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红楼》好,个中好处你可知晓?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

那我必不会犹豫:曹雪芹!

对,一定是曹雪芹。

因为他写了《红楼梦》,一本我从少年时就通读、直至如今依旧爱不释手的好书。

可是你知道吗?

所谓“近乡情怯”,越是心爱的作家,越是非常珍视每一次聊他的机会。

如同人见到初爱之人,从不直接趋前......

对于曹雪芹,对于《红楼》,我的心态亦是如此。

想来工作以后,日常课读的都是一些实务、方法类的书,这些文学经典倒是许久不碰了。

唯有这本《红楼梦》是一直躺在枕边,成了我的“半颗安眠药”。

每天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不拘章节地翻上两页,就觉得心境安静平和了许多。

先说曹公其人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父曹寅,时任江宁织造。父亲是曹頫,文采好,出过诗文。

曹雪芹幼时富贵,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乳母,祖父曹寅曾为康熙帝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次出巡南方,四次住在曹家,就可见一般。

所以,十岁之前,曹雪芹在江宁织造府过了一段锦衣玉食、富贵已极的生活。

雍正六年,曹家因得罪朝廷被抄了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其友敦敏写过一首《赠芹圃》,诗中描绘了曹雪芹当时困顿的生活情境:

满径蓬蒿老不华,

举家食粥酒常赊。

寻诗人去留僧舍,

卖画钱来付酒家。

可见当时,曹雪芹虽然已经家境败落,一贫如洗,只能靠售卖字画支付酒钱了,但是作诗写文依然是他的精神寄托和人生追求。

作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有一个版本的书里题了一首回前诗: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足见《红楼梦》是曹公耗尽毕生心血写作一篇作品。

每一位深读红楼的人,都可以从那字里行间感受他的辛酸和悲悼。

然而,《红楼梦》这本书内容宏大,格局广博,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时之间还真不知从何说起。

那不如就来聊聊:从我的视角看,《红楼梦》好在哪里?

《红楼》之美,在于时空的安排

有些作家可以做到扭曲时间,用文字将时间高度概括。而曹雪芹笔下,几乎没有时间、没有空间。

从《红楼梦》第一回开始,他就说自己写的是“假语村言”,故将“真事隐去”。

一本书看到最后,我们为黛玉哭悼,为宝玉伤怀,却始终不知是何朝何代、何年何月。

仿佛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红楼》,又仿佛任何一个时间都不确凿是《红楼》。

这才是曹公的高明之处,足以睥睨古今!

《红楼》之美,在于文字之好

《红楼》之美,先看文字之好。

从文字中,还能见人物之好。

且不说书中多少妙诗美赋,《红楼梦曲》、《好了歌》、金陵十二衩判词、林黛玉的《葬花吟》、宝玉悼念晴雯的《芙蓉女儿诔》、薛小妹怀古诗迷等......

就是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有一个“宝钗点戏”的小情节,便写得非常有意思。

宝钗生日,贾母叫她点戏,她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又叫《山门》)。

宝玉不知其妙,便道:“只好点这些戏吗?”

宝钗笑他孤陋寡闻,说他:”白听了这多么多年的戏了,竟不知道这出戏的好处”?

宝玉解释他不爱热闹的戏。

宝钗告诉他,如果他只听出其中的“热闹”,便是“不知戏”了,

于是就向他推荐了戏中的一支“填的极妙”的曲子,叫“寄生草”:

《寄生草》(山门)

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果然喜得拍膝叫绝,赞宝钗“无书不知”。

这一段,堪称宝钗老师的一堂文艺鉴赏课。

曾经自诩博学多闻的宝玉,一遇到宝钗,就如同下围棋时人类遇到了AlphaGo。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一任俺,芒钵草鞋随缘化”,

原来这出戏表面热闹,内里竟是对生命的大彻大悟。

经过她的一番点播,原本“不知戏”的宝玉顿时感受到了这出戏的精妙之处。

同时,也从侧面描写宝钗这个人物。

点出了她是真的博学。

和黛玉葬花时看到《牡丹亭》便“心身不自主”起来相比,宝钗的见识是否更显广博?

甚至可能是达到了宝玉、黛玉都未曾达到的高度?

点出了她是真的深刻。

人世间,所有的热闹,背后都是孤独。

所有的繁华,背后都有悲凉。

及笄之年(十五岁)的宝钗,思想已经足够深刻。

不仅懂戏,而且还品出了人生的况味、生命的悲凉。

小小年纪,如此通透,真不简单!

《红楼》之美,在于细节

木心先生曾说: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在于笔下的细节都是玲珑剔透,一痰、一咳、一物,都是水盈盈的。

《红楼梦》中的细节,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故事情节,都是那么活色生香,充满了烟火气和生命力。

木心还说过:《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就好看。

这话说得精辟!

比如这首《寄生草》词藻极妙,是否是作者原创,或是从明清他人的曲文中改编而来,已经不可考。

但是它由薛宝钗大力引荐,则大有深意。

因为这个小小的细节,让宝钗这个人物更加立体了。在此之前,我们只见其圆滑、练达、稳重、妥帖。

从这里开始,我们看到了她的见识之高深,心智之成熟,看到她的豁达、她的从容、她内心的强大、她对生命的感悟。

这首看似闲笔的诗文,放在这里却是刚刚好。犹如水草生在水中,如此浑然一体、自然而然。

同时,也让宝钗这个人物不负曹公的美誉——“山中高士晶莹雪”!

古今许多文学大师,对《红楼梦》的评价皆是不俗:

张爱玲说: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应当是“恨红楼梦未完”。

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流言家见宫闱秘事。

蒋勋先生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诗里闻歌,字里醉情。

感谢曹雪芹,人生的幽暗时刻,他用文字治愈了我。

感谢曹雪芹,他送了我一本品位极高、意境极美的生活指南。

从中我读到了诗,读到了画,也读到了禅,

从中我看见了美食、看见了医理,也看见了自己......

参考文献:

1、《红楼梦》:曹雪芹,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2

2、《文学回忆录》:木心,广西师范出版社,2013-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