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篇丨医学:可以作为终生事业的高薪专业
青霄有路终须到
写在前面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国家教委高教司[1991]106号 附件四
这一期开始介绍的是医学专业,这是一个被大家广为流传却又略有神奇的专业。基本上在父辈看来医学专业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好专业,大家的直观感受是医院上班待遇好,曾几何时还红包拿到手软,最主要是家里有个医生感觉生病了也好有个照应,总之是居家旅行必备的优质好专业。
就像大多数人吐槽看病时病历单完全看不懂一样,我们大多数非医学专业的人对于医学专业的了解基本上也就止步于此。我们知道医生要做门诊和上手术台,但是对于门诊治疗中医生的询问也只是有问必答,而并不了解这是要问诊什么;对于手术台上的治疗,如果你不幸有过经历,也都是带着麻药进出的,基本上也是一无所知。所以,事实上我们并不了解医学。
当然,如果父母或者至亲有从事医学工作的,那就另当别论了。而从事医学工作的父母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希望子女能够完全脱离医疗体系。如果医学真如外界宣传的如此高薪高社会地位,为何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理由大概是每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心酸,而我们想做的就是告诉大家这其中的光鲜与心酸。
本着先苦后甜的优良品德,我们先讲一讲医学的心酸史,这就要从医学生开始说起,医学生不仅课程学习压力大,背负的使命感也是让很多人望尘莫及的。
医学专业的本科学制大部分是5年(个别专业是4年,具体可根据我们之前的推文,“2020专业设置”查询,详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
现今要成为一名医生是需要读研读博的。这意味着,从你选择学医开始,和你一起考上大学的同窗好友会早你一年毕业,早你三四年进入工作岗位。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在医学领域内是不切实际的,即使是目前最快的培养方式下医学博士也要8年的时间,还不包括上岗之前的实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电视里都是年轻帅气的男医生,而真正的主治医师都是中年大叔。
另外,医学专业大多数是只招理科生。对于还处于文理分科年代的同学来说,选择了文科就基本关上了学医的大门。也有部分学校医学会招文科生,但是从学习投入和产出来说,并不是很建议文科生去学医学,因为学医的难度往往是超出文科生想象的。
医学专业之所以选择理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医学课程的设置,虽然医学在非纯人文专业中对数学的要求相比之下要较低,但所有医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基础课程基本上都与生物或化学有关,这对于多数文科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其实,医学生的日常课程学习是基本靠背的。理科生听到最多的话可能就是知识点不是靠背的,要理解之后再稍加记忆。但没办法,医学知识尤其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机理部分,是无法单纯去理解的,反而要通过记忆来加深理解。
举个例子来说,系统解剖课上的人体骨骼学习过程中最先是要知道人体的206块骨及其构成和作用,骨头的命名可能是根据形状,也可能是根据位置,所以记忆是必须的,而骨骼组成只是课程中的某一课的某一小部分,系统解剖课也只是众多课程中的一门。所以,医学生要记忆的量非常大。
所以医学生的课程压力是非常大的。坊间流传着“生理生化必有一挂,病理病生九死一生”的戏谈,但是医学生背后这些艰难的学习代表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如果你连基础知识都不知道,患者及其家属又如何放心把生命交到你手中呢?
作为一名医学生,第一堂课是宣读《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短短的前8个字,就已经能感受到神圣和肃穆的使命感了。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是相伴而生的,2020年的新冠疫情,我们无不感恩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当然,学医自有学医的好处。我们不能只抱怨大学的艰苦岁月,而忘记青春本就是应该用于奋斗的,用最美好的5年时光学习医学知识其实真的是一件性价比极高的事情,因为医学是值得花一辈子去做的事情。
即使不考虑未来职业规划,学医也确实能够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会让你变得勇敢,你可能不需要通过蹦极或者其他极限运动来练胆子,能够面对福尔马林浸泡下的尸体和徒手解剖动物对于大多数的我们就已经是极限了,而这些只是医学生入门之后的日常工作;
它也会让你更加细心和有耐心,可能很多专项的练习都能磨练细心和耐心,不过医学的练习更为简单粗暴,必竟手术刀是真的不能留在患者体内的;
它还会迫使你有不断学习的动力,高三的你可能已经开始厌倦学习了,不过医学生未来的学习可远比课本学习有趣多了,而且保持不断学习的生活状态看上去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说了这么多,医学到底要学哪些知识和课程呢?这还要根据医学的划分来定。简单来说,医学可以大体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
基础医学,顾名思义就是医学的基础课程,是所有医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内容,难度较大,基本是结合生物、化学类的医学专业知识。课程名字就更加微妙了,有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毒理学,还有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等,就是那种“每个字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就是不知道是什么”的感觉。所以,只能说,学起来也很难。
临床医学,基本上也是所有医学专业都要学习的课程,只是临床医学生学习的要更加深入,而其他专业就学个皮毛。其实临床医学最重要的还不是课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临床实习,就是亲临医院跟着查房看门诊,毕竟学临床医学是为了去医院当医生的,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对着病人,而不是实验室的小白鼠。
口腔医学,主要研究人体口腔和口腔治疗。从现实需要来看,真的是相当热门的领域,毕竟等你们长大了就明白智齿的痛苦了。另外,牙科医生要承担的治疗风险也是相对较低的,补个牙基本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医疗事故。
预防医学,被多数医学专业边缘化的专业,大家对于医疗过程的传统观念基本是生病了去看病,尽管我们都明白在冬天吃雪糕会感冒,在夏天穿太多会中暑,我们的父母也告诉我们彩色的蘑菇是有毒的,所以我们平时也会注意去防止生病。但事实上这远远不够。专门的预防医学,不仅是对个人疾病的预防,也是对社会性疾病的预防,今年的疫情就使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来防止疫情的传播。
这里只能做简单的介绍,后续会有专门的篇章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如果看完你也还没了解学医到底要学什么,也没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更不知道到底该学哪个专业。没关系,你只需要先确定你要不要选择医学就行,因为你是无法从文学专业转入医学的,但是从医学转入文学却是可行的,我们熟知的就有鲁迅、郭沫若、毕淑敏等。
如果十七八岁的你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医学中的哪部分,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要选择什么职业,那临床医学专业是首推,因为选了它,你还有跨向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甚至口腔医学的可能(跨专业的过程通常是比较艰难的),但是临床医学从一开始就对其他专业关上了门(不允许其他专业跨入)。也正因为如此,临床医学的录取分数向来都是最高的。
那么,医学院校的选择,到底是看专业还是看学校威望呢?这当然是看情况而定的了,不过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的话,专业比学校更重要。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分数进不了985名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你可以选择进入985名校医学类的其他专业,也可以选择进入非名校的临床医学专业。选择前者基本上意味着你的未来与“当一名临床医生”无关了,但选择后者你还是通过考研、考博圆名校梦。当然,这是对于那些梦想成为一名穿着白大褂,穿梭于医院科室的临床医生来说的。
学医可以选择的学校有很多,有综合院校的医学部,像北京大学医学部,武汉大学医学部;也有专门的医学院校,基本上各省都有医科大学,甚至还会有中医药大学。但是,事实上,我们都不应根据这样的划分依据来选择学校,具体根据什么,我们卖个关子,大家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医学院校篇。
这里还想给大家提前踩几个坑,学医并不意味着毕业一定会是医生,医生也不都是拿手术刀的临床医生。学医之后你可能都拿不到医学学位,一般来说药学、护理学和医学检验类的都是拿理学学位,还有一些预防医学类专业可能都不在医院工作,而是在疾病预防中心,所以都不一定是医生。
就算是医生,想要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也是需要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学学位和资格证二者缺一不可。即使是在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之后,也还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临床实习。所以,学医真的是路漫漫。
要点总结:
1.医学看起来光鲜亮丽,但背后也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
2.医学大部分专业本科学制是五年,要成为医生还需要读研、读博,所以历时较长;
3.医学大部分只招理科生,文科生学习难度太大;
4.医学课程压力较大,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
5.医学虽然辛苦,但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学习,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帮助我们成长很多;
6.医学可以大体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后面会有专门篇章详细介绍;
7.在医学院校的选择中,专业的重要性稍强一些。具体的院校选择依据也会在后面的院校篇中详细介绍;
8.要成为一名临床医生,需要获取医学学位和执业医师资格证,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习。
下期预告:
下一讲我们要开始介绍医学门类下的王牌热门专业——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