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 江西省—-— 宜春市樟树市刘公庙镇塔前彭家村

樟树市刘公庙镇塔前彭家村

彭氏宗祠天井

  自然条件

  1、地理区位

  塔前彭家传统村落隶属于樟树市刘公庙镇,坐落在刘公庙镇以南,樟树市以西。其位于樟树市西北部,距市城区35公里,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赣粤高速公路横穿南北,并设有上下道口,省道樟高公路贯穿东西。村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古村落占地面积约23亩。该村庄有户数75户,人口266人,共有耕地面积720亩。其水田440亩,旱地280亩。

  2、自然环境

  其地形地貌特征东、南、西、三面地势平坦,现辟为水田,北面为丘陵山地树林。其村落布局以彭氏宗祠为中心,前为扇形池塘,民居依北面丘陵山地依山而建,层叠而上,共计六排,并呈扇形向两翼辐射。

  二、历史沿革

  先祖高阳之孙封于彭城因而子孙均为彭姓,至师范公由永丰沙溪游学临江而定居,后师范公十四世孙云瑞公因元朝兵乱避迁居于塔前彭家即为本族之所由来。据民国十五年彭氏族谱载彭氏祖先自元末开始迁徙于此定居。彭氏共有五房,除彭氏宗祠外,五房之下均设有本族支脉祠堂。

  其谱始修于宋谆熙五年,继修于元祐四年,三修于明成化十四年,四修于万历三年,故自元云瑞公徙居塔前彭家后,至道光丁亥年这中间相隔二百余年未曾修谱,故高祖勉庵公,重新开始修谱,至咸丰九年,曾祖静山公而修续,到光绪乙未三修,并与堆咀上合二为一,至民国十五年为第四次修谱。

  清嘉庆二年修建祠堂门楼,至清道光元年始修建宗祠,并镌刻有碑刻记载。该村距明清时期赣江中游的政治中心,临江府相距仅10公里,是历代临清商帮源地的核心区域,该村为形式单一的彭氏村落,现保存的古建筑绝大部分是名列临清商帮的彭氏族人所建。

  三、文化概况

  1、历史名人

  彭龟年(1142年--1206年)字子寿,清江人。南宋乾道进士,历官焕章阁待制、知江陵府,迁湖北安抚使。谥忠肃。著有诗文《止堂集》、《解经祭仪正致录》、《奏议外制》、《内治圣鉴》。

彭氏宗祠屋顶结构

  2、传统建筑

  塔前彭家古村落选址主要依据传统村落布局,坐北朝南,其背靠北面丘陵山地,东南西三面为开阔地带,一条古河道斫溪水系绕流村前。全村现存古民居三十余栋,布局以彭姓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彭氏宗祠为中心,前为扇形池塘,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叠而上,共计六排,并呈扇形向两翼辐射。宗祠前由左、中、右三门楼组成,中门楼为清嘉庆二十五年建造,左、右两侧设次门楼为嘉庆二年建造,宗祠主体建筑为清道光元年建造,宗祠四周均有门楼墙(寨墙)环绕。除彭氏主宗祠外,彭氏共有五房,之下均又设有支脉本族祠堂,由于年久失修,已毁坏二房支脉本族祠堂,现仅保存三房支脉本房祠堂。该村落的营建较为强烈的表现受传统文化影响,一是所有建筑大门和二门或者大门与院门均不在一条纵轴线上。这有别于其他地区建筑特点,二是营建平面的轴线刻意遵循风水规划原则,并对建筑物的主要部位对动工时日吉日良辰选择,并用碑刻记录下来。在古村落内目前仍保留清代中晚期由青石板与青砖铺砌的七条古巷道,三横四纵、其中东西向三条、南北向四条,以及古代完整的排水系统,但目前在古村落内发现仅存唯一古井。

刘公庙镇塔前彭家彭氏宗祠全貌

  3、传统文化

  塔前彭家传统村落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彭姓人口为主的乡土聚居地。其传统建筑特点是以彭氏宗祠为中心,前为扇形池塘,依山傍水而建,四周辅以古溪河道,为斫溪水系与农田所环绕。民居共计六排,层叠而上。并呈扇形向两翼辐射,形成街巷规整的聚落格局。其古巷道尺度空间十分宜人,不同于一般村落的自发形态,其布局严谨、规整,体现了传统较大规模聚落建筑规制蕴含了深层次宗族与礼法内涵。由于系单一姓氏的宗族聚落,其规划布局形成以嫡系血缘为纽带的“本房”聚居区,故构成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形式“本房”(即本祠)。

  塔前彭家村规整、理性的空间形态,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礼制文化的内涵,尊崇规制讲究严谨的布局模式,这与自由集聚布局为主的常见传统村落不同。主要原因是由于塔前彭家外出经商的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村庄相对规整形态的形成;另一角度,村庄能有如此规模与完整的布局以及精美的古建筑,多由于村民经商致富回乡后的捐赠和营建,反映了村庄不同于一般的农业型村落的规制特征。同时,村庄的布局也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征。充分利用村庄东南向地势较低的特点。故现有传统街巷的布置有利于排水系统的合理性。这充分考虑了地域性环境的特点,同时,以宗祠为特征的采用独特的一进或一进加入口半天井的中小型格局,使天井精致小巧完整,故使大部分古建筑得以保留,而以房屋构架和堂厢外檐具有与江西地区传统民居明显不同的制式,加之木雕、石雕、砖雕等传统工艺,形成独特的建筑形式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现在的传统古建筑中民居25栋、主祠堂1栋、本祠3栋,其大多数为清代中晚期建筑,值得注意的是主宗祠目前保存完整,牌匾“思本堂”为清道光元年,“启元堂”为咸丰五年,碑刻两方,一方为清嘉庆二年立,另一方为嘉庆二十五年与道光元年立,该两方碑刻的发现不仅为我们研究彭氏宗祠的建造年代提供了确切年代,亦是目前全国少见的记叙宗祠建造,选择传统吉旦良辰与风水观念等一整套古老传统风情民俗,是我们研究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堪舆学的重要资料。

彭冬元民居大门雕花装饰

  4、民俗风情

  据彭氏族谱记载,彭世祖由于册封彭城因而子孙均为彭姓,至师范公由永丰沙溪游学临江而定居,后师范公十四世孙云瑞公因元朝兵乱避迁居于塔前彭家即为本族之始。本族原有五房支脉,因此除彭氏主宗祠外,五房之下均又设本房祠堂,由于本房祠堂年久失修,现有二脉本房祠堂毁坏,现仅留“启元堂”“郎官第”“冰玉堂”三脉本房祠堂。由于塔前彭家村系单一姓氏的宗族聚落区,故文化积淀深厚,民俗古朴。至今仍沿袭旧俗,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半夜子时(零点,所以至今未保留有照片)全村彭姓子孙均要在宗祠内举行祭祖大典,以及舞龙等传统仪式,至今仍以活态方式传承。现谨将仪节开列於后、起祭放炮发鼓奏乐序立、执事者各司其事、主祭者就位、添神鞠躬拜凡四、分献者就位、诣请神主、读请神主文、跪典、平身、复位、跪拜、凡四、诣盥洗所、授巾、盥洗、盥毕、巾。诣香案前上香、进酒、奠茅山、读祝文跪读毕兴仍执事位、主祭者、皆兴、平身、复位、诣神主前行初献礼跪兴、平身、复位、诣神主前及历代祖考妣位前行亚献礼、跪典、复位、诣神主前及历代祖考妣位前行加爵(侑食)礼跪凡三拜、进箸、进馔、进爵、进帛、诸孙皆跪合门、祝噫韵、启门、诣辞位、饮福酒、受胙卤、读辞文、告利成、辞、神四鞠躬、焚化束帛、捧、神主归位、礼毕。以后还要颂祭文,例如:某年岁次、季冬月、朔越祭日、良吉、主祭嗣孙等······致祭於。彭思本堂上暨历代显立远高曾祖考妣一脉尊众神位前而言日根深蔓衍源远流长物名有本矧系宗维我。列祖德厚流芳······不替蒸尝、尚飨、祝辞、祖考命工祝承致多福无疆于尔孝孙来尔孝孙俾尔受,禄于天宜稼于田眉寿永年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5、传统产业

  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水稻、花生、蔬菜等农作物、养殖以畜牧鱼业为主,以及外出务工从事各种行业等。

http://ad.jxnews.com.cn/liujue/2014/jxgz/1036.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