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观易】漫谈朔望月
一个朔望月有三十天,可以分为六个部分:阴历二十八至阴历初二;初三到初七;初八到十二;十三到十七;十八到二十二;二十三到二十七。该六段时间每段各五日,其中初三到二十七这二十五天,为地球上观察可见月相的时间;二十八至初二这五天为地球上观察不见月的五天,其中包括晦日和蒴日。
一个朔望月,均分为六段,其中五段为可见月,一段为不可见月的时间。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为可见月的六个特征点,也为六段的起始点;同理: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六个特征点,为六段的终点。有始有终,浑然天成,可以简单描述为起于三八,终于七二。其中初三到二十七,月挂在天,日月昼夜相推。朔望月三十日,可见月相二十五日,月圆月缺,实时可见变化。因此,可见变化月相的二十五日我们可以简单描述为朔望月月明变量;不可见月相的五日为朔望月月晦常量。此外,以六段计数,一为常量,五为变量。因此,五日一变的朔望月变化模型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建立起来。
“日以星纪,以月为量”。孔子在周易十翼、礼记等多部经典中多次提到,星纪,是指冬至附近木星在天空中出现在同一位置的周期(古代人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情况和气节的变换情况,把周天分为十二的等分,叫做十二次。他们采用的方法是把黄赤道带天区自西向东划分为十二部分,并依次命名为星纪、玄枵(xiāo)、娵訾(jūzī)、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因此可以知道,在春秋时代,至少在孔子注释周易的年代,是采用岁星纪年法。月明时间二十五日,朔望月三十日,以月明度日,虽然不是历法计算的直接依据,但是用来附会周易的天地数,仍然是一组直接的数据,日月同明二十五日和日独明五日,常、变量总和三十日,可见,朔望月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一个朔望月三十日,晦日三十,日月同落,黄白交点重合;朔日初一,日月同升,黄白交点重合,“大明出于东,月出于西”,新月初三,上平弦月初八,望月十五,下平弦月初二十三,此谓常理。因此一个朔望月以平弦月可以划分为两段,即:初八到二十二为盈凸月、望月;初二十三到初七为晦蒴月和弯月。蒴望平弦,为朔望月的四个特征分割点,初一和十五,计月朔望。
世传周易以乾为首为乾坤易,以坤为首为坤乾易,此为六十四卦的根基所在。不同卦首、不同卦序、不同卦理、不同卦数,圣人早已言明。《礼记》:“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微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系辞》,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三极者,赤、黄、白;日、月、地;天、地、人;三才也。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人在其中,在天为阴阳,乾坤为日月;在地为刚柔,乾坤为昼夜;在人为仁义,乾坤为性情。圣人设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知幽明之故。
《周易》通行本卦序,两卦偶合,乾坤为日月,偶合前一卦为日,后一卦为月;乾坤为刚柔,则前一卦为昼,后一卦为夜;乾坤为性情,则前一卦主性,后一卦主情,仁义立分。坎离日月,戊己之门。
乾坤者易之门户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系辞》:“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关于《周易》通行本卦序的争论,由来已久,六十四卦,乾坤定位,坎离匡郭,余下六十卦,两两偶合,笔者认为,实为朔望月,计日以三十,天地数者,《系辞》载之。
雄鹰感悟,孔子《十翼》,自古研习者众多,而雄鹰认为,此可谓《周易》本经的重要说明,天地人三才,言日月者在乎于动,以月度日;言昼夜者在乎于变,言仁义者在乎于性情。其辞危,其辞险,其辞易,圣人早已明示,不明不见者诽之,实为不妥。研易者,万万不可忽视这一重要的说明书,一字一句,胜过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