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就说老家话!

我有个习惯,在外地的时候说一口普通话——当然带有些许的口音,一般人听不出来,唯一有一次跟央视的一个栏目制片聊天,他听出我是西北口音——而一旦回到家乡,我就立即转换为地道的陕西关中方言。我的陕西话说得咋样呢?那简直是土得掉渣,甚至带着关中大地泥土的芬芳味道。尽管有二十年在外地流浪的经验,我的关中方言竟然能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准,以至于很多老家乡党都已经淡忘的土话,我竟然张口就来,让他们颇为吃惊。

我经常在从老家到外地的列车上遇到一些陕西乡党,他们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一旦到了火车上,他的买卖就忙起来了。各种打电话,给张总李总王总赵总,反正电话里有的人挨个儿打一遍,一口地道的带着浓浓陕西关中口音的普通话——我当然是据此判断出他是我的乡党(陕西人把老乡称作乡党,这也是一个很古老的词汇)——而且在他的电话里,买卖一般都做得很大,不是炒钢材,就是承包了个大工程,几千万上亿的各种大项目,就在高铁二等座上稳稳拿下来了!本来那点破事发几条微信就能说明白,偏偏要打电话,为了一个已经说完的事给八个人打,然后从头再来一遍。

那一口腔是绝对的普通话的音调,却完全是陕西话的口音,听得人起一身鸡皮疙瘩,比如他用普通话的发音说:“小赵他能弄了怂!全是我个人弄成的。这次的事情咥了大活路了!你以为伙计是给你谝闲(音'韩’)椽哩?一般人我都不给他说。事情确实弄美了……”郑卫东老师现场表演“凉皮”“饸络”和“搅团”的既视感。

我在外地上大学的时候赶上第一次回家,老妈就跟我说:“回来之后就不要摆你那两声官话腔了,就说咱陕西话!”她还跟我说过一个在我们当地流传甚广的笑话:有个在县城读书的娃,周末放假回了村里了,在地里对着庄稼发表感慨:“白(音“陪”)花花,绿(音“溜”叶叶,黑杆杆,这是啥呀!”让他大(爸)一听就上火了,他大也是个火爆脾气,追上来就一顿打,一边打一边骂:“我叫你狗日的给我撇凉腔!”这娃被打急了,用家乡话吼了一嗓子:“哎呀好我大哩!你还要把我打死在这荞麦地里哩!”这一顿打得很有成就,更有纪念意义,不仅让一个装模作样的后生娃说回了方言,还让他认识了这“白(音“陪”)花花,绿(音“溜”叶叶,黑杆杆”的庄稼叫作“荞麦”!

在家乡说老家话,能迅速拉近与家乡父老的距离,而说普通话,则适得其反,迅速拉大与家乡父老的距离。一口普通话说出去,在以老家话为“强势语言”的老家,足以让家乡父老们捂着鼻子心说“酸”,甚至嗤之以鼻,连搭理你都嫌麻烦。

普通话是基于交流层面的一种统一语言,并非一种方言,当然会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想对比方言来说,普通话词汇和语句不如方言丰富,文化内涵也不如方言深厚,在各地更不够接地气,不具备在各地存在的强大生命力。

有笑话说,一个宿舍八个人,只要有一个东北人,其他七个也会变成东北人,这是东北方言的优势——幽默、风趣、接地气。而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事情。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有个南昌人叫胡谐之,齐武帝打算给他介绍一门亲事,然而人家却嫌胡谐之口音重,不会说官话。于是齐武帝派了四五个宫人去他家传授官话。结果没过多久,这些宫人都讲起了地道流利的南昌方言。

方言是全国各地民风民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方言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人文精神的积淀,其中保存着的丰富的历史人文元素,是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的见证和浓缩。

普通话的不断势强,是人们活动范围扩大导致的,更是推广普通话运动的有效成果。但是官方推广普通话,并没有要摒弃方言。只是我们在操作的时候,往往矫枉过正。很多人觉得,让孩子从小说普通话“很时尚”“很高雅”“很拉风”,而说方言则“老土”“没品味”“很low”……在这种认知之下,让普通话出现了“一家独大”、各地方言渐渐式微的局面,很多00后、10后不会说方言了,但这并不能说明方言不具有生命力,也不能说明方言比普通话“低普通话一等”。我们如今要探索古音,大部分时候必须从方言中找寻线索和答案,普通话则不具备这样的素养,这怎么能说方言是“低等”的呢?

普通话和各地方言都属于中国语言,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实并不妨碍我们在掌握普通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家乡的方言,甚至别人家乡的方言。在并不是特别必要的沟通、且自身普通话很不标准的情况下——即便普通话特别标准但是身在自己的家乡——建议还是说方言吧,因为一口浓浓的乡音的普通话,不仅让说普通话的人听了别扭,更让家乡的父老听了之后浑身不快。

一个朋友跟我说:“回到家乡不说方言,别说乡党们不招识,就连狗都咬哩!”想来那狗也是听惯了方言的,一听外地口音的普通话,自然以为是外来人,连本都忘了,不咬你咬谁?!

(0)

相关推荐

  • 全国最会哄人的省份,它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头图 | 大飞映画 © 陕西,最会哄人. 前段时间,陕西的大唐禁军出圈了. 一排排1米8的金甲唐武士,在古城里巡逻. 遇到不文明行为,谦虚有礼,上前规劝. 图 | 源于网络 游客甲,光天化日之下,脱鞋 ...

  • 【征文大赛057】乡 音 如 故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乡  音  如  故 尤  鹏 身在异乡,总是很羡慕那些从五湖四海而来,和我相聚在一起的工友.工余闲话,他们抽着最劣质的烟喝着最低价的酒 ...

  • 赣榆话,也是一种文化

    方言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慢到很多人无法察觉.往往是一辈人的口音比上一辈人变了一点点,如此一代代累积.就是说,方言的形成自然有它内部演化和外部刺激的双重作用在里面. 中国地大物博,光是少数民族就有5 ...

  • 豆瓣9.3,为啥不火?感觉严重被轻视!

    <山海情>是正午阳光力捧的一部正剧,一开播就已经上星五大卫视,还有各平台争相转播.虽然目前热度不足,但是相信和<大江大河2>一样是一部后劲十足的年代剧. <山海情> ...

  • 撇舌头 陕西关中人曾经的忌讳

    关中地区,地处我国中心地带的陕西省,因着黄土深厚,地理位置适中,物产丰富,形成了陕西人,尤其是地处陕西中心的关中人有了特别恋家的传统,关中人不但恋家,而且近乎于排外地维持着自己固有的习俗,包括极具&q ...

  • 方言,正在死亡

    物道君语: 7月25日是粤语节,那些对故土方言忠贞的人们,曾在这一天捍卫他们的信仰,但任何地方的方言都在式微,这镌刻在我们基因之中的惊艳,不能遗失-- 此文较长,还请看娓娓道来,回味我们各自的方言. ...

  • 赵建新 ‖ 家乡的“侉话”与口音

    家乡固安与北京市只隔着一条永定河,县城位于天安门正南50公里.离北京这么近,口音自然差不多.北部七八个乡镇大都是京腔京味儿,很好听. 不过,方言这玩意儿就是怪,"十里不同音",有的 ...

  • 庞永力:老家话里的文明词儿

    老家话里的文明词儿 庞永力 夜深人静,在被窝里跟人微信聊天儿,用了一个词"宾服",突然想到:这是俺们老家话啊!俺娘老说:做事要怎样怎样,才能让人宾服你.什么意思呢?服是佩服,前面的 ...

  • 魅力家乡|时令小菜话乡愁 作者​:严冬​

    时令小菜话乡愁 作者:严冬        我的家乡,位于鲁南较为偏远的一个小村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乡亲们一年四季的主要食物是煎饼,日常所吃的菜,不象现在顿顿煎炸烹煮,做菜讲究营养荤素搭配且变着花样, ...

  • 最美的名字是家乡 我的老家 五台

    最美的名字是家乡 我爱五台. 生我养的地方!尽管,我已经离开她. 年幼时,最喜欢在富士山,从白天到黑夜,从繁忙到平静.我们总是感慨时光的流逝,亦或是对余晖的忧伤--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秋天同样有 ...

  • 李文全随拍:乡愁烟火,在千里之外的高脚杯里被老家话点着

    李文全随拍:乡愁烟火,在千里之外的高脚杯里被老家话点着

  • 山东家乡记忆----老家那棵大楸树

    企业家的心灵读本   鲁籍同乡精神家园 来源:鸡鸣书屋 微信号ID:ZCL195816    作者:侯俊华 在我们老家房子东侧山岗的地堑上,有一颗楸树.高高的楸树孤零零地矗立在地堑之上,却有着横刀立马 ...

  • 一曲《老家》,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一曲《老家》,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将军湖里话家乡

    将军湖里话家乡 小厂乡吴家沟地处遵化东北部的毛山脚下,村中贯穿一条小河.雨季来临,河水清澈见底,哗哗流淌,滋润两岸人家,偶尔有几只白鸭浮过,岸边杨柳在微风中摇曳,正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真实写照.顺着小河, ...

  • 家乡啟东市之六:晒晒我的启东话

    前言:我来东北己61年,可乡音难改,普通话总说不好,我自己听自己说普通话好象很好听,但东北人就是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彔下我的普通话一听,天哪?确实不好听,南腔北调都是启东味.我一回老家说普通话,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