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甘草能调和诸药?

甘草不仅能治疗诸症,而且尤善于调和诸药。调和诸药乃甘草最重要的独特的功能。故有“甘草气味性甘平,调和诸药首为尊”之说。李时珍也曰:“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善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邹彭曾指出:“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必合甘草,始能曲病情也”。古代医家的这些论述,都特别强调了甘草调和诸药的作用。也正因为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重要作用和应用范围的广泛性,故甘草素有“国老”、“良相”之称。那么,甘草和诸药的功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缓和药性

临床上治病,在应用一些性质峻猛的药物时,为了缓解峻猛,固护正气,甘草可谓当仁不让的配用佳品。正如李东垣所言:“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本莨汇言》亦认为;“凡用纯热纯寒之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势…”如发散剂之麻黄、青龙汤,恐其“外而不内”,故用甘草以监制,并保护胃气,防止汗伤津液。泻下剂之调味承气汤,恐其“下而不上”,故用甘草以缓其行,使泻而不速,充分发挥药力而不伤胃气。温里剂之附子理中丸、四逆汤,恐其“燥而不濡”,故用甘草以润养防止其伤阴。清热剂之白虎汤、竹叶石汤,恐其“冽而不和”,故用甘草以和之防止其伤胃。皆旨在籍甘草调于其间,使祛邪而不暴,补虚而不骤,有制有节,刚柔相济,以防治病反致害之虞。应指出的是甘草之“缓和”,并不意味着降低药物的疗效。相反,甘草与某些药物配伍确有协同作用。如四逆汤中,单用附子强心作用不明显,且不持久,还有毒性,若与甘草、干姜配伍,则强心、升压作用强而持久。李氏认为是由于甘草甜素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提高心肌对附子的敏感性。同时,附子的毒性也大为降低。再者,黄柏、大黄、黄连常与甘草配伍,既可以缓和其苦寒之性,又可以增强其抗菌作用。药理实验表叨,黄柏对细菌RNA合成有抑制作用,大黄对细菌的呼吸及核酸合成有抑制作用,大黄对细菌乳酸脱氢酶抑制最强。而甘草则有抑制细菌DNA代谢的作用。以此配伍的方剂能影响啊细菌的多种代谢途径,获得优异的抗菌效果。

2、双向调节

临床上病人的病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医生应谨察病机的寒热虚实,有针对性的选用一些具有相反性能的药物组成方剂来治疗,如寒热并调、功补兼施、升降相因、表里同治等,始能切中病情。同时还需要配用能调和药性的药物,使方中诸药相铺相成,融为一体,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治病的效果。而甘其正具备了这种双向调节或多向调节的作用。《伤寒论》中的泻心汤及黄连汤等,既有芩、连之苦寒,又有姜、之辛温,均重用甘草,以缓冲相反药性,协调诸药。小柴胡汤,有柴胡、黄之苦寒,入参、半夏之温药,其中用甘草,则亦为调和之意。另外,王旭高在对葛根芩连汤的注解中道:“故用葛根之甘凉以解表。因喘汗而利,用芩、连之苦以坚阴。甘草不持和胃且以和表里也”。(《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成方便读》言:败毒散“必先以人参补正祛邪,然后羌活走表,以散游邪;独活行里,以宣伏邪,柴胡、桔梗,散热升清,枳壳、前胡,消痰降气;川芎香,以行血中之气茯苓淡渗以利气中之湿,甘草协和各药,使之不争;生姜辟秽祛邪,令其无滞。于是各建其长,以收全功”。这些都寓有甘草从中协爕之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治病疗效。

3、监制药毒

甘草用于解毒药,历史久远。古之《名医别录》就有甘草“解百药毒”的记载。张仲景亦认为甘草“通除诸毒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甘草解百药毒,如汤天雪,中乌头、巴豆,甘草入腹即定,验如反掌”。由于甘草在某些方剂中,能消除或减轻一些药物的毒性,故起到了调和药性的作用。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药脉症并治第五》乌头汤用甘草三两与各药等份,其意一为协同各药祛风镇痛,一为监制乌头毒性。根据苏伟庭的临床经验:乌头用量非重无效,但过重容易引起中毒,如果用相应分量的甘草加入久煎,则能提高疗效,避免中毒。〔3)《金匮要略中甘草粉蜜汤方,用铅粉峻药杀虫,因铅粉毒性甚剧,故倍用甘草,以缓其毒性,可以收到杀虫而不伤正的功效。梁氏认为,在运用有毒中药蜂房时,若加些甘草,可减少毒副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单味甘草对马钱子有减毒作用,而复马钱子汤中对马钱子起减毒作用的主要成份是甘草,甘草对乌头、洋金花、天仙子等也均有不同程度的解毒作用。因甘草含甘草甜素,其分解后所产生的葡萄糖醛酸能増强肝脏的解毒功能,甘草甜素本身对毒物亦有吸附作用。据谭治研究,生甘草煎液有诱导肝药酶的作用,从而彤响受药酶催化代谢的药物活性。由此可见,监制药毒,乃甘草之重要功能。

4、矫味调味

甘草甘味至浓,对于某些具有大辛、大苦或有刺激性气味的方药,可配伍甘草以矫味,从而减轻或消除其难忍的气味。这对于患慢性病的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或用于儿科的方药尤为重要。例如一些中药制剂;面、膏、片、丸、等均用甘草作调味剂或賦型剂。张锡纯在治霍乱方“急救回生丹”中,用冰片、薄荷冰之辛烈香窜之品,通活周身心脉,清除周身之毒,同时还投以粉甘草。“粉甘草最善解毒,又能调和中官,以止吐泻且又能调和冰片、薄荷冰之气味,使入服之不致过于苛辣也”(《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还指出:甘草“与半夏、细辛诸药同用,能解其辛麻之味,使归和平”。甘草矫味调味的作用,主要是因其所含的甘草甜素易溶于水,其两万分之一的稀溶液仍有甜味,能掩盖某些药物的不良气味。故有天然强力甜味剂之称。

甘草虽有调和之功,但也并非是万能的调和之品。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甘草与少数药物配伍后能生成沉淀,而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消失。随着甘草用量的增加,还能加重芫花、大戟的毒性。尽管如此,但绝不可叶障目,否认甘草对诸药的调和功能。在临床应用时,既不能把它视为可有可无之品,也不可不顾其药理作用,随意滥用,以致弄巧成拙,影响治疗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