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学习?两个实验告诉你“内驱力”的奥秘 2024-03-05 02:40:49 文丨 优宝 每每提到孩子不喜欢学习、不爱写作业,我们都会提到这是没有引发孩子对学习未知事物的热情。进而又会牵扯到一个专业术语——内驱力。然而不少人依然觉得这是一个有如海市蜃楼的概念,总说内驱内驱,让孩子尝到点甜头他就能自觉自愿了吗?为什么我这样做了也没什么效果?在TED的一场《The Puzzle of Motivation》演讲中,演讲者用2个心理学实验证明了内驱力的答案。 (演讲视频在下面) 驱动力之谜:奖励实验采用了心理学家Karl Duncker设计的"蜡烛难题":在一个房间的桌子上,放了一根蜡烛、一盒火柴以及一盒图钉,就像下图那样。 实验目的是要求测试者把蜡烛定在墙上,同时蜡油不能滴到桌子上。这是一个需要思考、发散和创造力的实验,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思路都是——用图钉把蜡烛固定在墙上,或者用火柴把蜡烛的底部融化,然后黏在墙上……然而这种常规思维是无法达成目标的,需要参与者具有一定的跳出思维定势,就比如利用好发图钉的盒子。 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们很想知道,有没有哪些举动能够促进人们思维创造力的形成。于是他们利用了“蜡烛问题”的实验,并找来两组人:第1组人被告知:“我只想知道大家解决这个难题的平均时间。”第2组人则是:“如果解决问题的人在前25%将会获得5美元的奖励,如果在前5名,将获得20美元的奖励。”这项实验发生在很多年前,当时20美元的奖励还是非常可观的,那么你猜那一组人会表现得更好呢?答案大大出乎了人们的预料,被告知能够拿到奖励的那组人,解出这个问题的平均速度,比另一拨人慢了不少。似乎第2组人的大脑已经被奖励这个想法阻碍了他们的思考力与创造力。不过研究人们并没有死心,他们改变了试验规则,同样的工具,只是把盒子里的图钉倒在了桌子上,然后对两组人说了同样的话。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这次第2组人的成绩大大提高,甚至许以的奖励越丰厚,他们解决问题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奖励是有效果的,但只适用于那些规则简单、目标明确,机械化、重复性的工作。奖励有时候也会变成人们内心的一种压力,因此当工作需要基本的认知能力、需要人们更多的开动脑筋时,没有心理负担的第1组人显然能够发挥得更好。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也进行了很多类似的实验来证明奖惩机制乃至绩效的弊端,详情可看完整版的演讲视频: 之后的一些研究者们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他们发现不仅仅是奖励,最后期限、强加的目标、监督、比较、评价这些因素都会与奖励产生同样的效果。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属于——外在的控制手段。当我们将这些手段用在孩子的学习上而孩子也接受这些设定时,他的内驱力就已经转变成了外驱力。虽然这些手段短期内都非常见效,可如果孩子不满足于简单的奖励或者这种形式了呢? 小孩子是很容易三分钟热度的,他们当下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改变心意,而随着孩子对奖励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旦父母“给不起”奖励,还会让孩子觉得你食言。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能够理解做大人的那些苦衷,父母的一次次食言后果通常也只有一个——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下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被一点点慢慢消磨。 内驱力的三大要素在演讲者的分析中,内驱力的三个要素主要表现为:自主性(Autonomy):想要主导自己的工作和人生;掌控力(Mastery):想要在重要事情上做得更好的欲望;使命感(Purpose):希望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更有意义的高远理想。虽然他一直在拿企业、员工来举例,但我想这对于孩子的内驱力也同样适用。 1、自主,不少父母对放养式教育都是嗤之以鼻的态度,教育教育,不管怎么能教呢?而对于所谓的引导,也只是想办法让孩子接受大人的建议。这种做法就和自主性背道而驰了,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在什么时间去学习、在什么地方去学习,这些都可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让孩子做出选择。当孩子的选择非常不靠谱时,父母可以告诉他学与不学在未来的差距,上学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人生可以多出哪些选择,不上学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提供客观的事实作为孩子选择的参考,这种在保持自主性的前提下做出的选择才是一股内在的动力。 2、掌握,其实没有什么人是天生的牛人,很多成功的人背后不过是"刻意练习"的影子。当一件事情越熟悉越容易去做的时候,我们自然也会开始不满足于现状,想要给给自己增加更多的挑战性,于是动力由此而生。放在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孩子学习差,你让孩子努力学习,这不会带来掌控感,相反孩子本身学习好,他会更愿意学习。培养孩子学习的掌控感,更应该从小事一步一步来积累,所以千万别去和别人作比较,只和自己做比较。只是在这个富裕的时代,学习者们已经不再能够忍受毫无价值的“苦读”了,就比如一遍遍的默写,那会让孩子产生重复做这些自己早已掌握的事情到底有什么意义?当学习与重复枯燥划等号时,自主性便会随之下降,因此内驱力还需要一个新的添加剂——使命感。 3、使命,最近热播的《觉醒的年代》感染了无数老一辈的人。看着那些不顾个人安危,身系国家命运的革命先辈们,是什么让他们甘愿抛家舍业,抛头颅洒热血?就是拯救中国的使命感。今天,我们只教会孩子要学习,却从来没有家长问过孩子,为什么要学习?试问又有几个孩子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谈到:有位爸爸给家里建立了一条奇怪的规则——家人做了任何“对”的事情都没有奖励。孩子学习好不会被夸奖、跆拳道拿了奖不会被奖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家里还不到4岁的孩子却说:“我知道啊,因为学得好本身便是最大的奖励啊。”学习本身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义务,但现在父母的一些做法却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需要被奖励。其实当一个人做一件事很开心时,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件事对他的内在吸引力。 听起来玄乎其玄的“内驱力”是每个孩子天然就有的,但是它很微弱、很脆弱,一旦有更强的刺激出现,就会被忽视、被取代,并且很难再生。这就像一个孩子本来都是能接受和喜欢食材本身的味道,可是你一旦给他们的味蕾强烈的刺激,频繁的多来几次,他们对味道的选择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所以发掘孩子内驱力的第一步是保护,是减少强烈的刺激,奖惩很直接、很方便、很见效,但同时也很刺激。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慎用、慎用、再慎用!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赞 (0) 相关推荐 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告诉你:玄乎其玄的内驱力,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两天看了一个TED演讲,叫<The Puzzle of Motivation>(驱动力之谜),里面说到一个心理学实验很有意思. 这个实验叫Candle Problem,蜡烛问题. 实验是 ... 一个棉花糖实验,看看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棉花糖实验是斯坦福大学Walter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一样奖励(有时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饼.巧克 ... 奖励和惩罚都不灵了,孩子的内驱力还怎么激起? [第1108篇原创文章] 牛妈心语 找作者:pengxiaobeng01 进社群:niumazl32 孩子不想学习,请把这个道理告诉他 人类是这个世界上,迄今为止活得最复杂的一种动物. 世界上多数动物随着自然节律,依靠本能生存,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过着极为简单的生活.在它们的生活中,本能占了一大部分,而 ... 央视女记者王冰冰爆红背后:当孩子说不想学习时,告诉他们这些真相!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 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祢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也说颜值> ... 文心:孩子不想学习,背后的真相竟然是··· 进入到受害者模式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逻辑思维就是越想越觉得委屈,越想觉得自己越受到了一个天大的委屈,我觉得很难过,那么我们再一次会让自己进入到情绪里面. 1 在第三个问题里面,我们说的是什么? 就是受害 ... 家长提问:“孩子不想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怎么办?” 你好,我的孩子上高二了,孩子中考以优异成绩进入高中实验班,经过疫情上网课,孩子成绩直线下降. 除了疫情上网课的原因,我觉得孩子成绩下降还有这些可能:一是孩子上高中后,我们父母先后出去打工,孩子一个人在 ... 北京人土?作为北京孩子,想说两句。。。 曾有不少朋友曾问过我这个问题,也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北京人穿的土""北京人说话土"..... 但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到了小学和中学,他也来了这么一句:" ... 孩子越想学习越做不好?"瓦伦达效应"在作祟,父母要帮他避开 当父母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有能一番作为,为了帮孩子打好基础,许多父母从小就给他们报各种补习班,期望孩子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大多数的孩子也能理解父母的苦心,然而有的时候,孩子越想学习越想进步 ... 蛇的软肋是什么?真的不是雄黄粉,两场实验告诉你答案 夏季是蛇活动的高发期,也是被蛇咬伤的高发季节.那如果我们在野外遇到了蛇,该怎么处理才能避免被蛇咬伤呢? 蛇的弱点 俗话说,抓蛇抓七寸,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蛇的七寸在哪里.有经验的人,在抓蛇时,会抓住蛇头 ... 父亲辞职带14岁厌学儿子游走中国:当孩子不想学习,不要“逼”他 距高考还有121天 近日看到了一则很让人羡慕的新闻. 来自丹东的徐先生,在得知14岁的儿子"厌学"之后,直接辞掉工作,二话不说,带着正值青春期的儿子,开启了一段独属于父子俩的旅行. ... 妈妈用文言文教育孩子走红:当孩子不想学古文时,告诉他这三点 妈妈用文言文教育孩子走红:当孩子不想学古文时,告诉他这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