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寿先生《历代书法选》之 【宰丰骨、我鼎】
宰丰骨、我鼎拓片
游寿先生注:宰丰骨与我鼎都是殷代书体
宰丰骨及拓片
【甲骨文宰丰骨匕刻辞】
相传在安阳出土,经鉴定为商代时期的牛骨,呈匕首形,共镶嵌十四颗绿松石为装饰,用于记载卜辞。完整无损,同类文物中较为罕见。殷商时期甲骨文,多为卜辞,记事者甚少,此骨匕记载了帝乙或辛帝时,宰丰受到商王赏赐之事。宰丰骨匕一面刻辞纹,另一面刻有文字,一端残,文字分两行,完整无损,罕见之极。其布局精妙奇美,疏密得当,笔力雄健浑圆,结体错落有致,显示出卜辞书法成熟之美。
我方鼎拓片
【西周我方鼎】
我方鼎,西周早期后段,河南洛阳出土。其高23.2、腹深16、口橫19.3、口縱14.5釐米,重3.71公斤;蓋高6.5、深2.4、口橫19.3、口縱15.4釐米。橫截面呈橢方形,長子口,深腹無耳,下腹下外傾垂,四柱足。口下飾雲雷紋填地的的獸面紋,足飾變形蟬紋。蓋作平頂,沿下折,四角有曲尺形扉。蓋沿飾雲雷紋填地的獸面紋帶。
銘文:隹(唯)十月又一月丁亥,我乍且乙、匕(妣)乙、且(祖)己、匕(妣)癸,(延)礿二母,咸(羿)遣(福)二,貝五朋,用乍(作)父己寶(尊)彝,亞若。
国内书籍多认为商代晚期,日本学者林巳奈夫认为西周早期。经古文字学者叶正渤考证,鼎之方形造型、直圆柱足造型多见于商代青铜器,铭文中以天干称先祖的“日明”习俗仅见于商王世系中。由此叶正渤认为我方鼎属商代晚期器物。
【现存古文字阶段的文字材料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 秦小篆刻石。甲骨文已具有了较严密的体系和规律,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可以推测,在甲骨文之前,汉字已有了相当长的发展期。甲骨文只是占卜文字,应不是商代文字的全部。《尚书》说:“唯殷先人,有典有册。”可知,商代还有其他文字材料,只不过可能早已湮灭或尚未发现。
金文,即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起于商,盛于周。周初的金文笔画、结字都与商代金文相近,往往字形大小不一,多具变化。自周昭王之后,金文逐渐走向成熟,结字比周初铭文稳定紧密,平正而有规律性,书法意识、装饰意味明显增强,这都标志着汉字和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成熟。】
——栾继生教授《汉字与书法发展述略》节录
胡小石先生所临金文
游寿先生书作
栾继生教授所临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