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印刷史典故之三十八: 最早、规模宏大的刻印工程——冯道刻《九经》

  

作者:张树栋   李  英  张耀崑

编辑:赵志忠

  中华印刷史典故之三十八

最早、规模宏大的刻印工程——冯道刻《九经》

编者按:征得旅居北京的献县淮镇籍老乡张树栋老先生的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起,全文刊发老先生的《中华印刷史典故》(又称《中国印刷之最》)一书。本书荣获五项殊荣:1、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入选项目。2、国家科技部:2015 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3、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4、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5、第四届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项目。此书是在1992年初出版的《中国印刷之最》和《中华印刷通史》基础上,增补近年印刷史研究上的新成果,将这些堪称印刷之最的史实与典故,连同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以及当代印刷新出现的典型事例汇集起来,择其要者,以时间先后为序,分列起源、古代、近代、当代四篇,作简要与通俗地记述。以期扬我中华文化,鼓我民族士气,还一个文明昌盛的中国于世界民族之林,张树栋先生如是说。这本书将故事性与科学普及融为一体,向国外人士宣传中华的印刷文化。这也是诗眼看世界为老先生刊发的第二本书,张老先生少年求学离乡,在中国印刷史学多有建树,著作等身,令人钦佩!作为乡贤,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数次献书于家乡献县。从本期开始,请大家和我一起共同走进淮镇人眼中的中国印刷史史学中,走进淮镇人的印刷世界。同时,也诚邀旅外的、本土的淮镇人及在淮镇工作过、学习过的社会各届人士为构建中国·淮镇贡献一位力量,诗眼看世界,现以种下梧桐树,诚待凤凰来。

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

李英:研究馆员,中国印刷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中国印刷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作为展览策展人,其策划的“中华印刷之光”展览足迹已踏至亚、非、欧、美四大洲20个国家。作为科普作家,参与编写《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印刷史词条。其专著《中国彩印二千年》获得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参评项目,于2019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立项,版权输出,由设计媒体出版(英国)有限公司出版英文版。

张耀崑 :1962年生于北京市,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获文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任编辑职称。从业金融与财经专业编辑工作34年余,参与《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史简编》《中国印刷之最》《古今印刷趣谈》等多种印刷史著作的编纂,在《金融时报》《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任中国金融时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中华印刷史典故之三十八  

最早、规模宏大的刻印工程——冯道刻《九经》

印刷术发明后,经过唐朝近300年的推广应用和初步发展,到了五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当然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刻印工程——冯道刻《九经》。
在中国历史上,由政府出资刻书,称作“官刻”。规模宏大的官刻以“监本”最早。“监本”指的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国子监刻印的书籍。它始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由身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身居要职的冯道主持。
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五代景城(相国庄)人。原属献县,今属沧县。史载:他“少纯厚好学,善属文,负米奉亲,不耻恶衣食;五代时,他被看成是有德长者,还有人赞美他德如孔孟。”可见他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可他历事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姓十君,在相位二十余年,视丧君亡国,未尝以屑意,又颇受后人鄙视,说他是个没有气节的人。
冯道故里相国庄,距笔者原籍仅约十公里,与清朝协办大学士纪晓岚故里崔尔庄近在咫尺。数年前几次托亲属前去查访,相国庄已无冯姓后裔居住。显系与世人对他的鄙视有关。但冯道刻《九经》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冯道刻《九经》这件事,史书有多处记载,简介如下:  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冯道与同僚李愚等上奏朝廷,请皇帝批准按照《开成石经》校刻儒家经典《九经》,他在奏章中说: 尝见吴蜀之人,鬻印版文字,色类绝多,终不及经典,如经典校订,雕摹流行,深益于文教矣。
皇帝对冯道的奏章非常重视,随即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将西京五经本,各以所业本经句读、抄写注出,仔细看读。然后颁招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又于同年四月差博士儒徒五六人对《西京石经》进行勘读加注,并于朝官内差田敏、马缟、陈观、段颙、陆航等五人充任详勘官。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开始根据《开成石经》抄录、校雠和刻印《九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当然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刻印工程。此后,历经后晋、后汉、后周,用了22年的时间,完成了被后人誉作“监本之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刻书工程。其间,除刻印《易经》、《书经》、《诗经》、《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转》等九经之外,还刻印了《五经文字》和《九经字样》二书,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六月,由尚书左丞兼判国子监事田敏向皇帝进呈印版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共130册。至此,此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刻印工程圆满完成。
五代虽短,但其承唐遗风,在短短五十三年战乱连年不断、朝代频频更迭的年代里,居然成就了《九经》刊刻这样一项在中国印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仔细分析,原因有三:
其一,唐朝末年,印刷朮的应用领域已相当广泛,由民间向官府扩展势在必然;
其二,五代各国出于巩固政权、维持社会秩序的需要,都尊崇儒家学说,重视像《九经》这样的儒家经典的刻印与传播;
其三,倡导和主持这项工作的冯道一直身居要职,王朝虽有更迭,但主持此项工作的官员并未易人。
五代冯道主持的这项大规模刻印工程,对中国书史、印刷史乃至文化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有人错将其视作印刷术的发明人,情有可原,不足为怪。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