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万国39说渤海国
渤海国(公元698年~926年),是我国唐朝时期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698年,粟末首领大祚荣建立靺鞨国,自号震国王。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粟末靺鞨(Mòhé)政权以渤海为号,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享有自治权的羁縻(Jīmí)州。762年,唐廷诏令渤海为国。首都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
渤海国初名震,后名渤海。“渤海国”名则来自于唐朝的“渤海郡王”封号。以“渤海”为封号,有人认为“渤海”是“靺鞨”的音近变音。靺鞨即古“肃慎”。
公元762年渤海国王大钦茂以唐为模式,建立渤海五京。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和龙市西古城。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西京鸭绿府:今吉林省临江市。南京南海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青郡。
渤海国的疆域,初限于靺鞨的部分故地,至第10代宣王大仁秀时大体上在今东北大部、朝鲜半岛北部及俄国沿日本海的部分地区等广大地域。渤海全盛时期,以吉林为中心,其疆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东岸,鞑靼海峡沿岸与库页岛相望,东至日本海,西到吉林与内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鲜之咸兴附近。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是当时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的封建强国。
渤海是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兼有靺鞨各部,并有高句丽、汉族、突厥、契丹、室韦等民族在内的多民族政权。建国初期有编户十余万,人口数十万,后期人口逐渐增至五百万左右。从而获得了“海东盛国”的称誉。
公元926年为辽国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近代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
诗人温庭筠有《送渤海王子归本国》的著名诗篇。诗中说:“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今渤海之名是我国内海名。西汉有渤海郡,在今渤海沿岸河北省、辽宁省环海地区。唐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析蒲台、厌次地,置渤海县。在今山东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