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地区玉器纹饰风格
纹饰反映了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族群的社会文化风貌,是进行器物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之一。吴越玉器之所以区别于楚式玉、秦式玉和中原玉器等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在纹饰风格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有不少学者对于东周玉器纹饰有过深入的研究,其中,石传荣认为,春秋时期的纹饰从西周时期疏朗的布局风格重新又回复到了繁缛的布局风格,到了战国时期,纹饰规律性增强,再次由繁向简发展。
郭立新认为,春秋早期的玉器装饰风格逐渐脱离了西周时期疏朗写实的风格,纹饰布局更为抽象繁缛,图案化趋势增强。目前已知出土的吴越玉器,从纹饰角度可分为素面无纹、单面饰以纹饰和双面饰以纹饰三种。
一、各地出土玉器的纹饰类型
苏州真山D9M1出土的虎形佩边饰均等的阴线勾勒后,以斜切法减地,主饰卷云纹、绳索纹、鱼鳞纹等多种纹饰。玉瑗一面打磨光滑,一面饰有以卷云纹、蟠虺纹组成九组同样的图案,再以绳索纹作边饰。双面饰兽面纹。玉饰片或双面纹饰,纹饰以浅浮雕的变体夔纹、蟠虺纹为主;或单面纹饰,纹饰以双刻阴线雕琢卷云纹、蟠虺纹。拱形玉饰的拱面纹饰为浅浮雕兽面纹。
吴县严山窖藏出土的玉璧、玉瑗、玉环的主纹饰为夔纹、蟠虺纹、卷云纹,并辅之以羽状细划纹或网格纹。玉璜的纹饰为璜首阴刻或浅浮雕对称的变体夔龙,内区饰以减地浅浮雕蟠虺纹,衬以细划纹或减地斜切手法琢出夔纹。
双系拱起脊玉饰的脊两侧饰以凤鸟、兽面纹,器身饰以卷云纹、鸟纹、阴刻麦穗纹。兽形佩多饰以减地阴刻夔纹,或阴刻蟠虺纹填以羽状细划纹。其他玉器则饰以蟠虺纹、鸟纹、卷云纹等为主纹饰,而以刻划纹、羽状纹、圆圈纹等为辅助性纹饰。
鸿山邱承墩遗址出土的玉覆面,正面以十字形条带纹分为四部分,各个部分都雕有一个呈“S”形的龙纹浅浮雕,而十字形条带及其周边则阴刻云纹、斜线纹、细方格纹等。玉带钩的钩部为蛇首状,其上阴刻鳞纹、细斜线纹,并以浅浮雕谷纹、斜方格纹相间其间。
带钩钩身的中部刻有一个绞丝纹方环,方环中心为一阴刻细密斜方格纹的椭圆形浅浮雕,其外框透雕四凤,四角向内处为凤首,四蛇身与四凤相连,蛇首穿过中心的方环与外框相连,凤身、蛇身皆阴刻羽状纹、细斜线纹、鳞纹。玉璧、玉璜、玉觿、兽形佩等其他佩玉多饰以卷云纹、绞丝纹、蟠螭纹、螭凤纹、兽面纹、羽状纹、神兽纹等。
印山大墓出土的饰以阴刻勾连卷云纹。玉钩钩尖龙首部分和钩、柄转折处均饰以阴刻简化兽面纹,钩身脊面及两侧面边棱阴刻短斜线羽状纹。玉玦、长方形玉饰饰以浅浮雕卷云纹。
绍兴坡塘306号墓出土的玉琥阴刻勾连云雷纹;玉瑗、龙形玉佩、璜形玉佩、圭形玉佩、饰以半浮雕卷云纹。蝉形玉佩饰以双面浅浮雕或阴刻卷云纹。方形玉饰正面浮雕以卷云纹为地的饕餮纹。
长兴鼻子山M1出土的玉璜、玉管均为两面饰以浅浮雕云纹。小玉璧两面饰以浅浮雕谷纹。玉带钩整体呈琵琶状,其钩身的正面中间部分阴刻卷云纹,边缘部分饰有斜线纹。玉剑首的正面内外缘饰有一周凸起的廓线,肉部则饰以浅浮雕云纹。石璜均为两面饰浅浮雕云纹。石瑗内外缘饰有一周廓线,两面阴刻云纹。
安吉龙山D141M1出土的龙形佩,其龙形身躯部分两面皆饰有浅浮雕卷云纹,角部、爪部和尾部则饰有平行弧线纹;玉环双面阴刻绞丝状纹饰。温岭塘山M1出土的玉璧,进内外援处各有一道廓线,双面饰以包含谷纹的隐格纹。
余姚老虎山一号墩出土的玉璧均饰凸起的涡纹及卷云纹;玉剑首外部凸雕云气状阳纹。绍兴凤凰山墓出土的越王不光玉矛器表浅刻云纹;玉瑗两面均饰谷纹。淮阴高庄墓出土的玉管管身饰有蟠螭纹;玉环两面饰以云雷纹。六合程桥二号墓出土的玉剑首上饰有蟠虺纹、卷云纹、阴刻弦纹。
通过对以上春秋战国时期出土吴越玉器的整理,我们可以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墓葬出土的玉器上的纹饰,大致上包括了各式云纹(例如:卷云纹、勾云纹、云雷纹、勾连云雷纹等)、绞丝纹、乳丁纹、弦纹、绳索纹、鸟纹、兽面纹、蟠虺纹、蟠螭纹、饕餮纹、螭凤纹、神兽纹、夔纹等。
其中,作为主纹饰的主要有蟠虺纹、蟠螭纹、饕餮纹、夔纹、云纹、鸟纹、绞丝纹等,作为辅助性纹饰的主要有弦纹、羽纹、细格斜线纹、绳索纹等。
二、纹饰的特点
吴玉多以阴刻和浅浮雕的手法饰以蟠虺纹,布局繁缛,与此相对的,越玉却常见蟠螭纹,少见蟠虺纹。蟠虺纹和蟠螭纹形状相似,都是卷曲盘绕的形象,但是形体大小却不同,一般认为蟠螭纹形体较蟠虺纹更大。
“虺”,《尔雅·释虫》言:“虺为小蛇。”人们将纹饰中的两头蛇纹饰视为虺纹,而蟠虺纹就是两头蛇呈卷曲盘绕样子的纹饰。“螭”,《说文·虫部》言:“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螭是一种与龙相似但是没有角的龙属四足神兽,而蟠螭纹顾名思义便是螭呈现出卷曲盘绕的样子的纹饰。目前学界多将蟠虺纹归属蛇纹,而蟠螭纹归属龙纹。
云纹、卷云纹、勾云纹等各式云纹也是越玉中较为常见的纹样,长兴鼻子山越国贵族墓、印山大墓、杭州石塘墓等都出土了不少饰有这类纹饰的玉器。青铜时代玉器的纹饰深受青铜器纹饰的影响,这点在云纹上深有体现。从发展溯源上来看,玉器上的云纹主要是从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发展而来。
杨建芳先生曾在《龙纹、涡纹、谷纹、蒲纹、乳丁纹——东周玉器主要纹饰的演变及定名》一文中对于各式云纹的发展演变作出详细的归纳和整理,主要表现为下图:
刘云辉在对陕西地区出土的东周玉器进行了研究后表示,东周时期的勾连云纹较频繁地出现在关中地区出土的玉器上,比如目前已知出土的秦式玉中的云纹,就较多地表现为勾连云纹。而中原玉器中的云纹则大多表现为有着不同粗细的两头的弯钩状卷云纹。
至于楚式玉中的云纹则主要有卷云纹、勾连云雷纹。从以上诸多学者的研究中不难看出,春秋战国时期,云纹作为当时的一种流行纹饰出现在各个地区的玉器上,但是不同地区的云纹却不尽相同,诸如卷云纹、勾连云雷纹等各式云纹在各个不同的区域文化中都有着广泛的使用。
除了蟠虺纹、蟠螭纹、云纹等主纹饰外,吴越玉器中的辅助性纹饰也带有极强的地区性,比如以绳索纹就是在吴越玉器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辅助性纹饰。
例如,苏州真山D9M1出土的虎形佩饰有卷云纹、绳索纹、鱼鳞纹等多种纹饰,玉瑗的外缘饰有绳索纹;吴县严山窖藏出土的玉璧、玉环、玉觿、玉龙、长方形佩等玉器的内外缘或外廓都出现了以绳索纹作为辅助性的边饰。对此,杨建芳认为,楚式玉器的特点包括了有“纹饰(龙纹)全为减地浅浮雕,且多有一字型简化陶索纹,间或还加饰细鳞纹。”
由于杨建芳先生将陶索纹作为楚式玉器的依据,所以他认为,苏州真山D9M1和吴县严山窖藏出土的玉器中只有少数例如璜型玉饰、玉钩、多孔玉管、绿松石剑饰、围棋子形绿松石嵌饰等属于吴越玉器外,这两处出土的其他玉器都是中原玉器和楚式玉器。对此,杨建芳认为,吴人长期生活在较为闭塞的状态中,且忙于政治角逐,因此玉文化的发展并不发达。
从出土玉器的数量上看,固然吴地出土玉器的数量较其他地区偏少,但是,仅依据作为辅助性纹饰的绳索纹便将苏州真山D9M1和吴县严山窖藏中出土的绝大部分玉器归结为楚式玉是有失公允的。
首先,目前已有大量证据显示苏州真山D9M1和吴县严山窖藏的国属为吴国;其次,绳索纹只是一种辅助性纹饰,而不是蟠虺纹、蟠螭纹、兽面纹等这类的独立纹饰,所以无法排除这类玉器上饰有绳索纹是吴国玉工对于楚式玉的模仿。
而相对于吴国来说,在纹饰上,越国已经发展出了一些具有自身地区特色的玉器纹饰。以鸿山邱承墩遗址与杭州石塘墓出土的玉器为例,两处出土的绞丝纹玉环几乎完全一样;而在鸿山邱承墩出土的玉覆面与杭州石塘墓出土的玉剑饰上也都出现了极为相似的不见于其他地区的龙蛇纹。
三、总结
以上是对吴越玉器中所使用的比重较大的纹饰的一点分析。从宏观上来看,吴越玉器的纹饰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流行纹饰没有出现差异性非常大的区别,而其中受到中原玉器和楚式玉的影响较大,例如出现在苏州真山D9M1出土玉器上的绳索纹。
但是从微观上来看,吴越玉器中的越式玉在纹饰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的,有着自身的地方特色,例如越式玉上出现的几乎不见于其他地区的龙蛇纹,这是越式玉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