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荒野猎人(THE REVENANT)》

话    说

“每一届奥斯卡金像奖到最后都会成为某一部影片的节日,而在第8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The Revenant》显然就是那个幸运儿……”这是外国某电影杂志对我们今天所要提到的《荒野猎人(大陆译名)》的影评,虽然笔风不屑,但对我而言,《荒野猎人》能将多座小金人收归囊中,的确也实至名归。其实在当年的金球奖评选上就已经能够看出些苗头了。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今天我就来与你说一说这部《荒野猎人》……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不大看当年热片的,通常是在那些四五年后还一直备受好评的影片中有所选择的看一些,而这部《荒野猎人》则是个例外。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是一部90%以上都是采用实景现场光拍摄,——敢于这样干的要么就是个业余的穷光蛋,没钱置备家当,但还想追求一把艺术;要么就是个大师级的疯子想要赌一把,并且押上了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业界声誉。

显然,这一次是后者。导演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和摄影艾曼努尔·卢贝兹基真的玩了一把火,但这把火照亮了半边天。

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那个都能冻死鬼的地方拍摄,很多演职员都没能坚持下来。而且首次使用最新款ARRI 6.5K数码摄影机拍摄,你知道最后的画面效果会是个什么鸟样?这都是风险,但都是值得冒的风险。

如果你一直追着我屁股后面问,“这电影究竟讲的什么故事啊?啥意思?你快点儿跟我说说啊!”我只好翻着白眼从嘴里挤出两个字:“……复仇!”——没错,故事情节就这么简单!这么直白!你是不是很失望,“靠,俩字能说清的事儿非让我坐那儿看上两个多小时!逗我!电影票那么贵!“

你看,当年年轻的中国记者在采访黑泽明的时候问了一个傻乎乎的问题,”您的这部电影是在表现什么?“

黑泽明回答道:“如果我能说清楚电影是在表现什么,那我还用得着费这么大劲去拍么!”

时年我也还小,认为这个老头很无礼,之后才越来越明白是那个记者太业余了,——让一个对于电影艺术尚无基本认知的记者去采访电影大师,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对大师与电影两者的不尊重。

那么黑泽明这句话究竟什么意思呢?你得反过来听:

“一部优秀的电影所要表达的是很难用语言或文字描述清楚的……”

明白了吧,电影是需要你去“感性认知”的!

今天,我就是在手把手带着你一起去“感性认知”《荒野猎人》……

对了,刚才提到了一个硬件,——ARRI 6.5K 摄影机。速补一下硬件知识:意大利ARRI影视设备公司是电影设备制造行业里的No.1,全世界电影拍摄中所使用的设备,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ARRI。

而你现在所能看到的大部分数码拍摄的电影都是4K标准的,简单说以在16:9或1:2.25这种比例的宽银幕上,横向解析度能接近或达到4000像素。比如“3840×2160、3840×1632”这是4K电视的标准,而“4096×2160”则是4K电影的标准。已经足以实现清晰、高画质的要求了。而这款最新的6.5K的摄影机则更是实现了“6560×3102”的分辨率。

打个比方,胶片时代,你已经习惯了用135底片“36×24mm”画幅拍摄,忽然提升到120底片“60×45mm”画幅拍摄,那种画质以及细节表现力的大幅度提升,是极具震撼力的。

同样,就算你把这部电影当做风光片来看,也是极具杀伤力的。那么显然这是一部极不适合在电脑上观看的影片,更别说手机了。所以有机会还是去电影院看吧,虽然票价挺贵……

如果你能听到这儿还没烦,说明你是个成年人。这是一部限制级(R级)影片,片中有很多杀戮的场面,你应该不需要父母陪同观看了。

从    前

先说好,别指望我会按顺序讲,妄想听我说完你就不用再看了,——正相反,如果你之前已经看过该片很有可能会在听完之后恨不得立马再去看一遍;如果你之前没看过,你会发现在2016年或许你真的错过了些什么……

抛开最前面格拉斯(莱昂纳多饰)带有回忆色彩的那组梦幻般的画面,真正的开场其实是那条缓缓流淌的河。在我们注视了这条河足足有一分钟之后,三个人物才依次进入了画面,——原来他们是在狩猎一头麋鹿。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将近两分半钟的开场自始至终就用了一个镜头,而且还将其中一半的时间留给了那条河。你会不会认为卢贝兹基这个大摄影师是在偷懒?若真这么想,那你就错了。让我来告诉你运用感性认知的能力你会在这个镜头里发现什么:

这是一个靠近水平面,俯视河水,广角镜头,逆光拍摄的画面。我能看到倒映在水中那灰白色的天空以及树冠的影子,河水清澈且缓缓地流动,水不是很深,可以清晰的看到水面下有树根与泥土交织在一起,水面下的地形应该不是很平坦,所以水流弯弯曲曲变换着方向。当人物进入画面,你会发现水位没到了小腿,还有呼出的哈气。影影绰绰地看到了远处麋鹿的身影出现在雾里。大片的松树在笔直的向上生长,这是一片安静的松林……

这才算是你看过了这个“长镜头”,而如此丰富的内容也拜这6.5K的摄影机所赐。否则表达的也不会如此充分。

话说“长镜头”也被称为“叙事镜头”,用来讲述情节的连续性发展,可能是故事情节也或许是角色的情绪变化,而这一次主要是用来对环境进行细致刻画。

如此的描写是为了帮助你对这个环境建立一种感知上的融入。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通过这个长镜头你是否已经置身其中了呢?

时间线是那么的精确,当正在小便的菲茨杰拉德(汤姆 · 哈迪饰)听到格拉斯的枪声没一会儿,保尔特(吉姆·布里杰饰)就回来招呼同伴去一同搬运那头麋鹿了。情节的衔接很紧凑。

就在这时,画风一转,顺着人们的目光看去,一个身受重伤的赤裸男子踉踉跄跄的跌倒在眼前,远处山坡上有几个人骑马而至,一个人被扔下马来,滚下山坡。

注意,这个镜头一闪而过不足1秒,而被扔下马的人物动作在整个画面中也仅占千分之几而已。能否对如此细节做到充分感知,既要依托于硬件也要依仗你自己感知能力。所以这种细节是判断你观影是否认真仔细的“测试点”。我会将我所找到的所有“测试点”标注下划线,以方便你自测。

印第安原驻民的偷袭让画面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现场乱作一团。这场战斗持续了足有六分半钟,而其中便包含了一个一分钟的长镜头是专门给那个反面1号约翰 · 菲茨杰拉德的:你看他左冲右突,一边反击一边招呼同伴上船,同时还不忘拎上打好包的皮子,而且不止一包,因为这就是他来此的目的,虽然危险。

通过这个一分钟的长镜头让菲茨杰拉德这个人物顿时生动了起来,这不是谁都能轻易做到的。从这里我们发现菲茨杰拉德同样身手矫健,也是个老手。而且后面你会知道他曾被原驻民俘虏过,并被割掉了他头顶上的半块头皮。像这样经历过生死的人往往会向两个方向转变,要么变得看淡了一切看淡了生死,要么就变得愈发自私自恃而且诡诈,——很遗憾,菲茨杰拉德属于后者。

这时格拉斯跟他儿子也跑回了营地,加入了战斗。一个原驻民冲过来用弓把格拉斯压在了地上,拿弓的右手曾经被火严重烧伤过。

这个画面细节并没有多小,那只手臂就在画面的正下方,只不过它不是画面主体,不总在焦点上。之所以把它拿出来说是因为,你会看到格拉斯的儿子霍克(福勒斯特·古德勒克饰)的左面颊及颈部也有明显的烧伤后复原的痕迹,你应该知道霍克烧伤的原因。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表现同一个主题,一定是有导演的意图所在。它在昭示着当时印第安原驻民与白人的仇恨是正在进行,正在发生着的。白人烧毁了原驻民的村落,并试图将其驱赶或杀光。火象征着毁灭,也意味着愤怒。原驻民对白人素来的敌意,以及白人面对原驻民时那挥之不去的恐惧也源于此。

这场六分多钟的戏准备了足足有两个多月,现场使用单机拍摄,实现了拍摄角度的最大自由,最起码不用考虑穿帮了。而这种单机拍摄的方式贯穿了全片始终,成为了该片的一大特点,——你看不到“双机对打”时的镜头切换,也看不到“全中近特多机位拍摄”时的景别跳切,——只有一个视点。导演要保证这个视点能够传递出他所要表达的全部信息,而作为观众的你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旁观者”的体验。

对,旁观者。这部影片自始至终没有让你感受到你就是格拉斯,你就是菲茨杰拉德,而是始终在他们身边,而且随意游走于他们的身前身后。导演在有意控制着你与角色的距离,——毕竟你只是想观察他,而不是成为他。

导演在这点上的把握还体现在这场戏画面节奏的控制上。按说如此紧张的剧情,画面的移动与变化应该较快才能跟剧情节奏相适应,但反观这场戏的画面节奏却总能感受到一种不紧不慢地冷静与淡定。这种“不紧不慢”的画面节奏也一直延续到最后“格拉斯 VS 菲茨杰拉德”的那场戏。这是一种“梦一般的节奏”。

格拉斯独自外出打猎被黑熊袭击,同伴们将其包扎后用担架抬着继续前行。在过河的时候,菲茨杰拉德与霍克在为是否要继续带着格拉斯这个累赘而大打出手。同伴拉架,长长的大黄鼻涕挂在络腮胡上。

同样,这个细节不足画面的千分之一,很容易被忽略,但造型师能够想到这个细节,并且执意将其表现出来,也足见其用心了,因为天气毕竟很冷。而你有没有捕捉到这个画面,那就看你的功力了。

格拉斯的儿子霍克被菲茨杰拉德杀死并抛尸荒野后,大雪覆盖了霍克的尸体。当寻找女儿的印第安人发现霍克的尸体时,霍克的右眼已经被动物吃掉了。

这个画面同样一闪而过,不足一秒。但它同样也彰显着导演的细致用心,——他在告诉你一起都是在发展变化着,哪怕是一具看似静止的尸体。

身负重伤格拉斯要独自寻找回去的路,此时为了躲避突如其来的印第安人而跳人了湍急的河中,最终他抓住一块浮木才得以喘息。紧接着是一个极具震撼力的镜头:

广角大全景,远处的天空、雪山、峡谷、峡谷中的河流、以及岸边的树林……,还有河流中一块黑色的小细条,——格拉斯在抱着那块浮木。如果不是前面的剧情做铺垫,你真不知道这虽然壮观的画面其主体在哪里。依仗着ARRI 6.5K的高画质,摄影师才敢于进行这样的尝试。

格拉斯爬上岸,快冻死了。你看他身上披着的熊皮,在上岸后没淌下几滴水便结成了冰。而且格拉斯鼻须上的冰霜也是愈渐清晰。于是格拉斯开始生火取暖。

格拉斯在河边捕鱼的镜头非常有趣,不是他的表演有多出色,而是在他抓鱼的时候,有一条鱼从他身边溜掉了。这个细节让画面显得格外生动真实。

这时天上出现了一道火光伴随着隆隆巨响,是陨石冲破大气层坠向地球表面。这种“天火”无论在东西方都被当做是上天的昭示,神在以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存在。

又是一个长镜头,格拉斯准备继续前进,于是披上熊皮,吃力地爬上高坡,迎面而来的是黑压压一片望不到头的狂奔的野牛,还有一群捕食的狼。

这个镜头足有两分钟,并且是伴随着由远及近的野牛狂奔的音效一起在传递着信息。或许格拉斯就是被这声音本能地吸引到高坡上来一看究竟的。

这个镜头也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群白人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片野蛮寒冷的土地上来淘金?——很简单,皮源丰富么!这么多的野牛皮不就摆在眼前么!但这时,格拉斯已经顾不上打这群野牛的主意了,自己能活下去才最重要。

辽阔的雪原上一个小黑点儿在缓慢移动,镜头越来越近,——是格拉斯。

这个镜头用时38秒。与之前那个镜头的表达方式类似,都是在暗示一种人类的渺小,——作为个体无论你是多么的强大,在大自然面前你永远是渺小的。

最后,经过不懈努力,格拉斯终于在河边战胜了菲茨杰拉德,借不期而至的印第安人之手给菲茨杰拉德做了最后的了断,为儿子报了仇。

湍急的河水带走了菲茨杰拉德的尸体,大雪覆盖着地上的血迹。

这个故事从河流开始,又在河流旁结束。

怎么样,有何感触……

另 一 个 故 事

“一头有实力成为首领的狼在一次意外中身受重伤,另一头有心取而代之的狼则趁机将其遗弃并杀死了它的幼崽。

待这头受伤的狼侥幸恢复了健康之后,便四处追寻那头将其遗弃并杀害其幼崽的狼,并一定要将其干掉。因为只有干掉它,自己才有可能重新成为首领。”

看懂了吗,这就是隐藏在《荒野猎人》背后的那个故事,我们称其为“影子故事(Shadow Story)”,它是这部戏的核心象征意义。一部好的电影一定也具备一个象征性极强的“影子故事”,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将其挖掘出来,因为其过于隐晦,就像带有暗语的藏宝图,——本来就没指望大家都能找到,只要你们被它吸引而来就足够了。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为什么格拉斯能够挣扎着活下去,为什么必须要杀死菲茨杰拉德。而两人最后的决斗也根本看不到什么愤怒,而只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对方杀死而已。甚至于菲茨杰拉德临死前还不忘耍耍嘴皮子。他们就是相互竞争的两匹狼。

用一种观看《动物世界》的心态去观赏此片你或许会收获更多。

深 层 解 读

记不记得电影里大家总在谈论一个问题,“格拉斯是不是真的杀死了一个长官?”菲茨杰拉德拿着这个话题挑衅过格拉斯,电影后段,队长也问过格拉斯同样的问题。

眼前的事情还没解决,总提这些陈年往事,无聊么!

而当你明白这其实是一支狼群的时候,你就恍然大悟了!——狼群是有强烈等级观念的,杀死上层地位的狼就表示想要做首领,通常情况下会遭到整个群狼的敌视与攻击。所以有了这样的过去,——虽然是为了保护儿子,——格拉斯纵有实力但也只能在队伍中夹起尾巴做人,平时少言寡语,甚至还不许他的儿子霍克与其他人争执。

你会看到剧中格拉斯不得不吃腐败的动物的脊髓,不得不吃生鱼,不得不吃还在冒着热气的血淋淋的生牛肝,而扔给他牛肝的那个孤独的印第安人独自在享用着从狼嘴里抢来的同样血淋淋的生牛肉,——旁边是有火的,他们为什么不烤熟了再吃?因为他们骨子里本来就是狼。考虑到当时他们两个都已失去了自己的族群,所以更像两只途中相遇的孤独流浪的狼。

这里的人始终披着动物的皮毛以御寒,也是在暗示他们本质上越来越回归了动物的状态。

白人与印第安原驻民的敌对,本质上就是两个狼群之间的敌对,——一方要占有对方的领地与食物,没有和平的方式,只能杀戮。

而格拉斯居然拥有了波尼族原驻民的妻子与后代,这恰恰是一种微弱的渴望融合的可能,但却被现实无情的打碎了。但也因此而显示出了格拉斯的特别之处。

你会说电影后段白人的营地里不也有原驻民一起参与劳动么?那些是被征服的,而且都是女人,——狼群需要拥有更多雌性来繁衍后代。

另 类 的 宗 教 意 味

剧中出现了两次带有明显宗教涵义的段落:一次是格拉斯梦中执火观看绘有宗教内容的壁画,一次是梦中进入一座破败的只剩下残垣断瓦和一口老钟的教堂,当然这里还有他的儿子霍克。

你会说,”这样的情节设定我看得出它具有宗教涵义啊?“没错,但它很可能不是你所认为的那种宗教涵义……

如果说是在寻求心灵的慰藉,那为什么不在梦里展现一座恢宏华美、温暖慈爱的教堂形象呢?反正也是在梦里,不需要什么成本。

为什么在梦中教堂里见到了儿子霍克却拥抱了一棵大树?

原因很简单,这里的神并不是那个造物主“上帝”,或者说“上帝”摇身一变出现在这里,成为了一个专来收获生命的“死神”。

之所以没有看到华丽温暖的教堂是因为你还没有“升入天堂”,若想真正见到儿子霍克你只能“来到天堂”来与他拥抱了。

梦中的格拉斯显然已经接受了“死神的召唤”,所以他不再畏惧死亡。也正是这种坦然面对死亡的心态让它赢得了最终那场决斗。

但这又如何,他也只不过是在帮死神收割了一条生命而已。

菲茨杰拉德帮死神收割了霍克的生命,之后也收割了队长的生命……

白人军队收割了格拉斯妻子的生命,格拉斯收割了白人长官的生命……

除此之外,人们还在收割动物的生命,那只鹿、那些牛、那头熊、那匹马……仿佛人们是在以帮助死神收割其他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生命的暂时存在。

谁都无法确定自己能够躲过几次“死神的镰刀”……

你问我,“死神出现过吗?”

当然出现过!而且自始至终就在那里。如果你想不起来的话我可以给你提个醒:

梦中大堆牛头骨堆砌而成的图腾就是死神的象征,格拉斯曾与它对视过好几次。

儿子霍克的尸体以及梦中霍克的形象也是死神的象征,这是最具有感召力的死神。

被吊死在树上,曾给格拉斯生牛肉吃并帮他治病的波尼族男子的尸体也是死神的象征,它告诉格拉斯死神有太多次意外的收割。

同样,那头牛、那匹马,甚至于菲茨杰拉德,对于格拉斯而言都是死神的象征。它们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来为格拉斯诠释着死亡不同的意义。

对了,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死神象征,

那就是这片广袤壮丽的大地……

它通过数不尽的鹿和牛吸引了白人的到来。白人到来后为了争夺资源开始互相残杀,并驱赶杀戮原驻民。他们收割了动物的生命获得了毛皮,却没有能够带出去,反而很多人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这片大地上。

这片大地依旧壮丽,依旧生生不息,依旧收获着一茬又一茬的生命……

最后,说说那条河。河流通常象征着流淌的时间。

还记得开场的那个镜头么:格拉斯三人一脚踏入画面中的河流。这意味着他们的踏入了时间的河流,开始了他们的故事……

剧中,格拉斯在湍急的大河中漂流。这意味着时间是流动的,它会带你到另外一个地方。

最后的决斗也是在一条河的旁边,因为故事要结束了,那个被收割了生命的人注定要被时间的河流所带走。果然,那条河带走了菲茨杰拉德的尸体。

原来时间也是收割生命的一种方式……

嘴 累 了

有人惊讶同样一部影片她只看到了莱昂纳多,而我却看出这么多东东。同样的票价,她亏大了!

……没办法,谁让我们能够“感性认知”呢。

好了,《荒野猎人》就为大家解读到这里。

预告一下,下周的普洱品鉴课程开始报名,有兴趣可以联系我。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