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心堂“说说”选 29

微听窗外清疏之雨,欣然为昨日墨稿敷粉色以铃朱印,倍觉有味。洗笔涮砚时,乘兴一气为下阶段拟出十余个画题,以作为这华东游系列之结尾。倘加上归途中再觅得的几个题材,连下月的画事,都为自家安排够了。今所预拟之画题如下——

桨声灯影汇秦淮

人道此 香君曾住

王谢堂前无燕子 踵肩皆系慕名人

秦淮河岸 万火通明 中有游子 暗怀幽意

我来石城下 千古泛心头

石头城下弥幽思

寥落瓮城外 今世竞豪奢

护城河内 点点都是遗民泪

石头城外一高塔 敢知镇敌或降妖?

史痕斑驳证此门·中华门也

帝城废墟宜清梦——无枕亦黄梁也

玄武湖畔夜已深 明朝游子将归去

又至月末“一月一度”翻拍输录整理当月画作及诗文书稿的日子。近期因条件所囿,暂且只画四尺三开内之画了。且不少画稿,亦看似率性为之而已。不过,翻拍整理之时,颇有其感:好些年来,皆觉已不象早年般,“翻拍件”效果多胜于原件、而一般却都是原件的感觉颇胜似这“翻拍件”的了。咳,只这也确是“多少岁月”、“丹青不知老将至”呀……“收工”饭罢,信意击键以志。

今因迁、上户口之事(将户口迁向马路对面,呵呵),办理顺当,回想一己从前每常在此类事上多皆不顺的情形,颇觉欣慰。另有一点则似存天意:归途上,或因连日风雨,道旁树荫下见一落地雏鸟。捧拾之,怜,本欲带回饲养。走了一段,左思右想,觉家中并不具此条件,休要反误了它。不要到时候即使放生,也都已令其与父母(大鸟)绝离。于是返身回到拾它之处,亦担心直接放在路边遭他故,因而将其置放于侧畔一人多高的崖坎上草树丛中。这样,大鸟也还有顺利地找到它的可能性。似乎也只能如此了。祈乎上苍:佑此弱小生灵……

人于今世,得有淳良雅致情怀不易。而饱尝今世千般滋味之后,倘不仅此情不泯,反益粹而弥坚,似一发不易。

作罢《画中游附记·后期·“楔子”6》偶感

闲观吾之左右手,笑想:二者之“分工”,还真个明显。固然,吾非“左撇子”,生活中一切“粗笨使力”之事,必得赖这右手才行,不消说了。而一般极细之活,当然也都得它干。但可喜的是,有些“倒粗不细”之事,居然它做起来绝对就是“蹩”着的,不是说就做不了,却就是做着不顺。譬如,偶与亲友们玩玩扑克牌,大家都会觉着与他们不一样,怎么就会是这右手握牌不动,而全得靠那左手去摸牌与出牌呢……好在象咱现在这常做之事,使用电脑,毕竟左右两手还是配合得比较默契:打字时两者齐上,这是肯定的;分别操作时,便是这右手掌控鼠标与击打回车,左手,则专管各种快捷键的组合使用——实则总体看来,还是它需要的“灵活度”,相对更高一些。然而虽是如此,另有两项于我来说更是重要的事情,握笔与使筷,却必须是得这右手才能行的。使筷也不消说了,因太“大众化”;这握笔哩,其重要性,对咱而言,单只想想,也都令人“凛然”。我断然不敢设想,倘是自己没这右手,可该是怎么办。虽是史上颇有“左书”、“左画”之说,但照我看,那真的多少已算是入了“左道旁门”。嗨,所以看来呀,我真还得特别善待我的右手才行,要时时看好它,不要让它“戳拐”(惹事出差错),才是哦!——这两天因故右脚拇指受了点小伤,也许正是如此,才忽然联想到了这个问题罢。当然,两只脚,要说重要,肯定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了;不过,它们在我心中,倒基本上是“一视同仁”的,呵呵。

顺乎情理的培养,自当滋生催化人性之善与真、美;矫揉造作的教育,定然激发助长人性之恶与假、丑。而文事之佳好与否,与人性本身的关系,真称何其密切。钱某,以那“业界泰斗”之身,当日竟为时代之“呓语”作“科学伪证”,后却犹然不懂或故作不懂这浅显的道理,岂非可笑与可悲。

——转发微信帖“民国小学生作文令当今大学生汗颜”按

近日因小故暂离常境。归来拾艺文事,犹再度为自家准备了些未填写过的词牌。这“填尽天下词牌”,固已久为本心之愿,且是近年来不唯常见词牌早已填写过,就是那不大常见的,也都多已尝试填过了。亦真是在个中觅得了极大的乐趣。而事实上,作为全方位地表达这个人来此世间一趟的生存体验,兹确实亦称颇为奇特的一个环节,至少是,锻炼了好些处理各类题材与表现形式的能力呀。方才,在这幽洞般的暑天空调屋内,试着悠悠然地弄得了个《泛青苕·步石钟山兼游鄱阳湖》,则两三个月前那游历江汉之地的情景,乃真称宛尔目前矣!咳,这吟诗填词,文人活计,客观而言,似乎不光是可于他人心性小有裨益,就是对于自家,无形之中,也又深化并丰富得几多生命本身的感悟……

蜷伏清凉书斋,趁周日消闲,加之本周却也没人相邀外出,正好静心又填得两阕新词:《归去来·二游江汉》与《黄钟乐·夜雨中宿黄鹤楼下》,还待反复吟咏,方能定稿。只在沉浸于这第二首词境中时,窗外那滴滴嗒嗒的邻家空调水声,竟觉与词中夜雨之声颇为相近。看来,这人得入艺境,果亦是与之心境相关耳。唯是忽又念及那江汉一带,今已成了泽国一片,真是不胜慨叹……

能于上午九点之前即处理完生活中的琐屑之事,坦坦然然地坐上咱这“艺文工作台”,心满意足了……

画至金陵游事之最后阶段,以那日预拟之题作画:一子卧明宫遗址上,近有行囊,远有昏鸦。唯其过于简单,却又须在这似是而非的意象间传达出想要传达的东西,其实难度反倒特大。终屏息凝神,以荒率之笔写出;不单“画感”还算是有,尤其题款《帝城废墟宜清梦——无枕咋黄梁也》(原拟为“亦黄梁”)一字之易,顿觉意思“对头”了许多……呵呵,文人画者适时手记:文之余,画;画之余,复又文,真的是有些意思。

………………………………

此“杂类”菜单中所示文字,多属只限于在小范围内传布者。自家此生既已许之艺文,是以向来为文从艺,偶亦喜来上点抒发文人情怀的东西。此“说说”也,自当只为俗生之零星感悟。

顺附上某位网络友人对吾这等草野艺文之士的评论与鼓励——

太白诗云:“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信乎。又诗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有时候,机遇确实比才华更重要!所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是也。

其实,天无绝人之路,“有志者,事竞成。”有真才实学的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埋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徐渭生前也是坎坷多难的,死后,如果不是袁宏道的偶然发现,也许还会被埋没到不知什么时候?但只要有慧眼的有心人存在,有才能的人就不会被永远埋没。

信乎!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问好达者!

   ——红袖添香  仁者爱人

另附俗生朋辈某兄近日所评:

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演译着自己一生的故事。有多少人能像老童一样演译得如此认真呢?

《读老童<自识>四言诗》

 原文:达某今生,久为世弃。心怀不甘,却溺于艺。存身平凡,形役终已。转而倾情,致力吾事。既失机缘,苦于行止。幸不畏难,兼恃野志。俗众所尊,慨然相鄙。一往无前,汪洋姿肆。自信远方,可撷真美。

——老童此篇《自识》,仅用七十二字,高度概括着一生的心路曲折历程。字少意深,用心力写,更便玩味。悲哉!壮哉!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命运决定性格?共产党人从来号称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吕氏春秋》里的《察今》一则,应具有永远的现实意义。“存在感缺失症”,据有关研究显示,对当代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经常也在“察己”,是否也被有意无意的不同程度的卷入其中。圣人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对于花甲后的人来说,能从“必然王国”,进到“自由王国”,真是老来之大幸也。老童此篇,于过去似乎悲壮些,于将来就是壮观了。能做到“俗众所尊,慨然相鄙”,成就了独立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难哉!老,不可怕。老而有趣,从心所欲,那就是境界了。

江南蜕心堂:原创艺文渊薮……

扫一扫或按一按,关注“童山雷”订阅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