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诗词》专栏刊载酬唱赠答诗

《三峡诗词》专栏刊载:

酬唱赠答诗(河北魏县)

崔 运 强

步韵和郭少威老师《除夕感怀》

春风未到冷全无,格律清音绕酒壶。

新岁居家粘福字,诗心一点不言孤。

附:郭少威老师原诗

回首他年轸慨无,诗家心曲在冰壶。

爱怜犹似平声字,从未行间让我孤。

步韵和枫叶荻花诗友《腊梅》

雪映花苞冷玉黄,且将怜爱用心藏。

醉缘诗韵非关酒,梦与梅言尽是香。

附:枫叶狄花原诗

冬来独爱腊梅黄,觅得花枝小屋藏。

不愧人间清绝物,春生寒室梦添香。

  刘  颖

步韵和郭少威老师《年末有寄》

功过是非一笔删,满怀憧憬近年关。

心情偶赋随时好,格律常学逐日娴。

人到四十虽未老,途径大半已多弯。

花开花谢梦犹在,仄仄平平奋力攀。

附:郭少威老师原诗

历数往来何忍删,满怀俗事近年关。

览笺久慕文才好,忆影仍欣意态娴。

耸耸寒山峰未老,盈盈秀水岸多弯。

金樽明月空相对,唯有诗情是仰攀。

步韵和郭少威老师《鹧鸪天 · 

诗友到访知晨园》

独倚危栏闻暮钟,夕阳无语晚霞红。

桥前曾赋梨花雨,河畔亦吟柳絮风。

春过半,未相逢,山高水阔两心同。

如今又误佳期事,不尽相思醉梦中。

附:郭少威老师原鹧鸪天

频捧银杯忘点钟,又于李白伴桃红。

粉墙黛瓦重重韵,嘉树修篁曳曳风。

从别后,忆相逢,荧屏对句慧根同。

未留兰客思归去,却恼斜阳疾下中。

步韵和王瑾老师《蝉》

身经苦日多,羽化碧枝活。

奋力振薄翼,纵情唱好歌。

附:王瑾先生原诗

火热好生活,随心尽可歌。

旁人无语处,建树一何多!

李 彦 锋

次韵和赵丽娜《庐山状元桥》

一虹高跨两山连,券影翩翩路似弦。

垒石无浆浇汗血,夺魁旧事忆贫年。

昏灯夤夜九峰寺,碑刻莲花马尾泉。

今我也从桥上过,沾些才气好追仙。

附:赵丽娜原诗

九峰曲致碧云连,古寺秋声似管弦。

青石相承桥济世,绿苔重叠岁经年。

身融倒影瑶池景,意慕流光马尾泉。

待我人间尘事了,也来此地做神仙。

次韵和陶永德《迎春曲》

雪滤雾霾空气新,东风才起荡浮尘。

对联红染门迎瑞,爆竹响稠声绘春。

究竟寒微清玉颊,分明暖意感晴晨。

须舒晦气于冬尽,迈步轻松向海垠。

附:陶永德原诗

腊尽梅开万象新,吟风信步抖寒尘。

凭将玉影迎初岁,拾得冰花握早春。

草梦芳华云赋雨,襟怀秀色鸟啼晨,

多情最是诗中句,咏绿江南塞北垠。

郭 少 威

步韵和张建章《秋日访郭叔迟赠》

寂寥何处慰秋心,为有贤朋倍感亲。

燕赵物情谁认透,越吴才气汝播馨。

醒来始悟小诗浅,迈入方知大道深。

莫叹穷通霄宇事,凭窗听雨胜调琴。

附:张建章原诗

秋收时令访文心,两样挂牵一样亲。

墨染梨香情素雅,胸藏菊蕊品清馨。

荧屏神会切磋久,桑梓诗交感喟深。

莫道文侯传美誉,何如不雨爱瑶琴。

依韵和李彦锋《与诸君聚于知晨园》

骚人邀酒侣,城外赏葱青。

对坐传幽意,偕行问义经。

口贪瓜与果,韵比月和星。

慢道归来晚,高情满客亭。

附:李彦锋原诗

城阙西南外,田园菜豆青。

摘鲜烹美味,筛酒论诗经。

影乱霓虹暗,神清雅韵馨。

陶然悠自得,忘返寄凉亭。

步韵和刘颖《暮春》

红紫芳菲色减浓,心间依旧荡春风。

逸情且看葱茏处,妙曲清弦在绿桐。

附:刘颖原诗

妍芳去后绿荫浓,懒倚晴光柳絮风。

忽见流莺传语处,契心一树紫梧桐。

 赏 析

题小篇章重 言明道理深

——郭少威对刘颖《路上》赏析

路 上

——  刘 颖

红灯每禁行,风景眼前生。

看尽千人面,谁人悟不争。

刘颖的诗词,格调舒缓沉稳,清澈透明,善于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反映很具哲理的事物和现象。《路上》这首就是取材真实,意境清新,言简意赅的代表作。它透过“绿灯行,红灯停”这个特定的场景,反映和挖掘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很能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的现象。通过捕捉瞬间,在短短20个字内,凸显出了层次,将细腻的感想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这首诗在笔法上有点特别,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不是一语道破,而是极尽曲折之妙。也就是通过句句卖关子,使读者读了上句就急切的要读下句,每解答一个问题,同时产生另一个疑问。

“红灯每禁行”,起句很平缓,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淡淡的说了一种普普通通的情景,不禁使读者产生疑问:“红灯本来就是禁行的,怎么了?”紧接着“风景眼前生”可谓用语巧妙,既回答了上一句疑问,红灯亮了,出现一道风景。但风景很笼统,又产生一个新的疑问,什么风景呢?“看尽千人面”,也就是看看每个人的表现,似乎回答了上一句疑问,但又没说透,又一次使读者疑问,千人面怎么了?哦,原来是“谁人悟不争”,至此才解开谜底。

通篇看,作者要表达的是,当红灯亮起的时候,有人不管不顾的闯了过去,有人车轮紧轧禁行线,有人虽然停下了,但随时准备冲刺。用“风景”二字来概括,既准确又具讽刺意义,读来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很是独到。在如此这般做好铺垫的基础上,作者笔锋一转,写出“看尽千人面”一句,很耐人寻味。“千人”就是说不仅在这样一个场景中,还有很多地方和领域都是这样。再者,既然题目是《路上》,那么是不是也包括整个人生之路呢。结句“谁人悟不争”,“谁人悟”这一设问,说明人们遵守社会规则还不是那么自觉,一个“悟”字,更显示出结尾凝练,语近情遥,独具匠心,是本篇的主题思想。

这首小诗是对社会生活的尖锐注视,即用自然朴素的词句,状写出了对社会现实的真挚感慨。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温良恭俭让,一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是靠大家共同努力来完善的这么一个道理。本篇不愧是通过小事情,反映大问题,淡语出真的佳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