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古时候过年并非千篇一律都是正月初一
又近年关,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新年,一般都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称之为大年。然而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当中,农历新年并非一尘不变。
传说中最早的过年,起源于夏朝的初年,夏朝第一个君主大禹还是虞舜臣子的时候,受命治理天下可怕的水患。大禹为了不重蹈其父鲧的覆辙,遍巡天下各处,大小事务无不亲力亲为,最终将水患平定下去。在治水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江海湖泊的潮汐现象,并从中领悟了一些规律,当然这与后来人们明确潮汐与地月引力的相互关系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也不能小觑古人对天地万物的认知与智慧。
大禹发现每三十天都会出现一次规律的潮汐,而大概三百六十五天又会出现一轮寒炎冷暖的四季变化,便创出了太阴历(古时月亮又被称之为太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阴历、农历,又称之为夏历。夏朝时,我们中国人就一直以正月为岁首,大年都是正月初一。
可到了商朝的时候,商汤好不容易灭掉了夏桀的统治,开国之后为了彻底改变夏朝遗民和天下臣民对夏朝的印象,也同时对新朝的认可,便从历法上进行了修改,也就是古时说的“改正朔”,把一年的岁首改在了十二月,也就是说商朝时期的中国人是腊月初一就过大年了。
到周武王灭掉商纣之后,周武王的四弟卿士(相当于国务卿)周公姬旦提议周朝也要像商代夏一样“改正朔”,来表明周朝的正统性,于是便又把岁首推到了十一月,也就是说周朝的人们在农历十一月初一就要迎新年了。后来到了秦始皇一统全中国,李斯、叔孙通等人又向始皇帝提出“改朝换代”必须要“改正朔”的建议。秦始皇便又将新春佳节的月份向前推了一个月,也就是说秦朝新年在农历十月,因为秦朝是以十月为正朔岁首。
后来汉高祖刘邦平秦灭楚,建立了大汉王朝。起初汉高祖是个粗人,对这些繁文缛节并没有太在意,也就没有对所谓的正朔进行修改,秦朝十月为岁首便一直延续着,汉文帝讲究无为而治,汉景帝又忙于平息诸侯之乱,都没有对这些事进行关注。直到汉武帝刘彻即位,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夏朝人服饰以青为贵(尚青),其五行当属木,所以木克土,代三皇五帝之禅让制建立家天下(黄帝尚黄当属土德)。
商朝以白色为贵,白色代表金,商朝属金德,所以周朝是火德,以火克金当有天下,色尚赤。秦扫灭六国,取代了周朝的社稷,众所周知,秦朝尚黑,军队旗帜和君王臣子的衣冠都是黑色的,黑色代表五行之水,所以秦朝当属水德,以水克火。汉刘邦得天下,传位至汉武帝刘彻,天下太平多时,武帝便想起了改正朔之事,按当时流行的五行之论,汉朝应属土德,色尚黄,因此汉武帝就将龙袍改成了现在我们在影视剧中惯看的明黄色(到东汉的时候汉德又变成了火德,这又另当别论)。
可关于历法,汉武帝因为夏朝之前当如何,实在是找不出依据来,又因当时中国的农耕文明趋于稳定,天下百姓对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四季规律十分关注,为了便于农忙收种,汉武帝便重新将适应农耕的夏历定为国之历法,咱们中国人过年又正式回到了正月初一来了,后来的朝代也就一直没有再因政权更替进行无谓的更改了。
直到民国建立,袁世凯当总统的时候,又以法定形式,明确了农历新年的日期,即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也就被正式命名了。在民国春节确立之前,中国人还存在着一些比过年还热闹的节日,像我们许多熟悉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唐宋时期,这个岁首第一个月圆之夜,其热闹程度就远胜春节。
而如今大年初一经历了悠长的历史沉淀,已成为全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甚至深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异域他国,如:韩国、朝鲜、越南、日本、东南亚等国以及世界诸多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家,都和我们一样在农历初一这一天,普天同庆,为新的一年吟唱春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