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缗《游玉华山记》原文及翻译

张缗
原文
    由宜君县西南行四十里,有山夹道而来者,玉华也。其南曰野火谷,有石常燃,望之如爨烟,而莫知其所自也。野火之西曰凤皇谷,则唐置宫之故地也。今其尺垣只瓦无有存者,过而览之,但见野田荒草而榛荆也。其西曰珊瑚谷,盖尝有别殿在焉。珊瑚之北曰兰芝谷,昔太宗诏沙门玄奘者译经于此,其始曰肃成殿,后废而为寺云。中有石岩崭然有成,下有凿室,可容数十人,有泉悬焉,势若飞雨; 有松十八,环其侧,皆生石上,高可十寻,端如植笔。其西且南有崖曰驻銮,其始入也,双壁屹然,如削石而成,既至其处,若视瓮。侧有泉飞而下,如悬布,如喷珠,其名曰水帘。稍北,有崖与泉,亦若是而差小焉。 
    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余与六人者来游,乃相与坐石荫松,听泉而饮之。已而,览故宫以徘徊,问遗事于田老。方嚣然不欲归,而余与六人者,或有官守,或以事牵,其势不可久留,既宿而遂去。然而,相视有不足之色。余为之言曰:夫山林泉石之乐,奇伟之游,常在乎穷僻之处,而去人迹甚远,故必为野僧方士与夫幽潜之人所据而有也。然幽潜之人知好之而力不足以营之,惟佛老之说可以动人,故其徒常独有力,而危亭广厦,眺览之娱,莫不为其所先也。 
    夫以有唐之盛,穷天下之富,建宫于此,随而废没,而杜甫乃其时人,过之且有悲伤之感,至或形于歌诗。独寺僧之徒,更相传而不息,迄于今而尚存,则虽天下之力,亦有屈于此欤?以太宗之贤,致治之美,宜其愈久而弥传也;今问诸遗老,无所称道。而彼玄奘者,特一浮屠耳;然说者至为荒怪难知之语,以增大其事。岂人之情常乐于放僻,而易忘于中正哉?又岂物之盛衰废兴亦各有时,而此特其盛时也欤?斯可为之叹息也。若夫太宗之贤,天下之力,犹不能长有此也,则吾曹可以一寓目而足矣,又何必以不久留为恨哉。然荒崖穷谷之崎危,废宫颓址之萧条,虽累岁月,未尝有一二人游焉,而余与六人者同时而来,亦可谓之盛哉! 
    六人者:余兄子坚、弟山径,与太原石继和公美,河东郎几康伯,温陵陈说君豫,西河冀上之冠卿也。壬申,荧阳张缗记。 
(有删改)

译文
  由宜君县向西南走四十里,有山夹道而来,这就是玉华山。山的南面叫野火谷,那里有常年燃烧的山石,远远望上去(山上)如同有炊烟,但没有人知道它来自哪里。野火谷的西面叫凤凰谷,就是唐朝建造宫殿的旧地。现在连一小段墙一片瓦也没有保存下来,经过那儿看,只见都是野田荒草,长满了荆棘。凤凰谷的西面叫珊瑚谷,大概曾经有正殿以外的宫殿在那儿。珊瑚谷的北面叫兰芝谷。兰芝谷的中间有块高而险峻的天然岩石,下面有人工开凿的石室,可容纳数十人,有瀑布从高处垂落,就像从天而降的大雨;有十八棵松树环绕在岩石的周围,松树都生长在石头上,差不多有十八丈高,端正得像立着的笔。它的西南方向有石崖叫驻銮,我们刚进去的时候,看到双壁高耸直立,如同削石而成,到了那个地方一看,就像看到瓮一样。旁边有泉水飞泻而下,有的像悬挂的瀑布,有的像喷洒的珍珠,它的名字叫水帘。稍微向北,有崖与泉,也像这样只是规模稍小点。 
  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日,我和六个人一同来游玩,就一起坐在松树遮蔽下的石上,听泉声并品饮泉水。不久,游览前代的宫殿而流连忘返,向田间老人询问旧事。兴致很浓闹嚷嚷的不想回去,但我与这六人,有的居官守职 ,有的因为有事牵制,那情势不能久留,就住了一夜离开了。但是,大家互相瞅着都有不满足的神色。我对他们说:欣赏山林泉石的乐趣,奇特壮美的景观,经常在那些荒远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然而因为人迹罕至,所以一定被云游的和尚、求仙的术士以及隐士一类人占据并享有。但是隐士知道这些地方优美并喜欢它们,而他们的能力不足以经营这些地方,只有佛教和道教的学说、教义足以打动人心,所以他们的信徒经常独来独往并且有勇力,因而这些耸立的亭子、宽广的大厦(的建造),登高览胜的快乐(的享受),没有不被他们抢先的。 
  凭借唐朝的强盛,耗尽天下的财富,在此修造宫殿,随后就废弃湮没了,而杜甫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经过那儿尚且有悲伤之感,以致用诗歌表现出来。唯独寺里的和尚这类人,交替相传而不停息,直到现在还留存下来,(这样看来)即使拥有整个天下力量的帝王,也有不如这些和尚的地方么?凭借唐太宗的贤能,使国家达到太平盛世的美好境况,(他的事迹)应该时间过得越长而流传得越久;现在向老人询问太宗的政绩与往事,却没有听到什么赞扬的话。而玄奘只是一个和尚罢了,但是讲述玄奘故事的人甚至用荒诞怪异的话,来夸大他的事。难道喜欢放诞偏邪是人之常情,而容易忘记中正之道吗?又难道事物的盛衰兴废也各有它的时运,而这段岁月只是佛教的兴盛时代么?这真值得为此叹息啊。像唐太宗这样贤能,拥有天下的能力,尚且不能长期拥有这些,那么我们这些人可以看一眼就满足了,又何必因为不能长久地留在这儿而遗憾呢?但是荒凉幽深险峻的崖谷,废弃倒塌萧条的宫殿遗址,虽然过了很多年,没有一两人来这里游玩,而我与六人同时而来,也可称得上是盛事了!

(0)

相关推荐

  • 野火欠

    -------------- J旧S少N年  -------------- 字 ▼ 走 ^^ 聲 ▼ 控制 法兹乐队 - 童心之源 - 4:16 - 圖 ▼ ★

  • 记游松风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记游松风亭 苏轼 [宋代]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

  • 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宋代]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 ...

  •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桃花源记陶渊明[魏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

  • 石钟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钟山记苏轼[宋代]<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 ...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先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 ...

  • 核舟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核舟记魏学洢[明代]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

  • 冉氏烹狗记原文及翻译

    冉氏烹狗记崔述[清代]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 ...

  • 慧庆寺玉兰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慧庆寺玉兰记戴名世[清代]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岁癸未.甲申间,秀水朱竹垞先生赁僧房数间,著书于此.先生旧太史,有名声,又为巡抚宋公重客,宋公时时造焉.于是苏之人 ...

  • 宝绘堂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宝绘堂记苏轼[宋代]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