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人际交往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告诉我们,要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迎合别人的情趣或口味,即说话看对象,这样才能让自己大受欢迎,深得人心。

鬼谷子言:

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

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

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

同聪明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广博的知识;

与知识广博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善于雄辩;

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依靠简明扼要;

与地位显赫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宏大的气势;

与富有的人谈话,就要依靠高屋建瓴,眼光要高;

与贫穷的人谈话,要从如何获利的角度来探讨。

与人沟通时应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话”来对待,正所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一次,仲由问孔子:“听到了,就去干吗?”

孔子说:“不能。”

又一次,另一个学生冉求同样问:

“听到了,就去干吗?”

孔子回答:“干吧!”

公西华在一旁听到了这些,就问孔子:

“两个人的问题相同,而你的答案却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解释说:

“冉求平时做事好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好胜心强,胆大勇为,所以我劝阻他。”

可见,说话也要看对方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如果对方性格坦率、耿直,你的谈吐就要简洁明了;

如果对方自尊心强,爱面子,你提出问题,特别是不同意见时,就应该尽量缓和婉转;

对方喜欢钻研学问,你应该说比较有水平的话;

对方如果喜欢推心置腹,你就应该多说些诚恳质朴的话。

在谈话时,或直陈己见,或委婉作答,都要分析对象,看准时机,一语中的,才能使交谈畅通无阻。

一天,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弟子出外讲学、游览。当他们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时,孔子的马意外地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吃了麦苗。一个农夫上前将马扣了下来。

学生子贡自恃口才不凡,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

然而,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将大道理讲了一通又一通,虽然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新来的学生,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

“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身旁,笑着对农夫说:

“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相互之间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指不定哪天我的庄稼也会被你的牛吃掉,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听完这番话,农夫觉得很在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

“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由此可以看出,说话一定要看对象、看场合,还要注意对方的语言习惯。要不然,你再能言善辩,别人听不进去也是白搭。

二、见高人,要高明

生活中,虚饰其貌、以华掩实的现象比比皆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这样说道:

贪婪之人,常给人以清廉的样子;

淫邪之人,常伪作纯情之举;

奸佞之人,有时故作正直面目出现。

社会上常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在意识到自己的缺陷的时候,会刻意整饰自己,以掩其短而示人以良。由于这种整饰的作用,很容易给人以假象,从而增加了我们识人的难度。

鬼谷子说:“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

那些内心感情发生变化的人,必然会显现于外表。什么时候都有弄虚作假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稍有不慎,就会吃亏上当。

有一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请曾国藩为他们分派职务。不巧曾国藩出去散步了,李鸿章示意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了来意。曾国藩说:“不必了,面向厅前,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配做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来作为不小,应予以重用。”

李鸿章很吃惊,问:“还没用他们,您是如何判断的呢?”

曾国藩笑着回答说:“我刚才散步回来,走过他们身边时,见左边那个低头不敢仰视, 可见是位老实人,因此适合做后勤供应一类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可见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方,不卑不亢, 是一位大将之才。”

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曾国藩的识人秘诀,就是善于观察他人平常的表情、言语及行为。通过得到的信息,自然可以理出对方若干思维模式及行为规律。然后再根据对方在待人处事时,表现出来的蛛丝马迹,换个角度仔细分析,就看清了人的本质。

春秋时期,梁惠王为图大业广招天下人才。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于是,梁惠王接连召见了他两次,每一次都屏退左右与他倾心密谈。但这两次淳于髡都沉默不语,弄得梁惠王很难堪。

事后梁惠王责问推荐人:“你说淳于髡有管仲、晏婴的才能,我看名不副实呀!要不就是我在他眼里是一个不足与言的人?”

推荐人用梁惠王的这番话问淳于髡,淳于髡笑笑回答说:“确实如此, 我也很想与梁惠王倾心交谈。但第一次,梁惠王脸上有驱驰之色,想着驱驰奔跑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就没说话。第二次,我见他脸上有享乐之色,是想着声色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又没有说话。”

那人将此话告诉梁惠王,梁惠王一回忆,果然如淳于髡所言。他非常叹服淳于髡的识人能力。

很多时候,肢体动作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一个人的心理。

谈话时,如果对方双手交叉地抱在胸前,又跷起二郎腿,说明此人内心紧张和不愿坦露心迹。如果在谈判场合看到这种姿势,则说明对方对你缺乏信任。在这种场合只有自己摆出坦诚和信任的姿势,才能帮助你。你不妨手掌朝上地摊 开双手,意思是说:“我不会对你有坏心眼。”在谈话的时候你还可以把一 只或一双手都伸向对方,这多少可以消除他的骛惕心理。

鬼谷子认为,了解人物的深层次心理以及相关信息,除了多角度的观察方法外,还需要策略性的试探技巧,这就是“摩意术”。鬼谷子说:“摩者,揣之术也。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进行“摩意”时,要投其所好进行测探,其人的内情自然会通过表相反映出来。

战国时期的韩昭侯为了试探人心,在剪指甲的时候,故意将一片剪下的指甲屑放在手中,然后命令近侍:“我刚剪下的指甲屑不见了,心里毛毛的,很不舒服,快点帮我找出来。”

众人手忙脚乱地找了一阵之后,谁也没找到。这时,有一位近侍偷偷剪下自己的指甲呈上,禀报说找到了。韩昭侯由此发现他是一个会说谎的人。

又有一次,韩昭侯命令属下四处巡视,察看是否有事发生。不一会儿,属下回报说:“南门之外,有牛进入旱田偷吃了谷苗。”

韩昭侯听完之后,命令报告的人不准泄露这个消息,然后派遣其他人出外巡视,并且告诉他们:“近来发现有违反禁令,让牛马牲畜践踏旱田的行为,你们速去探知,快来回报。”

不久,所有的调查报告都呈了上来,但其中并没有一件是关于南门外事件的报告,韩昭侯于是大发雷霆,命令属下重新严加调查,终于查出了南门外发生的事件。

从此,属下都畏惧韩昭侯料事如神的能力,再也不敢马虎从事了。

三、宁得罪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

唐朝时有一位叫杨炎的宰相,有治国之才。他为人正直,最不屑与小人交往。而不巧的是,当朝另一位宰相卢杞就是个阿谀奉承的小人。

两个宰相本来应该一起吃饭,但杨炎却经常找借口到外面单独用餐,避开与卢杞同桌,卢杞因此怀恨在心。后来杨炎被缢杀,全是因为卢杞在皇帝面前进了谗言。

杨炎的死在于他得罪了小人。

常言道:“宁得罪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同样是当朝官员,郭子仪又是如何对待卢杞的呢?

据说郭子仪见宾客,向来姬妾不离左右,而卢杞来访,郭子仪则令姬妾躲避。有人问郭子仪原因,郭子仪回答:“卢杞貌丑而心险,妇人见到他的相貌必定会笑,肯定会招来他的嫉恨。如果他有朝得志,那我们家族就要遭殃了。”

郭子仪确实很有远见。后来卢杞掌权,迫害忠良,独独对郭子仪存有尊重。

鬼谷子认为,对不同的人,要使不同的方式,“夫仁人轻货, 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那些仁人君子必然轻视财货,所以不能用金钱来诱惑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捐出资财;勇敢的壮士自然会轻视危难,所以不能用祸患来恐吓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镇守危地。根据对方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才有胜算。总之,我们要做到: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

与他人相处,有的人非常傲慢,往往表现得“唯我独尊”。对待这样的人,说话要简洁有力。要在保证能阐述清楚内容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与其交往的时间。如果以最少的话,清楚地表达了你的要求和问题时,他们往往会由于少了表现“傲慢”的机会,而不得不认真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从而使交往顺利地进行下去。

当你想离开讨厌的人时,不妨先转换心态,以新的角度看待他人。如果你懂得换位思考,相信事情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遇到各种难对付的人,一定要调整心态,机智应对。有的人脾气暴躁,雷厉风行,你在他面前做事就得又快又好,体现出速度和效率;有的人不急不躁,喜欢按部就班,你就得讲究做事的程序和步骤,不能让他挑出毛病来;有的领导重视下属的汇报和解释,你说话就要有说服力,使他放手信任你。

总之,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0)

相关推荐

  • 鬼谷子:做人不能太实诚,熟记这三句话,让你精明起来

    在现在的社会,会说话也成为了一门人与人相处的艺术,学会怎么巧妙地说话,可以让你获得更多的朋友,还能让你得到更多无穷的财富,善于用口舌的人,往往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就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仅仅凭着自己 ...

  • 论语解读:闻一知十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 "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 名 ...

  • 鬼谷子处世哲理:你混得好不好,和你能力无关,和这两种思维有关

    鬼谷子处世哲理:你混得好不好,和你能力无关,和这两种思维有关 很多人都喜欢用一个人的成就去评价那个人的能力,倘若那个人混的好了,就会很仰慕他,如果混的不好的话就是不行,没有实力.评价一个人真的可以这么 ...

  • 鬼谷子智谋: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不管是人还是事物,都分为阴类和阳类.阴阳两类人都各有优缺点,有崇高与卑劣之分,有阳光与阴暗之别.并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所体现出来的"阴"或" ...

  • 鬼谷子: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做个精明的老实人

    什么是高人? 高人的指点可以解决人的智慧和觉悟及方向等人生关键问题,让自己的认识和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什么是小人?小人是一种人格有缺陷的人,一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毫无公德可言的人.一种不识抬举不知 ...

  • 【鬼谷子】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鬼谷子]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01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人际交往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告诉我们,要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迎合别人的情趣或口味,即说话看对象,这 ...

  • 鬼谷子智慧: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人际交往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告诉我们,要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迎合别人的情趣或口味,即说话看对象,这样才能让自己大受欢迎,深得人心. 鬼谷子言: ...

  • 鬼谷子: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我敢说,大部分西方人,都对中国有一个错误的了解! 中国人有着非同一般的对国家.家族.亲人间的情感与联系,这种文化血脉是西方人理解不了的.某种程度上,中华文明,其实才是中国建立的前提. 可惜,源远流长. ...

  • 鬼谷子: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無1量拿1磨智慧 无量智慧广结善缘.顿悟人生,与您在此聆听释迦牟尼慧语,感悟世间冷暖.我在莲花盛开的地方等你! 公众号 在红尘中修心,修行 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人际交往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

  • 「智慧」鬼谷子: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人际交往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告诉我们,要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迎合别人的情趣或口味,即说话看对象,这样才能让自己大受欢迎,深得人心. 鬼谷子言: ...

  • 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人际交往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告诉我们,要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迎合别人的情趣或口味,即说话看对象,这样才能让自己大受欢迎,深得人心. 鬼谷子言:与智 ...

  • 古训: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俗语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人世间许多是非,皆因说话而起,一言可能消灾挡祸,一言可能引火上身. 鬼谷子关于说话,有句著名的论断: "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