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五
每日一字——五
【一五一十】数字是很有趣的,因为先民不知怎样从一横两横三横过渡到有横有竖,还有撇捺。上次说过了数字四(点击阅读原文直达),一月五日,再来说说“五”。
古人造表示数目的文字,据说先用手指横放来比划。横一指为一,二指为二……一掌虽有五指,但画到三横、四横,早已明白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于是,三以后的数字,都用借字。“五”,因为与四加一之数同音,于是借来表示数目字五。一借千年不还,“五”干脆换了身份证,专心只做数字。
年代过于久远,文字学家后来考证“五”字出生之地,只能靠猜,难免众说纷纭。
《说文》讲,“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许慎以为篆文“五”上下两横,上为天,下为地,天与地在中间交叉而生“五行”,亦即五字本义。将世间万物之性状,分归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乃许慎时代的显学,但以此揣度远古先民创造“五”字的初衷,必然站不住脚。
又过了两千年,甲骨文重出江湖,说文解字推倒重来,或多或少可言之有据。最早的“五”字甲骨文,并无上下两横(一说,可能是后来为区别于“乂” 而添加)。新的权威解读多认为,“五”正如其基本字形所显示,“本义为交午,假借为数名”。被借作数字后一去不还,无奈之下又借来同音的“午”字,以留住五字纵横交错的本义。
这种说法比之许慎的五行,似乎要可信得多。但如果没有具体的例证,似亦不能言之凿凿。传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所作的乐府诗《河中之水歌》中,有“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之句,其中“五”字,后人多解为交错之形。许慎已不知道的古字义,出现在五百年后萧氏的歌诗里,好像也太神奇。
所见最可爱的说法,来自流沙河先生。他说甲骨文五字那一“×”,或为远古时期表示有所禁止的巫术符号。至今,老师们批改作业,做错的题不也是画个×嘛!路边树立的牌子,禁止的事情画个红×,谁都知道什么意思。小孩子行为越轨,大人便从鼻子里发出拖长的“毋”音以示制止,正与“五”字读音相近。
老先生此说,细想颇有道理。广东方言里表示歉意的“唔该”,大意即“不应该”。这个在多种场合用来表示明显否定意义的“唔”,和广东话里数字“五”的读音正好一样!还有。表示自称的“吾”字,本义是捂嘴、封口(即“捂”的本字)。“吾”以“五”为声符兼义符,所借重的难道是其中“禁止”的意味吗?
《河中之水歌》全文:
作者:萧衍 朝代: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