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对夏,秋对冬。暮mù鼓对晨钟:《声律启蒙》精讲四

二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mù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qióng。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qià恰,秋天塞外雁雍yōng雍。

秦岭云横,迢递tiáo dì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cuó é十二危峰。

【注释】

暮鼓、晨钟:古代寺庙里建有钟楼和鼓楼,用来报时,日出敲钟,日落击鼓。后来用“晨钟暮鼓”指时间推移,也用来指令人警觉的话语。如:老师一席话如暮鼓晨钟,撞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恍然大悟。宋朝陆游在诗歌《短歌行》中说:“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冯妇虎:《孟子》里记载了这个故事。冯妇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力士,善于打虎,后来他不再打虎,被人们称为善士。有一次他到野外去,正好碰到很多人在打虎,那只老虎负隅顽抗,没有人敢上去搏斗。这些人看到冯妇来了,就迎上去叫他来打虎。冯妇下了车,捋胳膊挽袖子,把老虎打死了。可是当时的士人们去嘲笑他,认为他放弃了做善士的追求,重操旧业。后来用“冯妇”来指重操旧业。

叶公龙:西汉刘向写的《新序》里有这样的故事。叶公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很喜欢龙,家里到处雕的、画的、用的都是龙的形象。后来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想看个究竟,没想到叶公见了真龙,吓得魂不附体,仓惶逃走。后来用“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蛩:蟋蟀。详见《一东》鸣虫注释。

紫燕:也叫“越燕”。体形很小,喜欢鸣叫,下巴处是紫色,分布于江南地区。苏轼诗中有“帘额低垂紫燕忙,蜜脾已满黄蜂静。”另外,燕子在古诗词中出现的很多,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课蜜:采蜜。课,为某事而劳作。宋朝周密在《浣溪沙》中有诗句:“花径日迟蜂课蜜,杏梁风软燕调雏。”

恰恰:形容黄莺的叫声。唐朝杜甫有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宋朝汪元量有诗句“轻便燕子低低舞,小巧莺儿恰恰啼。”

塞外:要塞之外,指长城以北的地区。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另外,边塞附近叫塞下,泛指北方边境地区。唐朝诗人卢纶有《塞下曲》,宋朝范仲淹有“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句子。

雍雍:大雁相和的鸣叫声。《诗经》里有“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秦岭:山名。又名秦山、终南山,位于今陕西省境内。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迢递八千远路:迢递是遥远的样子。唐朝诗人韩愈因为劝阻皇帝迎接佛骨舍利,被贬到遥远的广东潮州。在去潮州的路上,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里面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句子。

巫山:山名。在今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所以叫巫山。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传说赤帝女(南方天帝)的女儿瑶姬,未嫁而死,葬在巫山之阳成了神仙。后来楚怀王做梦时梦到了一个神女,自称“巫山之女”。唐朝诗人元稹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句子。伟人词中写的“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里的神女也和这个有关。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

十二危峰:巫山之上,群峰迭起,相传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二峰。危,高。李白有“危楼高百尺,可以摘星辰”的句子,欧阳修有“伫倚危楼风细细”的句子,辛弃疾有“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句子。

【译文】

春对夏,秋对冬。黄昏的鼓对清晨的钟。

游览名山对赏玩溪水,翠绿的竹对苍青的松。

冯妇打虎,叶公好龙。飞舞的蝴蝶对鸣叫的寒蛩。

衔泥筑巢的一对紫燕,采花酿蜜的几只黄蜂。

春天的花园里有欢唱的黄莺“恰恰”,深秋的边塞外有鸣叫的大雁“雍雍”。

秦岭高峻,云遮雾罩,绵延八千里山路;巫山秀美,雨过初晴,耸立十二座高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