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三·7浮沉大小二十四脉

浮沉大小

五藏之脉,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间。阳浮而阴沉,其性然也。

然阳主降而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上飞。若使寸脉但浮而不沉,则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生矣。

升降阴阳之权,全在乎中。中者,土也。己土升,则乙木上达而化清阳;戊土降,则辛金下行而化浊阴。阴阳交济,是以寸不但浮,而尺不但沉。

土之所以升降失职者,木刑之也。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荣而不郁。土弱而不能达木,则木气郁塞,肝病下陷而胆病上逆。木邪横侵,土被其贼,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于是两关之脉大。左关之大者,肝脾之郁而不升也;右关之大者,胆胃之郁而不降也。胆木化气于相火,胆木右降,则相火下蛰而不上炎,胆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金,肺金被克,清气郁蒸,而生上热,于是右寸之脉亦大。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意抑遏而生下热,于是左尺之脉亦大。右寸之大者,肺金之上逆也。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

胃主降浊,胃逆则浊气上填,仓廪不纳,恶心呕吐之病生焉。脾主升清,脾陷则清气下瘀,水谷不消,胀满泄利之病生焉。肺藏气而性降,肝藏血而性升,金逆则气不清降而上郁,木陷则血不温升而下脱。肺主收敛,肝主疏泄,血升而不至于流溢者,赖肺气之收敛也;气降而不至于固结者,赖肝血之疏泄也。木陷则血脱于下,而肺金失敛则血上溢;金逆则气郁于上,而肝木不升则气下结。

推之,凡惊悸、吐衄、盗汗、遗精之病,皆金气不能降敛。淋癃、泄利、嗳腐、吞酸之病,皆木气不能生发。

金逆而莫收敛,则君火失根而左寸亦大;木陷而行疏泄,则相火下拔而右尺亦大。

大者,有余之象也。于其有余之中,得其不足之意,则脉之妙解而医之至数也。经所谓大则病进者,别有玄机,非后世医书阳盛阴虚之说也。

  【翻译】五脏的脉象,心肺都是浮脉,肾肝都是沉脉,脾胃处在沉脉浮脉之间。阳浮而阴沉,他的本性决定的。
  虽然阳主降而阴主升,但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便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便沉中带浮。沉而微浮,那么阴不下走,浮而微沉,那么阳不上飞。假若寸脉只是浮而不沉,那么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只是沉而不浮,那么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各种各样的病产生了。
  【翻译】升降阴阳的权力,全在于中土。己土升则乙木上达而化清阳,戊土降则辛金下行而化浊阴。阴阳交济,因此寸不只是浮而尺不只是沉。
  土之所以升降未尽职责,木刑克土的原因。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淡泊平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茂盛因而不郁积。土弱因而不能让木气通达,则木气郁塞,肝病下陷而胆病上逆。木邪横侵,土被其贼,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于是两关之脉大。左关之大,肝脾的郁积而不升,右关之大,胆胃郁积而不降。胆木化气于相火,胆木右降,则相火下蛰,而不上炎;胆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克肺金,肺金被克,清气郁蒸,而生上热,于是右寸之脉也大。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发的意愿被抑制,而生下热,于是左尺之脉也大。右寸之脉大,肺金的上逆,左尺的脉大,肝木的下陷。

  【翻译】胃主降浊,胃逆则浊气上填,胃不能吸纳,恶心呕吐的病就生了。脾主升清,脾陷落则清气下郁,水和食物不能消化,胀满泄利的病就生了。肺藏气而性能下降,肝藏血而性能上升,金逆则气不清降而上升郁积,木陷则血不温升而下脱漏。肺主收敛,肝主疏泄,血升而不至于流溢者,赖肺气之收敛也,气降而不至于固结,赖肝血之疏泄。木陷则血脱于下,而肺金失敛,则血上溢;金逆则气郁于上,而肝木不升,就是气下行受阻碍。推导其它,凡是惊悸、吐血、盗汗、遗精的病,都是金气不能收敛下降,淋沥余见小便不通、痢疾、嗳气兼有腐臭味、酸水自胃中上至咽喉,不及吐出而下咽的病,都是木气不能生发。

下面是二十四脉的网址,请点一下,谢谢!

(0)

相关推荐

  • 任之堂脉像转载

    欢迎加入长安中医爱好者,群号码:457799561 1.郁脉:就是脉形粗而不流畅,代表气机郁滞,先摸出郁在那,先定脏俯,再定病性,再辨出哪气滞血瘀或是痰阻. 2.上越脉:其形为上大下小.上热下寒,用桂 ...

  • 畅达气机,攻克顽固胃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酸.胃蛋白酶.胰液.胆汁等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发的一系列病症.本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非常顽固,患者饱受折磨.临床经验显示,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通过辨病与辨证论 ...

  • 《五气所病》

    按照五脏之气法象四时的理论,再结合五行之法则,即可归纳出"五气所病"为:"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 ...

  • 清朝御医的百病皆重调肝系列三:肝的异常功能之二

    3.肝气异常之演变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肝失疏泄,可累及他脏而使之功能失调,情况更为复杂多变.如肝郁可致其他四月出现郁证,五脏之郁皆以肝郁为病理基础.肝气郁久 可化火,生风,其影响则更为严重.同时,肝有 ...

  • 《四圣心源》:卷三·浮沉大小二十四脉

    浮沉大小 五藏之脉,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间.阳浮而阴沉,其性然也. 然阳主降而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 ...

  • 《四圣心源》浮沉大小

    五藏之脉,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间.阳浮而阴沉,其性然也. 然阳主降而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上飞.若使 ...

  • 《四圣心源》:卷三·6真藏脉义

    土者,四维之中气也.脾以阴土而含阳气,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胃以阳土而胎阴气,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金降于北,凉气化寒,是谓肾水:木升于南,温气化热,是谓心火.肺肝心肾,四象攸分,实则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化 ...

  • 《四圣心源》:卷三·四时脉体

    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脉浮升,阴气收藏,则脉沉降.是以春之脉升,夏之脉浮,秋之脉降,冬之脉沉. <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 ...

  • 《四圣心源》:卷三·5脏腑脉象

    五藏为阴,六府为阳,阴阳既殊,脉象攸分.肝脉弦,心脉洪,脾脉缓,肺脉涩,肾脉沉.其甚者为藏,其微者为府. <难经>: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 ...

  • 《四圣心源》:卷三·4三部九候脉法

    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足 ...

  • 《四圣心源》:卷三·3寸口人迎脉法

    气口者,手太阴经之动脉,在鱼际之下.人迎者,足阳明经之动脉,在结喉之旁.太阴行气于三阴,故寸口可以候五藏:阳明行气于三阳,故人迎可以候六府.以太阴为五藏之首,阳明为六府之长也. 藏阴盛则人迎小而寸口大 ...

  • 《四圣心源》:卷三·2寸口脉法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气血周流,现于气口,以成尺寸. 气口者,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者,阴阳之中气也.寸口在鱼际之分,关上在太渊之 ...

  • 《四圣心源》:卷三·脉法解

    六府化谷,津液布扬,流溢经络,会于气口,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医法无传,脉理遂湮,金简长封,玉字永埋.方书累架,七诊之义无闻:医录连床,九候之法莫著.既迷罔于心中,复绵昧于指下.使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