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儿童走失高发时段,年底了,务必记住这6条防走失指南!
孤独症儿童走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微博随手一搜,就是寻娃的新闻:
为什么孤独症孩子的走失率普遍较高?
2、对熟悉人和陌生人认知的缺乏
3、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活动等吸引走
4、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弱,与家人分散后不知如何向他人求助
5、等待的时间较短等不了家长,自己去做事情
……
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爱心人士越来越多,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让我们够很快获得一些走失儿童的信息,并及时地去找到他们。但由于孤独症儿童能力的特殊性,外出安全问题需要我们尤为关注,更需要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今天的文章,我们整合了一些实用的小妙招,分享给大家。
6条防丢失指南,请记牢!
1、情景扮演,教会孩子应对走失的情况
对于孤独症孩子的外出问题,Ryan Bergstrom,Adel C. Najdowski,and Jonatan Tarbox等人,在2012年的一篇研究中给我们介绍了一项实验,为我们帮助孤独症儿童解决“外出安全”问题提供了借鉴,家长也可以利用外出的机会,与孩子进行以下演练:
在实验中,研究者通过使用角色扮演、情景控制等方式,教导孤独症儿童进行“大声呼叫”、“需求周边工作人员的帮助”等方法,来快速的和父母取得联系。
在这个实验中,对3名10-11岁的孤独症儿童进行的干预,实验的场景设定在几家零售店,每天会进行1-3次的实验,每次实验持续5分钟。
在实验中,家长会将学生带到商店,然后交代他一项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当学生去做任务的时候,家长会悄悄的离开,观察者开始观察学生完成任务后会不会使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1、大声叫“妈妈或爸爸”;
2、找商店的店员(定义为走近店员、面对他、距离店员1米以内的距离);
3、向店员表达“我迷路了”等语言。
在每次实验开始之前,教师会教导学生,告诉他当家长不在身边、迷路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包括教导学生进行上述三个步骤。
之后,教师会在学生看物品的时候悄悄离开,开始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给到学生一些语言上由少到多的提示:
1、“你下面应该做什么?”(在迷路的时候),如果学生没有在这种提示下完成,教师就会使用第二种提示;
2、“你要站在这里吗?”、“你要离开商店吗?”等,如果学生依然不能在这种提示下完成,教师需要使用第三种提示;
3、直接给出一个指令“喊爸爸”“喊妈妈”“去找工作人员”等。
当学生完成需求帮助的最后一步后,教师会给到学生表扬。当学生在连续的两次实验中完成,就算达到标准。
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孤独症学生是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学会寻求帮助的。
(对实验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阅读文献哦!Ryan Bergstrom,Adel C. Najdowski,and Jonatan Tarbox.(2012).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to Seek Help When Lost in Public.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45, 191–195)
2、防丢失牵引绳
外出安全问题其实不仅仅对我们孤独症的儿童来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技能,对于很多的普通小朋友和家长来说也是一项需要关注的。
特别是在假期旅游时,人员众多、人挤人车连车,再加上孩子对新奇的事物动机十足,稍不留神孩子可能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孩子和家长都是通过一些“防走失牵引绳”来防止孩子走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