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 · 王尔德 |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自深深处
来源 | 译林出版社(ID:yilinpress)
时间回到1895年,那时的昆斯伯里侯爵正大发雷霆,因为他发现他的儿子阿尔弗莱德 · 道格拉斯,正在与当时极富盛名的作家、诗人奥斯卡 · 王尔德交往,而王尔德对他的昵称是:波西(Bosie)。
昆斯伯里侯爵指责王尔德是“鸡奸者”。王尔德在波西的怂恿下,以“诽谤罪”将其父告上法庭,却反被控告“有伤风化”,结果被判有罪,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苦刑。
△
王尔德和波西
从本顿维尔监狱至万兹沃斯监狱,1895年11月再到雷丁监狱,王尔德一直是孤身一人。狱中的王尔德睡在没有床垫的木板上,每天允许活动一小时,也就是和其他犯人排成一列,在院子里走,但他不允许和别人说话。他无法入睡,一直忍受饥饿的折磨,还因痢疾而苦。第一个月,王尔德被绑在踏车上,每天四小时,爬升一千八百多米,每二十分钟后休息五分钟。
雷丁监狱萧索,与世隔绝。这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型监狱,由成排的狭小单人牢房组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囚犯间产生任何“腐化”的接触。出牢房活动时,犯人都要戴上头盔,掩盖身份。
△
雷丁监狱内景
1897年1月,王尔德还剩下四个月的服刑期,他和典狱长詹姆斯·尼尔森(James Nelson)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监狱规定,囚犯不可以创作戏剧、小说或散文,但他们可以写信。王尔德给律师、给内政部、给少数朋友写过信,但信都要经过审查,纸笔写完即被没收。规定中没有说信只能写多长,所以只要信还没写完,囚犯就可以在服刑结束后把信带走。
于是,王尔德每天一人在牢房里与纸笔为伴。他写的东西每晚都会被没收,第二天早上再还给他修改。三个月,五万字,致爱人波西的长信,这就是《自深深处》。
△
《自深深处》手稿,底端是王尔德署名
王尔德服刑快结束时,典狱长尼尔森和王尔德的朋友罗伯特 · 罗斯(Robert Ross)说:“他看起来还不错。但像他这样不习惯体力劳动的人,这样的刑期过后,顶多再活两年。”王尔德后来评价尼尔森:“他是我见过最像耶稣基督的人。”
确实,经历过这样的监狱生活,王尔德的精神大受打击,出狱时疾病缠身。他和妻子离了婚,无法见到自己的孩子。妻子和孩子将姓从“王尔德”(Wild)改为“霍兰德”(Holland),并且再也没有改回去。
王尔德入狱期间,社交界和文学界的大多数朋友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剧作家萧伯纳仍挺身维护他。
1897年,出狱之后,王尔德怀着对英国的憎恨与失望,选择离开。生命的最后时间,王尔德去到巴黎,在那里写下自己最后一部作品:《雷丁监狱之歌》。1900年,王尔德去世,年仅46岁。
如果王尔德的爱情悲剧只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伦理而导致的,那他不会如此痛苦,更不会写下《自深深处》。真正使他痛苦的,其实是爱人波西在交往中的种种表现,甚至,连入狱本身都与波西有关——正是由于波西的怂恿,王尔德才会选择起诉昆斯伯里侯爵。
在交往期间,波西挥霍王尔德的钱财,消耗着他的才气,王尔德为他倾尽所有,他却一次次地欺骗王尔德。甚至,曾经稿酬丰厚的王尔德,最后因为波西而破产。
而这一切的一切,无非是因为,“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
波西与兄长的合影,左为波西
波西是“有恃无恐”的,他用王尔德的钱旅游、赌博、购买奢侈品,他间接导致王尔德入狱,而王尔德在狱中时,他却心如铁石,从不与王尔德联系,似乎这个人从未存在,这段感情从未发生。
但即便如此,王尔德依旧选择原谅波西。在爱情里,王尔德是最无可救药的“偏爱者”:
我别无选择,唯有爱你。
——《自深深处》
“我别无选择,唯有爱你。”而这,正是波西“有恃无恐”的原因。
其实,出狱之后,王尔德依然尝试过和波西“破镜重圆”。出狱后的一个月内,王尔德写信与波西和好(这一次是波西主动联系)。
△
出狱后的王尔德和波西
在那之后,1898年,王尔德和波西在那不勒斯同居了一段时间。但两人之后终究还是分手,据说是因为双方家人朋友掐断了经济来源,而入狱加破产的王尔德再无财力支撑这一段“失无所失”的爱情。
据说,王尔德逝世之前贫困潦倒,甚至连一杯咖啡钱都付不起。
而“有恃无恐”的波西,在王尔德去世之后,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但也长期为精神问题所困扰。
波西在多年以后,曾经为王尔德写下一首诗:
还有那无声的思想,就像被杀死的鸣禽,
于是我醒了过来,意识到他已经死了。
所有的爱,都会得到回答。
前提是,你必须等待。
“所有的爱,都会得到回答。
”王尔德,你听见了吗?
△
王尔德墓碑,上面印满后来人的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