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因柳公权命名的园林

因柳公柳遗迹而命名的园林

柳溪亭园与达活泉园同是北方著名的园林,柳溪园位于邢台古城的北侧,依牛尾河两岸自豫让桥至今大吴庄一带,因当时有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遗迹”而命名为柳溪亭园。历史上牛尾河两岸遍植柳树,树身粗合围,园子处于一个很大的河塘旁,河塘里植有荷莲,有亭榭楼台,风景极美。此园不仅为北方之名胜,还是邢台古时的“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迎友送客之处。

是否与柳开有关?

唐代有两大书法家,即颜真卿和柳公权,书界称之为颜筋柳骨,为世人敬慕的楷模。颜真卿曾为唐名相宋璟撰写书碑文,今沙河市东户村有宋璟碑。而关于柳公权与邢州的记载不详。到宋代时于邢州城北营建柳溪亭,宋人说是为纪念柳公权而建。

关于此事,确有可能与柳公权有关。

柳开(948-1000),大名(今河北大名人)。柳开为柳公权的五世孙,曾不无炫耀地咏道:“皇唐二百八十年,柳氏家门世有贤;出众文章惟子厚(柳宗元),不群书札独公权(柳公权)。” 北宋文学家,为宋代古文运动倡导者,有《河东先生集》传世,他的文学造诣在宋代占据一定的地位,《宋史·穆修传》亦云:“自五代文敝,国初柳开始为古文,其后杨亿、刘筠尚声偶之辞,天下学者靡然从之。”可见对柳开的评价之高。

据文献及《顺德府志》记载:柳开曾在贝州任长吏,后迁官殿中侍御史。宋咸平年间(998-1000),柳开除邢州刺史,在达活泉“植杨柳,建亭其上”,对达活泉进行整治,使达活园成为一郡之胜景。又在城北见有柳公权遗迹,此处是牛尾河和小黄河相汇处,岸边老柳横生,池中荷花满塘,处于官道之旁,再次进行园林的修建。

柳溪园都与哪些名人有关?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历任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

楼钥每到一地都留心观察,详细记录沿途见闻,撰成《北行日录》。全书为日记体裁,详细记录每天所见所闻,内容包括天气、行程、道里、城郭、古迹、人物、风俗、饮食、物产、典章等。

使金时在路过邢州时就记载了邢州城北的柳溪亭。

说自南门入邢州城,城三重。与城门相对为邢州府衙。向东进入驿站,过长街三坊(七教坊、立节坊、成义坊)、椽木巷、熙晖楼,远眺圆照塔出北门三里有园即柳溪亭,柳溪亭"唐栁公权遗迹,亭榭数所,引溪水载之髙岸,流觞曲水为邢州游观之地。"从记载看,柳溪亭"为邢州游观之地",为"唐柳公权遗迹"。其建筑有"亭榭数所",其特色为”引溪水载之髙岸“的流觞曲水景观,说明溪水是由低处流向高处,可见是一处非常别致的景观。

柳溪亭在宋金时期为北方名胜,北宋诗人赵鼎臣(1070-1125)字承之,卫城人。工诗词,才气飘逸,记问精博。自号苇溪翁。元祐年间中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尝往来大名、邢州、真定之间,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唱。赵鼎臣著有文集一百二十卷,其孙纲立刊於复州,至四十卷而止。今则仅存竹隐畸士集二十卷,《四库总目》系辑搜所成。一次在邢州时曾欲游览柳溪亭,可惜亭子中门扃锁。赵鼎臣无奈隔窗而望,其中园内美景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赋诗叹赞景致可人。诗曰:娇红娅姹不胜姿,只许行人半面窥。恰似姑苏明月夜,水晶宫殿锁西施。(赵鼎臣《过邢州柳溪中门扃锁甚严隔户窥之见荷花烂然盈沼作》)

金大定十年(1170),有个诗人叫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后宋孝宗任命为“祈请国信使”,出使金国时路过邢州,在柳公亭受到邢州官员的热情接待。在游览了柳溪亭的风光后写下了《柳公亭》诗:“主人敬客有余情, 催唤绳床坐柳亭。曲水流觞非故物,马鞍山色旧青青。”

又据《顺德府志·古迹》中记载:柳溪亭在城北河旁,金大定间节度同知王邦用置。知柳溪亭的位置在城北河旁,金大定年间(1161-1189),安国军节度同知王邦用利用这里的天然佳景,在这里挖池溏、筑长廊、植柳树、养红鲤,建柳溪亭。

根据史料记载,1151年,金大定十九年(1179)5月,王邦用升任邢州府金国安国节度使同知。任上对柳溪亭园进行扩修,于大定十九年重阳节落成,当日他写了一首《大定十九年重阳日会众宾落成柳溪新亭,遂成二十韵以云》诗:“邢台古名藩,沃嚷民繁阜。负国有园亭,雅趣便林薮。波影摇杯盘,岚光入户牗。我初登仕途,南北屡行走。遇此必盘桓,自卯或至酉。光射看山眼,香染攀花手。夕阳促征鞍,恋恋犹回首。复为南和宰,夙好端不负。时时任胜游。仍携会心友。妆脸池中莲,舞腰溪上柳。去矣几星露,受命来通守。下车事纷如,讼稀三月后。重寻旧游地,慷然吁嗟久。亭子半已颓,花木亦何有?兴废实在人,此事亦非偶。见废不使兴,未免颜之厚!决意复缮完,同僚谁曰否!榱栋曾壮丽,土木撤腐朽。经始遇中秋,落成始重九。闲暇即登临,还应藉诗酒。”从诗中可以得知王邦用自南和宰升任邢州府同知,此前常与友人游览柳溪亭园,常常对“亭子半已颓,花木亦何有?”而感慨,到任后历经约一年的时间(经始遇中秋,落成始重九)对园子进行了重修,治理后的柳溪亭园,形成了“清水鱼跃,风飘花香”的优美景观。特别是到了夏季,这里形成了柳树成荫,荷花满溏,水磨旋转,鲤鱼跳跃,渔人捕钓的江南水乡景色。所以这里又有“邢台小江南”之称。

至蒙古时期,邢州五杰领袖、元太保刘秉忠曾写《溪亭小饮》诗,歌咏柳溪亭一带的风景,诗说:“亭前桃李水边楼,与客携壶慰倦游。眼底谁知花妩媚,人间惟有酒风流。情元易感千年任,愁不难消一醉休。传与京华美年少,莫将白发博封侯。”

柳溪亭园到明代依然为北方名园,诗人王鸿儒(国子祭酒)题诗赞叹:“溪亭临水面高城,杨柳芙蓉绿映红。遥想使君来游赏,沸天鼓吹月明中。” 王鸿儒(1459-1519),字懋学,别号凝斋,南阳府(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少小聪慧,敏悟绝人,家贫为府书佐。书法欧、颜,作字端劲有古法。成化二十三年(1487)中进士,曾任顺德府照磨司照磨,后授南京户部主事,出为山西提学佥事,进副使,官至户部尚书。明代正德年间顺德府郡守郭紝对园林再次进行修复,因环濠皆莲,取其“出于淤泥而不染”之意,改匾曰:君子亭。嘉靖十六年(1537),郡守于桂再次拓地改建,恢复历史名称柳溪亭。

万历十年(1582)顺德府知府王守诚在完成顺德府城增固工程同时,对柳溪亭及其园林进行修葺,治理了园内的水系,并在园林的四周加筑了围墙。

清代之后的柳溪春涨

清代初期,柳溪园风景依旧,当时郡人李京(1606-1685)是顺德的有名的文人,李京字都五,曾任巴陵县知县。李京死后葬于邢台县南柴家庄,有墓志铭。

康熙十五年(1676)李京在整理前代《顺德府志》时,对古顺德府景观进行整理和概括,选出顺德府十二景,其中有《雉堞荷香》即为郡城北的柳溪亭园。李京在文中对此景是这样描述的:“郡城高坚,池复深阔,女墙分列,箭楼威壮。四门门四重,左出右入,他郡无也。池种莲,东北最多。开时如散妙莲花,如众香国,池如香水海。北门外旧时有亭,曰君子亭。金大定间修后,改曰柳溪亭,为游憩玩赏胜地。今废址仍存,莲香尚在人心目。并作诗云:四围杨柳绕城堤,池内荷花开放齐。露滴珍珠擎翠盖,风飘绎缟落青泥。人游洛浦情偏荡,酒载兰陵醉欲迷。玩赏流连归去晚,戍楼角动月明西。”

乾隆时期,顺德知府徐景增在柳溪亭的基础上建鸳水桥和鸳水亭,徐景增作《鸳水亭记》《鸳水桥记》二记。文中记载:“与僚属循行郊野,见新辟稻畦环青送碧,居然乐土矣。顾孑孑干旌无憩息所,仅得废寺小留。”经走访调查得知,这里是“昔所称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又谓是“所谓柳溪亭者,建于金,改名君子于明。”时已荒废久矣,唯“废墙遗址仿佛可寻,”便“疏泉辟地规度以为亭,曰鸳水亭,”置堂五楹,左叠假山,右起围廊,引水环流,远近亭廊点景,自然错落,参差有别,成为古顺德城的一大园林。柳溪园修复后徐知府在此与来访的山西布政使朱一蜚饮酒唱和,朱一蜚写下《闻顺德徐省庵太守新筑鸳水梅花二亭告成题诗寄怀》诗,徐景曾以《新筑鸳水梅花二亭告成晋藩朱公浣桐题诗见寄造次韵一首奉答》其一首曰:“廿载枯泉得再澄,快人六月满怀冰;新亭争羡遨头乐,近郭如看婪尾灯。幸有稻苗同鉴曲,惜无弦管竞金陵;知公旧是甘棠地,应记旌麾憩碧塍。”

乾隆十五年( 1750)乾隆皇帝出巡过顺德府,在城北鸳水亭处迎驾“得幸邀銮舆一顾”,是“为一郡胜游之地也”。知府徐景增进献了新编印的《顺德府志》一书。乾隆皇帝于城南梅花亭“停驾驻跸”,挥毫行书唐代名相宋璟《梅花赋》。作《东川诗》,并画古梅一枝,以颂前贤;

民国时期,伪顺德道组织文人修编《邢台县志》时,将柳溪亭园的景观列为“邢台八景”之“柳溪春涨”,为北方及邢邑的“胜游之地”。

燕过留声,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