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标肝必达 信迪利单抗肝癌一线适应症上市为中国患者带来生命礼赞!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国是肝癌大国,我国的肝癌患者占全球数量的一半左右,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2021年6月25日,礼来公司信迪利单抗(商品名:达伯舒®)成功获批肝细胞癌(HCC)一线系统治疗适应症,这是全球目前唯一获批肝癌一线适应症的PD-1抑制剂。2021年7月,礼来公司举办“独一无二,标肝必达”达伯舒®中国上市会,国际肝胆资讯采访到北京会场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春辉教授、长沙会场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威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清龙教授,就肝癌领域治疗的现状、痛点、趋势等进行深入的探讨。

达伯舒®中国上市会(北京)现场照片

达伯舒®中国上市会(长沙)现场照片

肝癌大国的治疗痛点——高发病率 低治愈率

谈及中国肝癌的发病现状以及治疗现状,原教授指出:中国肝癌发病特点包括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在我国,肝癌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我国乙型肝炎患者基数较大,导致我国成为了肝癌大国。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国每年新发肝癌患者41万,39万患者因肝癌死亡,全球每年55%的新发和约半数的死亡肝癌病例都在中国。在我国,肝癌5年生存率约12%,仅高于胰腺癌,位居第二。

原教授还表示,我国肝癌的治疗现状也不容乐观,晚期肝癌占比高,可切除率低,预后差:众所周知,外科手术在肝癌诊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很难发现;大多数患者首次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可手术率低于20%。而即便是接受了手术的患者,5年内复发转移率仍高达60%-70%。

在药物治疗方面,多年以来患者就只能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化疗或索拉非尼等小分子TKI,目前常用的小分子TKI治疗方案,存在客观缓解率(ORR)低、易耐药等问题,疗效很容易达到瓶颈,治疗上没有突破性进展。

原春辉教授

免疫治疗为肝癌全程管理保驾护航

刘威教授在采访中讲道:对于肝癌患者来说,免疫治疗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基于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而起效,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类药物。而它对肝癌患者治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免疫治疗的“拖尾效应”。即肝癌一旦经过PD-1抑制剂的治疗产生应答后将长期有效,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生存,信迪利单抗的联合方案目前的mOS还没有达到,但是实验结果显示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3%。

刘威教授

“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晚期肝癌一线治疗新标准,并被国内外权威指南作为一线优选治疗方案予以推荐。这意味着,晚期肝癌进入全新的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时代。”刘威教授强调。

此外,免疫疗法在不可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降期转化治疗中也取得重大进展。在刚刚结束的国际肝病大会(ILC 2021)上,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用于局部晚期、潜在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转化治疗研究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

截至2021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17.8个月,29例患者中位PFS 15.7个月,12个月PFS率57.9%。成功转化率达72.4%(21/29)。当前的研究显示FOLFOX-HAIC联合信迪利单抗手术转化率高,接受转化手术后的患者具有出色的PFS,且安全性可控。该联合治疗策略可考虑作为局部晚期HCC转化治疗的优选方案。

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卓越疗效使得免疫前移已成大趋势,PD-1/PD-L1单抗围手术期治疗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包括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和术后的辅助治疗。

好药用在一线上 免疫治疗为肝癌一线治疗带来新方案

“好药用在一线上”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过去10多年来,晚期肝癌一线治疗无显著突破。谈及免疫治疗在肝癌一线的作用,原教授指出:目前已经有大量的临床数据支持晚期肝癌患者一线使用免疫治疗方案。其中,ORIENT-32研究首次证实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方案对比索拉非尼具有显著的优势。

ORIENT-32 研究是一项比较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与索拉非尼在肝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开放的多中心 III 期临床研究(NCT03794440)。主要研究终点是总生存期(OS)和由独立影像学评审委员会(IRRC)根据 RECIST v1.1 标准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表明,信迪利单抗联合组和索拉非尼组ORR分别是20.5%和4.1%(P<0.0001),信迪利单抗联合组的ORR为索拉非尼的5倍,让更多的患者出现肿瘤缓解的机会,并将ORR获益转化为OS获益。信迪利单抗联合组的中位OS明显长于索拉非尼组(NE vs.10.4个月,P<0.0001)。信迪利单抗联合组降低了43%的死亡风险,1年OS为62.4% vs 48.5%。与索拉非尼组相比,信迪利单抗联合组降低了43.5%的进展风险,信迪利单抗联合组的中位PFS显著改善(4.5 vs 2.8个月,P<0.0001)。在所有相关亚组中,信迪利单抗联合组的OS和PFS都优于索拉非尼组。

除了疗效优异,信迪利单抗联合组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索拉非尼类似,方案耐受性良好。

李清龙教授

李清龙教授表示,肝癌的一线单药免疫治疗进行了诸多尝试都未达到预设终点,研究者们另辟蹊径,选择了PD-1联合血管抑制剂的联用方案。在这样“强强联合”的基础上,实现了信迪利单抗联合方案对肝癌患者的疗效。

“信迪利单抗联合方案开创了多个'全球第一’。作为全球唯一获批肝癌一线适应症的PD-1抑制剂联合方案,同时也是全球首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肝癌PD-1联合疗法,信迪利单抗联合方案首次通过完整、确切的临床数据证实了对肝癌患者的优异疗效。信迪利单抗联合方案帮助一线肝癌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3%;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降低44%。这样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都有显著延长的结果为肝癌患者带来了一线治疗的全新选择。”李清龙教授评价道。

目前,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肝癌一线治疗新标准,并被国内外权威指南作为一线优选治疗方案予以推荐。在2021年第一版NCCN指南中,免疫联合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地位上升,成为肝癌一线治疗唯一优选方案。这意味着,晚期肝癌进入全新的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时代。

更符合中国国情 信迪利单抗联合方案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2021年6月25日,基于ORIENT-32 研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创新PD-1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在ORIENT-32研究中,联合方案展现优异的临床疗效。原教授表示,ORIENT-32研究对我国肝癌患者来说意义非凡。

首先,该研究是完全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纳入了571例中国肝癌患者;其次,所纳入患者94.5%是HBV相关肝癌,65%以上的患者曾经接受过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更符合中国患者特征,更符合中国国情。

所以对中国肝癌患者来说,信迪利单抗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更具参考价值。该方案的获批使得信迪利单抗成为全球唯一获批肝癌一线适应症的PD-1抑制剂,为无法切除或转移性肝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独一无二,标肝必达 信迪利单抗联合方案为中国患者带来生命礼赞

免疫联合治疗改变了晚期肝癌近年的治疗格局。信迪利单抗联合方案的获批是中国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癌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期待它能为中国肝癌患者创造生存新高度!

专家简介

原春辉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普外胆道胰腺外科,糖尿病专病中心代谢减重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委员(FACS)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质量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肝胆胰外科20年,擅长肝胆胰疾病的手术治疗,常规开展各类腹腔镜和内镜手术,例如腹腔镜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肝切除,ERCP和EUS下的各类手术。国内首批开展微创减重代谢手术的专家之一,参编最新版中国减重代谢外科指南。先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留学。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多篇,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

刘威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普外胆道胰腺外科 代谢外科 主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青年委员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 委员(FACS)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质量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内镜外科学组 主任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减重代谢外科学组 副主任委员

从事肝胆胰外科20年,常规开展各类开放,腹腔镜和内镜手术,例如腹腔镜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肝切除,ERCP和EUS下的各类手术。国内较早期开展减重代谢手术,参编最新版中国减重代谢手术指南。先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留学。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多篇,获发明专利多项。

李清龙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外科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脏外科主任

湖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处理肝胆胰外科各种疑难杂症,擅长急性重症胰腺炎,复杂性肝胆管结石,肝癌,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胰头癌的诊断治疗及手术,熟练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的操作技术。

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20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课题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主编医学专著2部,参编论著3部。

上下滑动查看专家简历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