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如何用童书中的戏剧张力吸引孩子深入文本
三三小学时,我和三爸曾经在班上举办了整整6年的班级读书会,也因此跟老师和一些家长结下了长久的友谊。
接到欣灵妈妈给家里妹妹办生日读书会的邀请,我特别高兴。一是很久没见到她家哥哥(三三小学同学)了;二是感觉用这样的方式,为孩子庆祝生日,真是很有意义。
一拍即合,准备就此开始。
因为这次参加的主要是二年级的孩子,所以我挑选了一本情节曲折,又契合“生日”主题的童书——我翻译的《小围裙艾薇奇遇记》。
《小围裙艾薇奇遇记》讲述了一个不一般的小女仆——12岁的孤儿艾薇,怎样接受任务,远渡重洋把一条神秘时钟钻石项链,送给巴特菲尔德庄园的玛蒂尔达做生日礼物的故事。书中人物形象鲜活有趣,情节曲折离奇,文字简单易懂,却并不浅薄直白(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咳咳咳)。
大家可能还记得之前我设计的整本书共读方案(点击这里看详情),这次因为场景(生日读书会)和对象不同(不是班级共读),所以我设计了另一套方案。
孩子们参加生日会,主要的预期是“开心好玩”,所以我把这本书设计成“童书剧”,先由我主讲,带孩子们进入这本书的氛围中。
不过快乐不止于享受,自我挑战和创造更有成就感,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所以我在后半段设计了孩子们做主角的戏份——读剧。
读剧:顾名思义,是把戏剧用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像《小围裙艾薇奇遇记》这样对话较多、角色关系简单明了、戏剧冲突明显、人物个性鲜明的书,尤其适合。
比如下面这样的部分:
“这是什么东西?”她吼道。
“我想你会喜欢的,亲爱的,”我轻快地说,“这个配方我是从……”
没必要提起公爵夫人,最好把功劳都揽在我自己身上。
“这是围裙家族祖传秘方。”我非常傲慢地回答。
伊丽莎白夫人从我手里拿走杯子,问道:“里面放了什么?”
“这是一个严格保密的配方,”我回答,“不过等你喝了之后,我保证你会哭得像个找到了妈妈的迷路小孩儿。现在收声,喝吧。”
这个老榆木脑袋听到我的指令时,吹胡子瞪眼的。她喝了几大口,吧嗒着嘴,皱起了眉头说:“这味道完全不让人讨厌。”
“你知道它很美味,”我说,感觉更加得意洋洋,“喝完它,亲爱的。”
“把那些门打开,”伊丽莎白夫人大喊大叫,“屋子里像个火炉。”
真是奇怪,因为这里其实很冷。我全神贯注地对付那些法式房门,甚至没听见杯子掉落的声音。但当我转过身去,看到伊丽莎白夫人像一袋子土豆似的瘫在沙发上,杯子掉在地上。
我跑过房间,跪在她身边。我看见她的脸全肿了——就像是一个可怕的皱巴巴的气球。她的舌头在嘴里肿了起来,伸到了外面(她这个样子看起来就像是一头渴了的驴)。她的眼睛肿成一条缝。
她在呻吟,皮肤摸起来滚烫。
艾米莉亚夫人这时候走了进来。因为我听见她发出的尖叫声,她看到了伊丽莎白夫人——整个身体肿得不可思议,现在看上去像一只海豹。
“到底发生什么了?”她叫起来,派一名女仆赶紧去叫医生。
我解释说伊丽莎白夫人不久之前还好好的,快乐地喝着冰茶。艾米莉亚夫人听见后皱起眉头说:“那里面有什么,艾薇?”
“就是平常的配方,亲爱的,”我说,“冰、茶叶、几滴香草汁。”
这似乎让艾米莉亚夫人放松了一些。
“还有一颗青柠汁。”我加了一句。
她倒吸一口凉气,说:“伊丽莎白夫人对青柠过敏!哦,艾薇……”
这真是太不幸了。
每一场读书会,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开始之前,我都如临大敌,如履薄冰,尽量做“万全的准备”。
读书会方案,我修改了三次,测试了两次,又根据测试情况,准备了三套预案:如果孩子们特别活跃,给他们的挑战难度再大一些;如果孩子们特别被动,用技术手段激励孩子们表现自己;折中的方案。
与场地方确认现场设备,预先提出物料需求,同时自己做一些准备,以防万一。
实战记录:
最后到了实施的时间,我已经在脑海里模拟了很多次现场情况。
孩子们的表现让我稍微松了一口气。
开始的自我介绍环节,是了解孩子们个性,以及建立情感连接的部分,顺利通关;
引入艾薇的介绍,用提问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12岁的孤儿,凡事只能靠自己,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接下来,就到了故事时间。我讲得眉飞色舞,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紧张的时候,有的孩子还会用小手捂住耳朵,太可爱了。
讲到一半,孩子们的心正嗓子眼儿,我适时提出要求:请孩子们主导,把下面的一段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演出来。
立刻就有小手高高举起,再加上热心家长推波助澜,很快就凑够了6个人。
接下来的准备时间,我和现场家长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用铅笔在要说的部分划线标识出来。
因为是“小寿星”的生日会,之前听妈妈讲她的个性,所以特意给她指定了一个互补的角色,同样是小寿星的“玛蒂尔达”。
在孩子们读剧的过程中,我来扮演旁白,控制节奏和烘托气氛。中间还不时给没有参加读剧的孩子们提出问题,让他们也有参与感。
将近两个小时转瞬即逝,孩子们也开始走神了,所以我适时喊停,留下许多“未解之谜”,请他们回家之后,跟爸爸妈妈继续去寻找答案吧!
“功利”总结:
被动“听剧”开始,可以降低难度,让孩子不会有畏难情绪,进入剧情之后,更容易配合主动“读剧”。
因为要“逐字逐句”读出人物的对话,孩子必须全神贯注,从专注情节变为专注文本本身。在读出人物对话的同时,通过引导,也更容易理解人物关系,以及人物性格。深入阅读和主动阅读的种子,就这样悄然种下。
这样情节曲折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好奇心正盛的孩子们来说,肯定不满足于半途而废,一定想知道“然后呢?”这正是锻炼孩子们自主阅读能力的好时机。
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同样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跟孩子亲子共读;
班级进行“读剧”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愿意参与到班级共读中来;
“读剧”升级版,就是将大家喜闻乐见的片段,改编成“舞台剧”;
图画书同样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跟孩子一起“玩”;
如果需要更加烘托气氛,可以借助“音乐”“图画”“面具”“道具”等穿插到“读剧”中;
爸妈或老师可以扮演“旁白”,利用“表情”“充满感情色彩的声音”“夸张的肢体动作”帮助孩子进入角色。
随时留意孩子的状态,如果走神,可以用身体接触(结合剧情突如其来的拍打)或者忽然发出的拟声词等小伎俩,帮助孩子回到书本。
大人也要学会“见好就收”,切忌“贪多嚼不烂”,情愿让孩子“吃不饱”,保持旺盛的阅读兴趣,也不要让孩子因为过度疲劳或者厌倦,而产生对抗心理。
最后借本书主人公小围裙艾薇,鼓励一下还在犹豫自己没能力“亲子共读”的大人们:
假如一个无依无靠的12岁小姑娘,都能相信自己无所不能的话,你还有什么不敢相信自己的呢?!
从今天开始,跟孩子一起读书吧。
开始,永远比完美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