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之地——埃及日記》十·象島遺址區
乘小船離開神廟返回陸地,接著去碼頭辦理尼羅河遊船入住手續。
在遊船上,導遊興奮地告訴我們,這條遊輪由意大利製造,剛剛交付!遊輪外觀看起來和海上的豪華遊輪沒得比,但房間內飾不亞於五星級酒店,而且高速航行時之安靜讓人根本感覺不到是在河上。在遊輪上,時常想起阿加莎·克里斯蒂著名小說《尼羅河上的慘案》。當然,小說畢竟是虛構的,此次尼羅河遊輪留給我們的只有美好回憶。
《尼羅河上的慘案》封面
阿加莎·克里斯蒂/WIKI
我們的遊輪
我們的房間,窗外便是其他遊輪
接下去的數天里,行程安排很有埃及特色:遊輪在尼羅河上向北航行,一路上會在知名景點停靠。遊客們在遊輪停靠時登岸參觀,航行時吃喝玩樂休息,一直到抵達終點站盧克索為止。而今天下午的安排是參觀象島遺址區和努比亞村落。
說起來慚愧,在象島上愣是沒搞清楚這是什麼地方。離開后才得知這就是之前稍有耳聞的象島。算起來這是到過的第二個象島。第一個去過的同名島嶼在印度孟買東部海域,早已列為世界遺產。
今天要去的埃及象島,得名于古代在此進行的大象及象牙貿易。在古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890年)初期,作為埃及南部邊境而建有堡壘。作為進入努比亞乃至更南方的地方進行軍事和商業方面探索的基地,象島在整個法老時代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第六王朝時期(公元前2345年—公元前2181年),象島發展成了一個政治和經濟中心,雖然發展有跌宕起伏,但重要性一直維持到了希臘-羅馬時代。
象島是個興旺的聚居區,尼羅河水定期氾濫使得這裡成為崇拜羊首的赫努姆神(尼羅河源頭神)、Satis(赫努姆神妻子,埃及與努比亞南部邊界保護神,同時兼任戰爭、狩獵與生育女神)和他們女兒Anuket的主要祭祀中心。
公元四世紀時,當基督教成為古羅馬國教之後,這個神廟之城遭到了致命一擊。從此以後,古代神靈被漸漸遺忘,而防禦工事被移到了東岸的阿斯旺。
象島三神全家福/王以欣供圖
出發前曾在拿破崙下令編著的《埃及描述》上稍有了解過象島的相關資料。真正登島后,首先看到的卻是一座小巧而破敗的阿斯旺博物館。博物館前身是阿斯旺低壩建築師William Willcocks(注1)爵士的別墅,建於1898年。1912年成了博物館,收集有阿斯旺和努比亞發掘出來的古文物。1998年博物館進行了擴建,而一旁有條花園小徑通往古代遺址。
注1:William Willcocks爵士,1852.09.27生於印度—1932.07.28逝于開羅。是當時英國頂尖建築師,第一個提出并實施建造阿斯旺低壩(1899年開建-1902年完工)。另有設計建設Assiut Barrage水閘(1898年開建-1903年完工),過兩天遊輪北上時有路過。
開船不久,不斷有當地孩子尾隨而來,在水上乞討還是首見
象島到了,碼頭停滿了尼羅河特有的帆船。
尼羅河對面的Old Cataract Hotel,據說阿加莎·克裡斯蒂在此構思了《尼羅河上的慘案》
爵士別墅改建的阿斯旺博物館,維修期間閉門謝客。
臨時展廳門口的石碑,刻有羊首神赫努姆圖案
博物館門口走廊橫七豎八放了好幾具石棺及上方面部特寫
獅身人面像殘件,居然成為樹木的加固物
象島地圖/WIKI
從地圖中可以看到,神廟區規模宏大,實際上早已是一片廢墟。甚至拿破崙入侵埃及時期(1798.07.01—1801.09.02)看到的圖特摩斯三世與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在隨後的埃及統治者默罕默德·阿里(1805.05.17—1848.03.02)在征服蘇丹的戰爭(1820—1824)中被摧毀。一向見慣了規模宏大的古埃及各種古建築,面對眼前的斷壁殘垣甚至懶得舉起相機拍攝。
象島遺址區全景圖/同伴拍攝
刻有羊首神圖案的建築殘件
部分修復的Satis神廟
刻有阿蒙霍特普二世王名圈的建築殘件
刻有拉美西斯二世王名圈的柱礎
石柱殘件
刻有透特(智慧神)的建築殘件
刻有拉美西斯二世王名圈的雕塑殘件
雖是斷壁殘垣,但古樸雅緻依然如故
作為重要水利設施的水位測量標尺,整條尼羅河沿岸到處都是。但象島地處上埃及與努比亞交界處,能夠最早預知水位的變化,其重要性可見一斑。沿著兩邊佈滿刻度的石制樓梯,一直可以走到尼羅河裡去。頑皮的努比亞孩子在水裡上下撲騰,活脫脫的浪里黑條!而另一處水位測量標尺,則未能參觀。
通往尼羅河水位測量標尺的樓梯
浪里黑條
用了上千年的尼羅河水位測量標尺刻度
見過不少壯觀的各種金字塔,這裡廢墟裡的第三王朝小金字塔據說被認為是斯奈夫魯建造,但已很難辨認。
同時有傳言說,人類第一次測量地球周長(注2)的埃拉托斯特尼井就在島上(注3)。埃拉托斯特尼(公元前276年—公元前194年),是古希臘數學家、地理學家、亞歷山大圖書館首席管理員等等。他發明的許多地理術語,今天依然在使用。
注2:測量地球周長過程詳見文末附錄。
注3:或在阿斯旺某處。
接著去參觀努比亞村落。隨著船隻的移動,尼羅河兩岸依然時不時可以看到水位測量標尺、各種各樣的古代石刻、古代墓葬等等。古代努比亞(注4)就是今天的埃及阿斯旺以南至蘇丹喀土穆之間的地區,公元前2500年便有了不亞於古埃及的文明。雖然努比亞在歷史上大部分時期為古埃及所統治,但也有少數例外。例如著名的第25努比亞王朝(公元前744年—公元前656年),法老均為來自努比亞地區的黑人,曾給歷史學家造成一定的困惑。
相對今天的埃及人,努比亞人則保留了更多傳統,包括在家中飼養鱷魚。
注4:努比亞文明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間,被稱之為Kerma文化或Kerma王國。其後成為古埃及新王國的一部分,但經常保持叛亂狀態。公元前785年-公元前350年出現的庫什王國,曾入侵埃及并建立第25王朝。
尼羅河小型機動船
尼羅河水位測量標尺水上入口
水中巨石上的古代石刻
在尼羅河行舟感覺很特別,沿途有很多沙山及古代墓葬
牛兒抬頭打量著我們這些陌生的外國面孔
登岸后,大夥換乘駱駝去往努比亞村落做客
努比亞村落到了,果然如古代一般家家戶戶均有彩繪
五官標緻的努比亞小女孩
用當地的植物提取物在肢體上進行繪畫
簡易過濾水罐,其尖底造型千年不變
在短短的一天之內,去了菲萊神廟、象島遺址區、努比亞村落,收穫頗豐。一想到明天就要去久負盛名的阿布·辛貝神廟,大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附录:人類第一次測量地球周長始末
熟悉埃及地理的埃拉托斯特尼,注意到Syene(今阿斯旺)地區夏至這天的正午,太陽照在萬物上沒有影子。因此在做了幾個大膽的假設后,他成功的測量出了地球的周長。
先做了幾個假設:
1,照在地球上的陽光是平行的。
2,地球是個完美的球體。
3,Syene在北回歸線上。
4,亞歷山大到Syene的距離是5000斯塔蒂亚(長度單位,約等於160米)。
5,亞歷山大在Syene正北。
測量地球周長示意圖/WIKIW
公元前240年的夏至正午,埃拉托斯特尼用設在亞歷山大測量桿長度和陰影長度,通過三角學計算出太陽的角度偏南7度或地球周長的1/50。從商隊這裡已知亞歷山大到Syene有5000斯塔蒂亚,地球周長等於50倍兩地距離,大約40000公里。雖然以上五個假設被後世證明都有誤,但這個數據非常接近今天的地球周長: 40075.017公里(赤道)。
2012年,Anthony Abreu Mora用更準確的數據重複了Eratosthenes的計算;結果是40,074公里。
【連載】
卷一·亞歷山大(上)
卷三·埃及博物館(上)
卷五·開羅老城區
卷六·吉薩金字塔
卷七·早期金字塔
卷八·遭遇沙塵暴
卷九·菲萊神廟
【延伸閱讀:古文明行記】
羅馬(待上傳)
龐貝(待上傳)
印加(計劃中)
希臘(計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