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观

观(guān或guàn),多音字。读guān时,指看、察看,也指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还指对事物的看法。读guàn时,指道教的庙宇,也指古代宫门前的双阙,还可以指楼台,如台观。[1]快速导航词条图册词性名词、动词笔画数6部首见拼音guān、guàn部外笔画2结构左右结构汉字观注音ㄍㄨㄢ、ㄍㄨㄢˋ目录1基本含义2词语相关演变过程基本字义详细字义常用词组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字形结构词语方言集汇观的书法3卦名注释译文读解4相关典籍黄帝四经观原文译文5词条图册1基本含义编辑观 (vipassanà):又音译为维巴沙那。为觉照一切名色法(身心现象)的无常、苦、无我本质,亦即培育智慧的修行方法。古音译作毗婆舍那、毗钵舍那。诸经论的义注说:ßAniccàdivasena vividhehi àkàrehi dhamme passatã'ti vipassanà.û“以无常等不同的行相观照诸法为观。”(Ps.A.83)在修行观业处时,依据修习世间智直至出世间智而次第成就的观智可分为十六种,即:名色识别智、缘摄受智、思维智、生灭随观智、坏灭随观智、怖畏现起智、过患随观智、厌离随观智、欲解脱智、审察随观智、行舍智、随顺智、种姓智、道智、果智和省察智。摘自《巴利语汇解》玛欣德尊者著。2词语相关编辑拼音:guān、guàn注音:ㄍㄨㄢ、ㄍㄨㄢˋ简体部首:又;部外笔画:4;总笔画:6繁体部首:见五笔86&98:CMQN仓颉:EBHY郑码:XSLR笔顺编号:542535四角号码:77415UniCode:CJK统一汉字 U+89C2谜语:再次握手(打一字)[2]——观谜语解析:再次可解释为“又一次”,一般见面都会握手,所以,“又+见=观”

观图册(6)

观图册(2)演变过程[2]基本字义1、看,察看:~看(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阵。~赏。~察。~感。参~。2、看到的景象或样子:~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那印象;b.注视,瞻望)。大~。奇~。3、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念。主~。客~。世界~。详细字义〈动〉1.(形声。从见,雚(guàn)声。本义:仔细看)2.同本义[observe;watch]观,谛视也。——《说文》观,视也。——《广雅·释诂一》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观于大海。——《庄子·秋水》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苏轼《石钟山记》3.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4.观察、审察[observe]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试之刑以观其(袁可立)德,其平在额。—— 明 倪元璐袁节寰大司马像赞》君子观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始可乎。——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四5.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6.示范:显示[display;show]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7.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8.游览[go sightseeing;visit]。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9.玩赏;观赏[play]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3]10.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11.佛家语[study]。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12.通“劝”[advise]。如:观王(劝说帝王)13.阅读[read]余因得遍观群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姑俟异日观。——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名〉1.容饰,外观[appearance;looks]。如:观美(外观美好)2.景象,情景[sight;view]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4.对事物的认识,看法[concept;outlook]。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5.道教建筑。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甘泉造“延寿观”,以后,作“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上海方斜路上的“白云观”,就是一座流传下来的道观。常用词组1.观测guān cè[observation;observe;monitor]观察并测量。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留意观测日、月以及各行星的运动。——《哥白尼》2.观察guān chá(1)[observe;survey]∶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我曾细心地观察我的孩子们。(2)[examine;inspect]∶考查或调查。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下显示出一个周期性结构。3.观察力guān chá lì[eye;visual awareness]物质上或思想上的观察能力。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观察力。4.观察哨guān chá shào[observation post]观察当面敌情的哨兵。为弥补观察所的不足或根据部队作战的需要派出。通常由一至数人担任5.观察员guān chá yuán(1)[observer](2)为了在飞行中进行观察与飞机驾驶员伴随一起飞行的人。(3)在会议时派往观察和听取情况的代表,但不作为正式参加者。(4)担负观察任务的人员。如战斗中专门担负观察任务的战士。6.观点guān diǎn(1)[viewpoint;standpoint]∶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不可能理解另外一个人的观点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果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南州六月荔枝丹》(2)[opinion]∶从一定的阶级利益出发所形成的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农村调查序言》7.观风guān fēng[be on the lookout;serve asa lookout]替人守望,以便报告。派小王去观风。8.观感guān gǎn[impressions]观看某事物后的感情体会。卧谈观感9.观光guān guāng[visit;go sight seeing]去参观名胜。在上海各处观光了一下。10.观光guān guāng[sight seeing]称游览观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教、文物、习俗、风光等为观光。到这里来的所谓香客,很多是游览观光的,不全是真正烧香拜佛的香客。——《听潮》观光代表团。11.观火guān huǒ[penetrating]比喻见事明白透彻。予若观火。——《书·盘庚》12.观看guān kàn(1)[watch;lookat]∶做观众。观看球赛(2)[view]∶特意地看观看游行(3)[gaze]∶观察;凝视…孩子从一个安全的地方观看这一奇观。13.观客guān kè[audience]〈方〉∶观众14.观览guān lǎn[lookat]观看;阅览宜于观览15.观礼guān lǐ[attend a celebration or ceremony]参观庆典或典礼。16.观摩guān mó[inspect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s work;study and emulate;view and fondle]互相学习,交流经验观摩教学观摩演出17.观念guān niàn(1)[idea;concept;sense](2)思想意识传统观念(3)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4)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要在观念上,把党外凡是能够争取的、能够和我们合作的人士,当成党内干部一样来看待。——《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18.观赏guān shǎng[view and admire;enjoy the sight of]观看欣赏场长还特别拿出一枝中式钢枪给大家观赏。——吴伯萧《猎户》19.观世音Guān shì yīn[Avalokitesvara;Guan yin]佛教的菩萨之一,佛教徒认为是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难之神。也叫“观自在”、“观音大士”。简称“观音”20.观望guān wàng(1)[wait and see;look on]∶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史记·魏公子列传》(2)[look around]∶张望四下观望21.观象台guān xiàng tái[observatory]用以观测或装备起来以观测自然现象(如在天文学、磁学、气象学鸟类学中的现象)的建筑物或地方22.观音Guān yīn见“观世音”23.观瞻guān zhān[the appearance of a place and the impressionsit leaves]具体的景象和景象给人的印象;外观和对外观发生的反应云车风马,从卫观瞻。——《宋史·乐志》以壮观瞻有碍观瞻24.观战guān zhàn[witness a battle;beamer espectator in the war]从旁观看战争、战斗、体育竞赛,自己不参加25.观者如堵guān zhě-rú dǔ[spectators formed a solid wall of humanity;be a mere spectator in the war]极言围观者甚多,里三层外三层如墙壁一样,水泄不通语犹未终,已腾身在楼上矣。异香流溢,奇去散漫,一郡之内,观者如堵。——《云笈七签》26.观阵guān zhèn[witness a battle]不参与而从旁观看战斗、斗殴或游戏等的场面27.观止guān zhǐ[to the end]看到这里就可以休止了。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明居湖居听书》《古文观止》28.观众guān zhòng[audience;viewer;spectator]观看节目或比赛、表演等的人29.观众席guān zhòng xí(1)[auditorium]∶公用建筑(如剧院)中指定供观众用的部分;旁听席。指旁观者和旁听者集合的地方(2)[spectatory]∶建筑中划作观众坐位的部分基本解释1.道教的庙宇:白云~。紫阳~。2.古代宫门前的双阙。3.楼台:楼~,台~,观宇。4.姓。详细解释〈名〉1.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watch tower oneithersideofa palace gate]观谓之阙。——《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出游于观之上。——《礼记·礼运》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后汉书·班固传·典引》2.又如:观阙(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观魏(即观阙)3.台榭[platform]宫室不观,舟车不饰。——《左传·哀公元年》大王见臣列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4.又如:观台(台榭);观榭(亭台楼榭);观阁(亭台楼阁)5. 鸟名。通“鹳” [stork]。如:观雀(鹳和雀);观讳(鸟名)6. 京观 [temple]。如:筑观(建筑京观)7. 道教的庙宇 [Taoist temple]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新唐书·李叔明传》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刘禹锡《戏赠看花君子》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顾炎武复庵记》8. 又如:白云观;观寺(寺观);观宇(道观佛寺);观阙(指庙宇)9. 古国名 [Guan state]。如:观国(在今顿丘卫县)10. 通“鹳”。雚雀鸟 [a kind of bird]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11. 姓。春秋楚有观射父12.卦名。观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第二十卦字形结构汉字首尾分解: 又见汉字部件分解: 又见笔顺编号: 542535笔顺读写: 折捺竖折撇折[2]词语◎观瞅 顾 看 瞥 瞧 视 望 瞻方言集汇◎ 粤语:gun1English[3]观的书法观的书法3卦名编辑观,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二十卦。原文观①:盥而不荐②,有孚颙若③。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初六:童观④,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六二:闚观⑤,利女贞。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六三:观我生,进退(6)。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7)。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上九:观其生(8),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注释①观是本卦标题。观的意思是观察、观看。全卦的内容与政治统治有关. 观在卦中多次出现,也与所讲内容有关,所以用它来作标题。(2)盥(guan):古代祭祖时用酒灌地迎神。荐:献,指祭祖时的献牲。③颙(yong)若 :头大的样子,这里是指俘虏的头被打肿了。(4)童:儿童,这里指幼稚无知。(5)闚观:一孔之见。(6)我生:我姓,指亲族。进退:行动,这里指政策措施。(7)光:光耀,这里指政绩光耀。宾:作宾客,这里指朝觐。(8)其生:其他姓氏,指别的部落氏族。译文观卦:祭祀时灌酒敬神,不献人牲,因为作祭牲的俘虏头青脸肿,不宜敬神。《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巽为风,下卦为坤为地,风行大地吹拂万物,这是观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取法于周流八方的风,从而巡视邦国,观察民情,推行教化。初六:看问题幼稚无知,这对小人来说没有什么,但对君子就有害了。《象辞》说:初六爻辞讲,愚蠢近视,这正是小人们的思想特征。六二:目光短浅,这是对女子有利的兆头。《象辞》说:女人窥视男人,即使操行贞正,亦属可丑的行为。六三:体察亲族的动向,由此决定政策措施。《象辞》说:观察亲族的思想动向,从而决定为政的措施,这才未失去用人行政的正道。六四:观察国家政绩大小,以选择可以朝觐的君王。《象辞》说:观察国家政绩风俗的辉煌表现,此来者为国宾。九五:体察亲族的意向,君子从政就不会有过错。《象辞》说:观察亲族之意向,就是观察天下万民的意向。上九:体察其他部族的意向,君子从政就不会有过错。《象辞》说:观察其他部族的意向,是因为尚未全面摸清情况,心不踏实,决心难下。读解这一卦又是从有利于统治者的角度来劝诫他们从政要善于体察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既得利益,保证权力地位的牢固。作者的用心不可谓不良苦,算得上是忠君之士。历来的忠君之士大抵都以匡扶社稷、劝诫国君为己任,而历来的史传都把这样的人奉为供人景仰的爱国者。其中是与非,自有人评说。在他们的心目中,万众百姓是供君子大人驱赶的羔羊, 民生疾苦和家国兴衰的价值只不过是用来烘托君子大人的神圣贤明。但愿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观念里再也不要有君子与小人、为官与为民一类高下尊卑的等级观念。君子大人同样是肉身凡胎吃五谷拉人屎,并不比百姓小人聪明多少高贵多少能干多少。[4]4相关典籍编辑黄帝四经观《观》是中国古代治国著作《黄帝四经》第一部《经法》篇里记载的一篇文章。《黄帝四经》包含四部经典:《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黄帝四经》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艺文志》曾经著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学者根据书的内容、文字、篇章数目等研究,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孟子》、《庄子》。它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黄老学派的转变,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黄帝四经》于经学研究有极重要的地位。原文奉天立□□□(黄帝)令力黑浸行伏匿,固留(流)四国,以观有恒善之法则。力黑视(示)象,见黑则黑,见白则白。地□□□□□□□□□□亚(恶)人则视(示)竞(兢)人静则静,人作则作。力黑已布制建极,□□□□□□曰天地已成,而民生,逆顺无纪,德疟(虐)无刑,静作无时,先后无□名。今吾欲得逆顺之□□□□□□□□□以为天下正静作之时,因而勒之,为之若何。黄帝曰群群□□□□□□为一?,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因以为常,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行法循□□牝牡,牝牡相求,会刚与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刑(形)。下会于地,上会于天。得天之微,时若□□□□□□□□□□寺(待)地气之发也,乃梦(萌)者梦(萌)而兹(滋)者兹(滋),天因而成之。弗因则不成,(弗)养则不生。夫民生也规规生食与继。不会不继,无与守地;不食不人,无与守天。是□□赢阴布德,□□□□□民功者,所以食之也。宿阳修形,童(重)阴□长夜气闭地绳(孕)者,(所)以继之也。不靡不黑,而正之以刑与德。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姓生已定,而适(敌)者生争。不谌必定。凡谌之极,在刑与德。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当,而盈□无匡。夫是故使民毋人执,举事毋阳察,力地毋阴敝,阴敝者土芒(荒),阳察者夺光。人执者纵兵。是故为人主者,时室三乐,毋乱民功,毋逆天时。然则五谷溜孰(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天因而成之。夫并时以养民功,先德后刑,顺于天。其时赢而事绌;阴节复次,地尤复收。正名修刑,执(蛰)虫不出,雪霜复清,孟谷乃萧(肃),此?(灾)口生。如此者举事将不成。其时绌而事赢,阳节复次;地尤不收。正名施(弛)刑,执(蛰)虫发声。草苴复荣。巳阳而有(又)阳,重时而无光。如此者举事将不行。天道已既,地物乃备。散流相成,圣人之事。圣人不巧,时反是守。优为爱民,与天同道。圣人正以侍(待)天,静以须人。不违天刑,不襦不传。当天时,与之皆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译文黄帝委派大臣力黑微服出访,巡视各国,考察人们品德上有否不合规范的地方,并为之制定准则。力黑仔细考察各种事物现象,发现丑恶的品行便加以惩罚,发现善良的品行便加以褒奖。凡属天道所养护的便善待之,属天道所诛伐的则唾弃之。对于人们所显示出的取舍好恶则用以作为借鉴参照。人们冬闲时需要静息则听其自便,农忙时需要劳作便任其自为。当力黑已建立并颁布了各项规章制度要以此顺正民情时,便对黄帝说:大自然已经形成,人类也随之诞生,但此时 是非善恶尚无区分的标准,奖赏惩罚也因之没有定则,闲息忙作尚缺乏规律性,贵贱尊卑还没有确定的名分。现在我想使这些都变得恰当得体,使是非善恶能有分界,使奖赏惩罚能有准度,闲息忙作能有规律,贵贱尊卑有确定的名分,使之成为矫正天下的范式,并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样做怎么样呢?黄帝说:天地未生之前,先天一气,看去混混沌沌,窈窈冥冥,浑聚昏暗,如一谷仓。此时阴气阳气未分,无所谓明暗昼夜。阴气阳气聚散未定,所以一切都无法称名。现在天地既分,阴阳有别,离析而为春、夏、秋、冬四季,刚柔的相互更迭推衍便有了万物的生成,因此奖惩赏罚须兼行并举,并要将其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而奖惩赏罚的施行,要取法自然规律,二者须相互配合。顺行取法自然规律,遵循天道,这便是阴阳的全部道理。阴阳聚合,刚柔相济;刚柔的相辅相成,阴阳的融会贯通,便成就了万物。轻清的阳气向下与重浊的阴气合会于地而生就了五谷草木,重浊的阴气向上与轻清的阳气会合于天而生成了日月星辰。因为得到了天气的精微,于是该合时序的便合时序,该孳长的便孳长了,万事因此得到了上天的成就。不因循天道万事便不会成功,没有地道的养护万物便不会生长。人类刚一降生,便本能地懂得饮食生育的道理。不婚娶交配人类便得不到繁衍,这样也就谈不上持守地道;无饮食来源人便不重养育,这样也就谈不上持守天道。阴气满盛时阳气便开始萌生,所以此时长养之德开始布散;阳气逐渐积累,昼气发动,成就事功,人类因此而得到饮食养育。阳气积久时阴气便开始萌动,所以此时肃杀之气开始酝酿;阴气逐渐积累,夜气闭合,孕育生机,人类因此而得到后继繁衍。在治理百姓时不要人为强制性地去对人民约束,要因顺取法刑德生杀的自然规律去布施赏罚而使民情归于正道。四时节序,春夏之长养在先,而秋冬之肃杀在后,人事亦当取法此自然法则,始于德教,而继之以刑罚,四时节序之交替更迭而长养万物,人事之德赏刑罚相互为用以教化众生。能够区别婚姻和贵贱的氏族社会已经形成,其中相互敌对的部落和阶级之间便不断发生战争和争斗,对这种斗争不予伐正社会就不会安定。而刑与德、诛伐与文教并作,便是对其予以伐正的准则。刑与德相互配合使用的道理是极为简单显明的,这就如同日月交替运行一样,懂得了恰当地使用刑德的道理,那么进退动静就不会有什么偏颇了。统治人民时不要人为地偏执一己之私,征战伐国时不要从存生护养的角度考虑问题,务农息养时不要从刑杀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刑杀斩伐的思想指导务农则土地荒芜,以存生护养的思想指导征讨则功名丧失。偏执一己之私欲会有兵祸的惩罚。作为一个统治者,应在春夏秋农作物生长收获之时恰当地节制逸乐,使播种收获适时,不在农忙时兴役兵戎,这样的话农作物就能正常地生长成熟,人民也会不断地繁衍庶足。君臣上下和谐融洽,这样的话也会得到上天的护佑。顺应天时以助民事,按照春夏德养在前,秋冬刑杀在后的自然规律而先行德政后施刑罚。在万物长养的春夏季节却实行肃杀严厉的政令,那么就会造成节令混乱,秋冬乖违次序而重复出现,地气不能发动长养万物反而再次敛缩,在政令上不顺应春夏长养的法则而布德施赏却违逆决狱刑罪,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蛰虫春眠,雪霜复至,百谷枯萎等一系列灾异的出现,在这样的政令下做任何事情都会失败。反之,在肃杀的秋冬季节却布德施赏,违逆天时那么也会造成节令混乱,春夏乖违次序而重复出现,地气不能适时收缩敛肃万物,在政令上不施刑伐诛而反行德赏,这样就会造成蛰虫冬鸣,枯草秋茂,春夏重复等一系列灾异的出现。而长养万物的春夏虽然重复出现却因乖逆天时而无长养之功可言。在这样的政令下做任何事情都是行不通的。上有既定的天道,下有周备的万物,中有阴阳二气聚散流动、相因相成地创生一切,圣人只需要顺因其事就可以了。圣人不设机心智巧,但知静候天道而持守之。同时惠爱人民,如天地一样德泽广被。圣人以公正的态度守候天道,以虚静的心灵对待人事。恭行天意对有罪之人及国家予以惩罚征讨,在处理这些事情量重诺不违信。顺应天时,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时当决断而优柔寡断,错过时机,不但福吉失去,反会自取其祸。5词条图册

观图册

观图册参考资料:1.观阿凡提 [引用日期2019-12-03]2.汉字演变 3.岳阳楼记(范仲淹) 4.《易经》观卦资料来源 词条标签:易经 字典 语言 汉语 佛教 佛教术语 宗教 宗教术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