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县是怎样被拆分成蔡甸汉阳东西湖武汉开发区与汉南区的?
(武汉市蔡甸区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夕阳景观)
蔡甸区位于武汉市西郊,地处汉江与长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江汉平原东部,北傍汉江,与东西湖区唇齿相依;南临通顺河,与汉南区山水相连;东濒长江,与江夏区隔水相望;西与汉川市交错接壤;东北邻汉阳区;西南邻仙桃市。
蔡甸区蔡甸街是蔡甸区政府驻地,也是蔡甸区的前身汉阳县政府的驻地。
自1950年8月26日,汉阳县人民政府从原汉阳城区显正街迁至蔡甸。1951年改属孝感专署。1959年汉阳随同整个孝感专署划归武汉市领导,次年恢复原体制,汉阳县仍属孝感专署。1975年汉阳县从孝感专署中分出,划归武汉市领导,为武汉市4个郊县之一。1992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其行政区域不变,区治设蔡甸街。
汉阳区与蔡甸区(原汉阳县)是“铁杆兄弟”,它们之间有永远也扯不清的“亲情关系”,湖北省著名的省级示范高中“汉阳一中”以及蔡甸最繁华的商业大街“汉阳大街”都在蔡甸区而不在汉阳区。
据汉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汉阳县志》:隋开皇九年(589),沌阳县(汉阳县前身)隶属沔州(后更名复州)。开皇十七年(597),沌阳县改称汉津县。大业二年(606),因汉津位于汉水北岸,依“山北为阴、水北为阳”的旧例,改汉津为汉阳。此后县名一直沿用历时一千三百八十年。
武德年间所筑汉阳城位于鲁山南侧、汉水北侧,符合“山南水北为阳”的惯例的。但汉阳县在隋朝立县之时,县治并不在鲁山的汉阳城,而在临漳山(今蔡甸城区汉江边的城头山)。那么改汉津为汉阳时,“汉阳”可能指的是临漳山以南,汉水以北,而汉水改道对“汉阳”这一名称产生影响的也并非汇入长江入口段的位置改道,而极有可能是临漳山附近的改道。
(武汉市汉阳区长江边鹦鹉洲长江大桥桥头江滩城市景观)
汉阳区因位于古汉水之阳而得名,地处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与武昌、汉口隔江鼎立形成武汉三镇。独居一镇的汉阳区,东濒长江,北依汉水,是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截至2017年末,全区辖11个街道,总面积111.54平方千米,有常住人口65.27万人、户籍人口46.09万人。
汉阳是武汉城市起源之地,江汉朝宗于南岸嘴,武汉长江大桥横跨汉阳龟山与武昌蛇山之间。汉阳是知音文化发源地,高山流水的典故便发生于此,境内有古琴台、晴川阁、归元禅寺等人文景观。汉阳也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有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洋务企业,“汉阳造”享誉海内外。
汉阳区实有面积102km2,驻地为琴断口街道,管辖13个镇级单位:月湖、晴川、建桥、鹦鹉、洲头、翠微、五里墩、琴断口、江汉二桥、永丰、江堤等11个街道办事处,四新地区管委会和汉阳经济开发区。
汉阳区在蔡甸区有三块外“飞地”。其中近处的有两块,距区界约2-4km,属于琴断口街道管辖,设有江城社区,近者为汉阳监狱家属区,稍远者为原武汉市第八砖瓦厂家属区。距区界约15km远,在蔡甸区张湾街有第三处外飞地,同样属琴断口街道管辖,设有汉江社区,为原武汉市第七砖瓦厂家属区。
在汉阳区内有两块蔡甸区的外飞地,分别位于永丰街三眼桥村和汉阳经济开发区陶家岭村附近。
汉阳区江堤街三环线以南的新新村、潮江村和老关村被列为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汉阳区共建区,实际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街管辖。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标“春笋”建筑,它在智慧生态城内,五栋造型别致的塔楼拔地而起,如五个破土而出的巨型春笋,寓意数字经济在中国车都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萌芽。)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汉南区实行“政区合一”管理体制)始建于1991年,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6年托管蔡甸区沌阳、沌口两街;2006年托管蔡甸区军山街;2010年托管汉阳区10平方公里共建区;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489.7平方公里。现在还托管着从蔡甸区分出来的汉南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工委、管委会代表市委、市政府统一管理开发区各项社会经济事务。1993年国家正式批准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武汉开发区经历四次托管扩容,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202.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武汉外国语学校、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三角湖小学、育才实验幼儿园等20余所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链。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武汉体育中心是由“一场两馆”构成的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其中体育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主场馆)可容纳6万名观众,全国排名第三。“两馆”-体育馆、游泳馆分别可容纳1.4万名和3千名观众。武汉开发区依托武汉体育中心及区内影剧院、音乐广场、歌舞厅、社区活动室等文化娱乐场所形成了融体育竞赛、健身娱乐、文艺演出、旅游休闲、商业、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文园区。
(武汉市汉南区龙灵山十里花坡波斯菊花海)
汉南区古属云梦泽,为楚地。公元前206年后,先后受制于江夏郡的沙羡县、石阳县、沌阳县。
公元606年划归汉阳县。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境内后属湖广布政司武昌府汉阳县。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后属湖广布政司武昌府汉阳县。
清代,境内属湖北布政司汉阳府汉阳县。
中华民国初年(1911年),废汉阳府,置湖北江汉道、政府建道,境内属湖北江汉道汉阳县。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废道设行政督察区,境内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蒲圻专员公署汉阳县。
1949年5月前,汉南地区为国民政府汉阳县所辖新滩乡和合成乡,新中国成立后将两乡合并,成立汉阳县新滩区。1956年12月新滩区改称邓南区。1957年10月,孝感地区在邓南区所辖东城垸围堤垦荒,建立东城垸农场。1966年9月,东西湖农管局围垦汉南垸,建立汉南农场(即今汉南、银莲湖农场)。
1978年3月,东城垸农场划属武汉市,与汉南农场联成武汉市汉水南部的农场区,设立武汉市汉南农场管理局,以长江北岸、东荆河以南,划属汉南农场管理局管理。将原东城垸农场东荆河北岸的长江分场(现更名为桐湖农场)划属汉阳县(现蔡甸区),将东荆河南岸的南丰、东荆、王家寨三个分场合并成东城垸农场,将纱帽、乌金两个分场合并为乌金农场,将汉南农场分为汉南农场和银莲湖农场。1979年,境内的汉阳县邓南公社划入代管,设陡埠、大咀、邓南、水洪4个公社。
1984年政社分开,设立汉南区(1985年2月1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政府驻地为纱帽,与汉南农场管理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成立汉南区后,将乌金农场的纱帽镇(自然镇)和程家山、朱家山两个大队合并设立纱帽镇。
2012年,汉南区辖纱帽街道、邓南街道、东荆街道、湘口街道4个街道,乌金、东城垸、汉南、银莲湖4个农场及汉南农业科研所、坛山畜牧养殖场。全区有13个社区、53个村(队),区人民政府驻纱帽街道纱帽正街109号。
(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畔城市风光)
东西湖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1958年,由汉阳、黄陂、孝感、汉川部分地区组成。东西湖区地处江汉平原的东北缘,地势一马平川。地貌属岗边湖积平原,自西向东倾斜,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1.5—26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东西湖境域历史属古云梦泽东境。东西湖区围垦前,分属汉阳(今蔡甸区)、汉川、孝感、黄陂、四县管辖。
1957年春,经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湖北省东西湖围垦工程指挥部”,由省长张体学任总指挥长兼政委。同年9月,开始动员组织义务劳动者1万余人,调动孝感、黄冈两专区18县农民3万余人,及河南省两专区11县支援农民7万余人参加围垦工程会战。于1957年11月正式动工。同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湖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武汉市国营农场管理局”。
1958年10月,武汉市增设东西湖区行政建制
2018年,东西湖区下辖12个街道,另设有7个管理处 ,常住人口58.4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03.61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