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来咯!2021高考「浙江卷」作文的“得与失”到底怎么写?

「浙江卷」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人生百年,白驹过隙,岂能困惑于得与失的方寸之地。陶醉于一城一池之得,或惆怅于一时一事之失,都属于一叶障目,不见远方的星辰大海。只有看淡得失,把它当成人生的过程,才能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错把得失当终点。

  年逾不惑,事业小成,工作稳定,业务熟练,于是乎满足于现状,失去奋斗目标,丧失斗志与激情,不再期望更高的山峰。这不妨称为“得之殇”。单位高级职称指标稀少,个人积分排名又靠后,即便努力三年五载也未能如愿。既然晋升无望,又何必累死累活?于是对自己放松要求,得过且过。这不妨称为“失之痛”。

  缘何如此?细思极恐。不管“得之殇”,抑或“失之痛”,实质都是错把得失当成终点。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下,或是小进则满,小富则安,躺在功劳簿上自我陶醉;或是闻失则忧,闻败则馁,不再奢望新的挑战与作为。久而久之,心灵受到羁绊,人生陷入困境,蹉跎了岁月,浪费了人生。

  把得与失当成过程来看,你就会发现得与失既是终点,更是起点。

  得失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就如同父辈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管旱涝,无论悲喜,周而复始,劳作不息。耕种与收获就是农民的生命,丰年也好,灾荒也罢,都是生命的一个过程。既然如此,就应当认清前路,看淡得失,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消除后顾之忧,这是终点;然后上《出师表》于刘禅,六出祁山,攘除奸凶,这又是起点。2020年,中国实现全面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终点;但乡村振兴还任重道远,必须再接再厉持续发力,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人生就像一辆列车,得失都是过程,不痴迷于某一个站点的得失,才能到达终点,赢在全程。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苏轼面对得与失的态度,得与失不过是河流中的朵朵涟漪,河水不会因为涟漪而停留脚步,人生又哪能因为一时得失裹足不前。持有宽广的胸怀,良好的心态,智慧的心境,得不骄傲,失不沮丧,你才能看淡得失,享受过程,收获厚重的人生。

愿你把得失当成过程,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得失过程,进化长链

  杨慎曾言:“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诚哉斯言,人生如通衢大道,恒无止境,人生荣辱,生命悲欢,社会繁萧,家国兴衰皆是得失,故得失应是昨日的终点,明日的起点,要而言之,是人生大道的过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得与失,犹荣辱成败,亦是利弊,更是名利荣损。一时之得永非恒久的荣光,刹那之失更非亘古的嘲弄。只要历史不停,生命不息,得与失便永是一座座驿站,标刻人生一个个阶段。故而,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便能洞明得与失终究是过程。如余秋雨所言的废墟:“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得与失是昨日的终点。文王拘是昨日之失,却成演周易的起点;仲尼厄是昨日之失,却成作春秋的起点;屈原放逐亦是昨日之失,而成赋《离骚》之起点。梵高与好友高更冲突,被遣送精神病院,进入狂躁抑郁症晚期,人生如此失意,梵高却视此为昨日终点,他坚信“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地燃烧”,于是有了《罗纳河上的星夜》中繁星交织如漩涡,月亮仿佛是一团火,点亮沉郁苦闷的夜空。而李自成闯进北京,放眼天下,人生得意,最终功败垂成,身膏野草。故而,得意之时,不可只顾赏游鱼驰曳,绯红黎明;失意之时,亦不可以只顾看颓圮篱墙、凝霜枯藤。

  得与失是明日的起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得与失终应化为昨日泥土,皈附大地,滋养明日大地。岳阳楼废弃荒败,乃为岳阳楼重修、《岳阳楼记》记述之起点;苏轼不断贬谪,失意落魄,但其自嘲说“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以贬谪为起点,裹挟着得失走向坦然,贬谪成为一代文豪名垂青史的起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觉醒,以前次得失为下次起点,新文化运动创刊物、写文章、传思想、开民智,得到思想力,却失去行动力;而后,化得与失为第二次思想觉醒的起点,打破“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允诺,化思想为行动,走进大众,办工农夜校,到工厂演讲,参与政治实践,终于改天换地,成就伟业。

  故而,得与失终是人生大道的过程,是进化的长链。儒家思想历经焚书坑儒之失,独尊儒术之得,而又有“打倒孔家店”之失,如今又有复兴传统文化之得;社会主义历史经大跃进之失,思想解放之得,一时的得与失未成羁绊,未成牢笼,而始终走在革故鼎新、改天换日之大道上、过程中。“道足以忘物之得失,志足以一气之盛衰。”唯有以思想力、行动力,理性对待得与失,推动得与失汇河成海,人生、历史、社会、国家将扩张传衍,流转无穷。

世界大势,浩浩汤汤,生命不息,得与失是昨日的终点,明日的起点,更是进化的过程链。厚植得失,笃定前方,方能如头顶日月,阴晴圆缺,却亘古如斯,光照大地。

得失是过程,君子方“不器”

  仲尼曾言“君子不器”,器是工具,而人非工具,亦非手段。对待得与失的态度,其背后正是生命态度、社会理想。视得失为终点,是功利的工具化思维;视得失为起点,是宿命论思维;视得失为过程,重在体验生命,方是逍遥之道,人文体认。

  把得与失看成终点,得与失便成人生终极目的,生命反而成了成本与效益产出的工具。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早已在《经济与社会》提出“工具理性”,现代社会主体总是试图实现理性追求、特定目标,指向功利色彩,“器物之用”的思维蔓延向人类价值和心灵之域,破坏生命完整性,故而得到即终结,遑论真善美。故而有世界大战、恐怖主义、生态危机之恶果。斯蒂格勒提出“技术哲学”思想,技术逻辑和工具化思维日益扩张,感性体验日益丧失;文化工业侵蚀心灵审美、人文精神,人们只思考得与失,不深思生命过程、生命意义。

  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把起点视为得失,得失便成人生的宿命,人生的起点不是价值、亦非道德,更非审美。命运赋予史铁生残废的双腿,最初史铁生只将双腿的得失视为起点,后来史铁生视地坛的荒芜不衰败,母亲的寸草春晖,深刻的哲思为人生的新起点,最终夕阳失去苍凉残照,亦会得到朝阳散步烈烈朝晖。正如存在主义发现了人“自为的存在”,相对于本质先于存在的物,人具有自由选择的属性,人可视得失为起点,何不选择视得失为过程,而视价值、道德、美为起点呢?

  故而,应把得与失视为过程,人生便不再捆绑在得失的绳索上,而是直面生命,体验生命过程,不汲汲于得失,不戚戚于荣辱,人生便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拥有广阔天地,可如庄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可如佛家所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对得失不起停留心和分别心,没有痛苦桎梏;甚至可如当年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状元钟芳蓉,活出理想主义态度、赤子之心情怀,仰望星空,看星辉斑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柏格森提出生命绵延堆叠,反复缠绕,心灵世界弥漫着非规则性和非条理性。把得与失视为过程,而不是起点、终点,生命便不再陷入功利、宿命的汪洋大海中。

得失是过程,君子方“不器”。视得失为过程,重在体验生命,方是逍遥之道,人文体认。

得失之途,你我皆行人

杭州高级中学高二(1)班 季天然

  王开岭曾感慨:“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行旅于人生大道的我们,常常视一时得失为始发处或终点站;殊不知路漫修远,得失应成为行路风景。

  将得失看作起点的人,不免期望一劳永逸的“得”;把得失当成终点的人,总是无法面对功亏一篑的“失”。人人皆渴求得到而害怕失去,然而得失实为生活的两面,往往相伴而生,自孩提至古稀无时不有。方仲永年少名扬万里,却在乡人的喝彩中泯然众人;王阳明中年失其荣华,反于贵州龙场收获“心外无物”的顿悟。成长的万花筒中,得失之光交相辉映;现实的荆棘丛里,芳馨与尖刺处处联结。得失无法预料,充实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始终如纪伯伦的诗行一般,是“摇摆于忧愁与欢乐间的一架天平”。

  而正是得失之间的这种辩证转化,在推动我们不断前行。

  毛姆笔下“堕落”的爱德华,甘愿放弃芝加哥车水马龙里精英式的生活,前往人们心中没有未来的塔希提岛,却在慷慨的阳光和粉红色的晚霞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灵魂”。因文采春风得意又因诗言数次获罪的刘梦得,亦是在几十年的大起大落中练就了“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乐观情怀。得中有失、失而复得,恰如海浪拍击礁石,得失的转变会带来珍贵的起伏与磨炼,充实并推动我们的人生过程。只以得失为目的的人,难免陷入心灵的狭隘停滞。

  《菜根谭》有言:“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或许唯有将每次得失视作人生过程的简单一环,方能抛却急功近利的处世心态,从而真正触碰到生活价值的美丽裙边。若不是心无杂念,渔樵于江渚之上,苏子瞻何以发出“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感叹?若计较于一时富贵,则“一箪食,一瓢饮”万不能不改颜回之乐了。正因一切都只是过程,我们可以剥去功过的茧,抽离得失的丝,于寂静中探寻世界万物和你我灵魂的内核。当我们能够不数数然于世,不再将得失变化作为人生的定功章,而去珍惜当下体验的分秒,一切便会为我们展开最纯粹的画幅。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不要做一个只顾始终,匆匆离去的乘客,而要学会将得失作为风景,享受每一步前行。如此,心灵将更丰沛,纵身处生活的波涛之中,也能同奥登一样,为自己“呈上一柱肯定的火焰”。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高考语文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