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人纪针灸016(肝经)
三十:足厥阴肝经
大敦穴:拇趾,指甲外侧,靠第二趾头。有疝气,肠子坠下来的时候,就是想蹲下去,就是告诉你下大墩。如果左睾丸掉下来,就扎右边的大墩。针一扎下去,因为是趾头边很痛,一痛,睾丸就缩回去了。而且这个痛的地方,身体的反应刚好就是那个部位,全身只有一条经络环绕阴器,就是肝经。
大墩是很有名的治疗疝气的穴道。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趾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俞穴,治疗实证,按照时间发的,在行间和太冲下针都可。
针灸有名的叫四关,四关为太冲,合谷(双侧),合谷主气,太冲主血。人的左侧是血,右侧是气,(男女相同)。
我们脚上有三个血脉:(1)太冲脉:肝经(管血),左脚比右脚强,有时右脚按不到。
(2)冲阳脉:胃经(管胃气)
(3)太溪脉:肝经(管肾气)
有脉则生,无脉则死
相隔一寸的穴道相互取穴会增加效果。
比如:恶露不止,血崩,或是男人疝气痛,阴部痛,下行间,如果再扎太冲,会增加他的效果。、包括大量的出血,月经不停,睾丸痛,阴茎痛。
另外以下都可以从肝经下手:
小便带血,(可能是膀胱结石,可能是肾结石,也可能是肾脏肿瘤,肾癌)。
还有在治疗肝癌时,小便也会带血,(因为肝经络阴器,有一段时间小便出来会带血)
对称治疗:合谷的地方痛,扎对侧的太冲。
或太冲痛,扎对侧的合谷。因为合谷跟太冲相对。
蠡沟: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5寸,络穴,实虚都可治。
例:阳举不下(也可以放冰水治),(肝实,吃阳药造成);皮肤痒(肝虚)。
有淤积,有积块,都可在沟上治,或“谷”上治。
膝关:小腿内侧,胫骨内踝的后下方,横纹头上5分,(阴陵泉后1寸)。
治疗风湿关节炎,当膝盖痛很严重时,膝五针再加一针膝关。
曲泉: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踝的后缘,半肌腱,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或大筋的内侧和骨头的中间。 合穴(水),是母穴。
肝经皮肤痒,阳挺不下,阴部痒。
阴包:膝关上4寸或曲泉上3寸,或大腿内侧,股骨上踝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小便困难,(可能是膀胱结石或肾结石,或小肠太寒,或尿道感染)。
月经不好,都可下阴包。
奇穴:肝关见小肠经讲解
膝盖内侧高骨与腹股沟连线的中点为肝1,,往上1寸为肝2,往下1寸为肝3
肝1肝2肝3是临床上专门治疗肝硬化,肝癌的大穴。用1寸半针,里面有大动脉,不要用长针。痛一点扎一点,痛两点扎两点,左右腿都下。
这里有压痛是肝硬化货肝癌。(肝炎这里无压痛)
病人也会有腹水,右肋很痛,下对侧手臂的肝关,再下肝经的郄穴止痛(中都);再下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水分,水道)
没有胃口,灸中脘,关元
膏肓治百病。再灸膏肓
章门: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肋骨的尖角处。脏会章门,所以五脏的肝心脾肺肾,章门穴都可治。
章门是脏会之处,又是脾之募穴。不能用力打,一打脏气就乱掉了。
脾主腹,肚子肿很大,水肿,在章门治。
奔豚症:(1)肚脐上下周围,可以摸到脉跳的很快。(2)病人感觉到气从天枢的地方冲到心脏。
章门下针,斜刺
期门:巨阙外开4寸,下针从往外斜刺;肝经募穴。胸胁苦满,胁下痛,肝脏痛,呕酸,吐酸。
热入血室:当来月经时,正好感冒。月经时奶水往下走,当一感冒,病毒就顺着奶水直接进入子宫,喝小柴胡汤不如期门快,扎期门好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