幅<隨想>,作者卡納萊托.關於這幅作品,有個有趣的故事:卡納萊托為了競聘威尼斯美院院長,把自己想象中的威尼斯場景畫了出來,技驚四座,成 ...

  • 作品背後的故事(十三):《松果陶製品》

    松果陶製品,產地.年份.用途不詳 德魯塔松果瓶,艾米莉亞學院,16世紀 雙耳松果陶瓶,西西里島製品,17世紀 花瓶,意大利中部製品,十六世紀 以上是美術館裡的四個松果狀陶製品.無獨有偶,在梵蒂岡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