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口数量多在农耕时代会成为负担?

李俊

一直以来,人们在人口方面争议一个问题,就是人口数量少有利致富,还是人口数量多。在农耕时代,人口数量多可能是一种负担,但是到了工业社会,却成为一种红利,所以不能离开具体约束条件而泛泛讨论。

农耕时代,农业生产效率是很有限,能够养活多少人,通常都是依靠耕作土地面积数量。这种情况下,一个村庄人口数量多,人均耕作面积少,就会发生贫困。一两百年前,大量潮汕人外出谋生,这和人多地少有一定关系。

传统农业社会里,市场并不发达,人们热衷自给自足生产方式。事实上,除了观念方面,也有当前技术约束。当时交通并不发达,粮食远距离运输的费用很高,所以生产的粮食也只能在周边交换。

面临各种约束,人口数量多在农耕时代就成为一种负担。因此,有一些学者就提出控制人口数量,否则粮食增长跟不上。农耕时代,人均耕地面积少,有可能导致贫困,但是进入工业时代,很多情况发生变化了。

生产效率提升,需要农业人口的比例是非常低,大部分人都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工业时代是标准化生产,要形成规模经济才有优势,要是人口数量太少,就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工业时代的劳动人口数量多是红利,原本是一种常识,但是人类社会经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难免有了人口数量多导致贫困的集体记忆。

人们看到学位紧张时,往往会想到人口数量过多,然而很少考虑到可以通过多建学校来解决。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互相矛盾的抱怨,一边抱怨学生过多导致师资不足,一边抱怨师范生过剩,教师岗位数量有限。

技术进步之后,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很大变革。寒冷的北方,也可以利用技术种植热带农作物。很多农作物都可以从室外搬到室内,在水泥板上搞种植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因此,生产效率提高之后,单位面积土地对人口数量承载能力,有可能是之前的几十倍,甚至更高。

现在生产模式是讲究规模经济,之前在农耕时代的人少地多也变成劣势。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少,就很难形成强大供应链,对外部市场依赖程度会很高。如果人口数量有限,分工方面就无法做到深度。

虽然生活在城市要承受拥挤的代价,但是也相应带来很多便利。生活在农村可以不用承担拥挤代价,然而也要承担生活上不便利的代价。因此,多数人权衡之后,还是往城市里跑,特别是大城市。大城市的地铁可能比较拥挤,可是毕竟你还可以享受地铁的便利,可是到农村或者小城市,就没有机会享受到了。

说到规模经济,电子书是很好一个例子。前期的制作完成之后,上架之后,多一个人看,产生的边际成本几乎是零。因此,阅读人数越多,前期费用的人均分摊就越低。很多产品都是前期投入很多,生产的边际成本并不高。

农耕时代,多养活一个人,产生的边际成本很高,但是工业时代之后,这个边际成本大幅下降。承认人口数量多在农耕时代是一种负担,然而也不能在工业时代,使用农耕时代角度看人口问题。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是农耕时代,而是工业时代,所以要跳出农耕时代局限,重新认识人口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担心的问题不是人口数量过多,而是人口数量过少。

2020年12月26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