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窦鸿志:回忆我的父亲吕二强

  我的父亲吕  我的

  
  我的父亲吕二强  
编者按:从即日起诗眼看世界将连载献县吕智杰先生的著作《我的父亲吕二强》,这是吕智杰先生根据其父吕二强的生平撰写的一部带有献县乡土气息的长篇著作。因为他既不是高官,也不是名人。吕智杰在书中说,他父亲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退伍后就职于献县水利局任水利局局长,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彪炳千秋的功勋。之所以要为他著书立传,是为了寄托他对父亲的思念。
作者以通俗的语言,平铺直叙的写法,记述了主人公吕二强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一段段平凡的经历,亲切、生动,栩栩如生的画面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揽全书而晓昔日献县旧事。吕二强出生于1932年,逝世于1990年。他的人生工作的轨迹,是献县那个时代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百姓生活的真实缩影。读后可感老一辈献县人为建设美好献县作出的巨大贡献。吕二强的业绩虽不惊天动地,但平凡而伟大,展现了他一颗金子般的心。这颗心一直向着党、向着人民,这颗心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他的一生就是共产党人践行自己理想和信念的一生。从吕二强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政清廉、秉公用权,为改变献县的贫困面貌,为群众利益奋斗的执着精神。今日的献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如果你想了解老一辈献县人的人生轨迹,就请各位和我一起打开吕智杰的《我的父亲吕二强》一书,走进老一辈献县人的精神世界。
我的父亲吕二强
吕智杰
第五章兴修水利

窦鸿志回忆我父亲

我在水利局工作多年,与吕局长朝夕相处的日子,让我终生难忘。他深谋远虑、不辞辛苦的工作作风,一直感染着我,影响着我。有限的纸墨,写不完吕局长在水利局辛勤工作的朝朝暮暮,只能把记忆深刻的片段写出来。

     总结过去 谋划未来

1971年,吕局长上任后,首先考察了我县现有的水利设施、配套工程和管理状况,查阅了大量的水利资料,进入角色很快。在工作上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业余时间他平易近人,与职工同乐;生活上,他关心职工、乐于助人。让我们在他身边工作的每一个人无不从心底佩服。

1967年海河枢纽工程的相继建成,虽然对我县防洪除涝、泛区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粮食增产、生态环境的因素仍然很多。

八字宪法,水字当头。为了给我县农业发展做出水利上应有的贡献,吕局长根据我县气候和降水规律、地形和地貌的特点,针对过去治水重排轻灌、重建轻管的现实,本着实事求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原则,认真听取科技人员的意见,放手发挥技术人员特长,大胆提出农田基本建设规划、设计改造方案。海河水利是一家,吕局长知道赵金铎同志是水利本科毕业,技术权威,能力强,在制定献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过程中,多次与他探讨。最后综合各方面意见,得出结论:要想完善我县水利设施体系,改变地上水排、灌现状,必须采取深沟河网化,水、田、路、林并举,支、斗、毛渠配套,桥、闸、涵、站配套,排、灌结合,强化管理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吕局长经过反复思考,周密计划,和科技人员制定出了我县农田基本建设的远景规划和近期安排,并及时上报了县革委和上级水利主管部门。这些规划与安排均取得了领导批准和支持。

县革委根据这一规划蓝图,从1972年到1979年间相继开挖了紫塔、中营、南庄干渠。沧石路北沟和段村、陌南、商林、小平王等干、支渠,并在这些骨干河渠上修建了一批桥、闸、涵、站。如:紫塔闸、中营扬水站、马兰闸、野马闸等不同类型的配套建筑设施。同时对多处低洼易涝地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从而形成了我县五河十堤,二十四条骨干河渠构成的排灌结合深沟河网化的管理体系。为我县农业发展、粮食高产、改变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发挥了很大作用。据1979年统计,我县引用地上水灌溉面积已经达到三十万亩。有些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那些年,吕局长以事实为依据,谋划水利事业,推进农业发展,工作卓有成效。他为献县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事业促进农业的发展描绘了详尽的蓝图。

      抓住机遇 水利大上

七十年代末,我县低洼易涝地域得到了治理,对泛区滞洪、泄洪、蓄水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安排,地上水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排灌相结合的目标。因此,我县深沟河网化水利体系已初具规模,并为今天水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南水北调,引黄入淀工程等。

七十年代,国家还是以粮为纲的阶段,要想发展农业,提高粮食单产,水利事业势必先行。可当时我们国家还不富裕,拿不出大量资金搞农田基本建设,国家出台了民办公助的政策。具体到水利,民办公助工程措施为:工程材料费由国家加上县自筹解决,受益社、队负担运输和出工等事项。水利局负责设计、施工和项目的具体实施。在政策的感召下,在县革委的大力支持下,吕局长抓住机遇,组织水利局全体干部职工,大干快上,掀起了一个大搞水利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的高潮。七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每年都有十几条干支渠开挖和几十座中、小,桥、涵、闸、站竣工。

那时的水利局院内,如同战场一样,后勤人员发料、送料、配模、弯筋、截筋,忙得不可开交,加工厂内运料的大车小辆,人员往来络绎不绝。工地施工人员既是技术员又是保管员,还是协调联络员。这样,节约了劳力,节省了开支,节约的资金更好地服务水利建设。吕局长更忙得非同一般,恨不得一个人分出几个身来。他一方面筹措资金备料,另一方面深入工地督查质量和进度,调解施工中地方和工地、工地和后勤、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各工地,在汛期来临之前峻工,以保证安全度汛。吕局长呕心沥血,亲力亲为,从不叫苦说累,难忘那几年吕局长每天都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憔悴的面孔。当时水利局的干部职工,见到他几乎都是同一句话:“局长你该休息一下了。”可他总是笑着回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无言以对,只好用勤奋的工作来支持他。

七十年代的水利局一年四季都忙,人不歇脚,马不停蹄。冬季测量设计,夏季防汛除涝,蓄水、抗旱,春秋两季住在工地施工。我县深沟河网化、排灌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的形成,体现了民办公助政策的正确性,领导决策的英明。这里面也凝聚着吕局长和全体水利干部职工奋斗的心血,水利工程为农业发展、粮食高产迈上新台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适应形势 由建转管

八十年代初,水电部长钱正英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水利工程的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来,使其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发挥更大效益。尽管在1972年、1975年县水利局分别制定印发了关于堤防、河、渠、闸、涵管理的试行办法,以及献县水利局工程管理的讨论稿,但这远不能适应水利设施管理的需要。吕局长深知水利是国计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和地方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勒紧腰带投巨资搞起来的水利工程,管理不好,利用不好,就是极大的犯罪。于是参照上级的指示精神,本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召开了局务扩大会议。充分发扬民主,让科技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谏言献策。吕局长综合了大家的意见,为加强工程运营管理,制定了以下措施并实施。

成立灌浆队。在得到县革委和地区水利局批准和支持的情况下,购置设备,成立了由30多人组成的灌浆队,魏广胜任队长,重点对子牙河、滹沱河北大堤进行灌浆加固。灌浆中发现滹沱河北大堤,紫塔西至枢纽节制闸段堤防问题严重,吃浆量异常大。为此,吕局长连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讨论研究,查找原因,写出书面材料,上报省厅、地局,引起了高度重视。经省、地、县三级水利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会诊,制定了弥补措施,及时施工,消除了隐患。

完善管理体制。按照工作重心转移的指示,为了让现有水利设施更好地为农业发展、国计民生服务,吕局长多次召开局长会和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会。研究决定对原有的中营、大过、紫塔、杨庄、野马、抛庄、马兰七个闸、站、管理所进行改革,具体措施有:

1、重新划分管辖区域,制定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

2、工作人员由原来的三到四人,增加到五至七人。

3.完善值班制度,随时保持局和各闸、站、所的通讯联络,安装了电话,订了报纸刊物。

4.建立管护档案。对辖区内巡查中发现的堤防、河、渠、闸、站、桥、涵破损、毁坏等情况及时上册汇报。局里根据档案和汇报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对辖区内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和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保证运行良好,防患于未然。

搞好综合运营。由于献县有水利枢纽工程和泛区三乡滞洪区,地理位置特殊,防汛抗旱任务艰巨,水利上欠账很多,造成综合运营中,资金缺口很大。为了搞好综合运营,吕局长多次向地区水利局反映职能转变中献县水利局所遇到的困难,并形成书面材料多次跑省、地水利厅、局,请求支持,得到了省、地水利部门的支持。争取来的周转金曾用于大过扬水站代料加工榨油,抛庄闸所建养鸡场,紫塔闸所建爆米花厂。为堤防绿化,在每个闸所都建了苗圃场,并且利用工程闲散地种菜、种粮。所有收益用于水利工程设施的小型修缮和提高所、站人员的生活水平。这些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也不同程度改善了水利局基层闸、站、所人们的生活。

改革传统工艺。我县水利配套设施,大都建在七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部分建筑属于砖木结构,尤其是小型闸门,以砖木结构为主,年久失修、木质老化腐烂,致使一些闸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因此,吕局长多次和水利工程师吴野渡(后来任河北省委常委、省纪检书记)交流思想,鼓励他解放思想,借改革春风,大胆搞创新。吴野渡深受激励,经过查阅资料,反复设计试验,成功创新地设计出了钢丝网水泥闸门,又和赵瑞生、芮炳江共同创新设计了扁壳桥,装配式空箱闸。不但节省了资金,而且设备耐久坚固这几项技术到现在还在沿用。

完善遗留工程。每项水利工程建成后,吕局长从不视为此项工程的彻底结束,总是不断地进行完善和配套,使其最大年限服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吕局长对每项水利工程的基本要求。在他心目中,节省资金,修整完善水利配套工程和设施,是一项永不停息的工作。因为赵金铎同志多年在海河指挥部工作,对海河遗留工程情况了如指掌,所以吕局长就完善海河配套遗留工程,尊重金铎同志的意见,放手让他协调指挥这些工程的实施。金铎同志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这些工程。

     工作尽职 体贴下属

吕局长任职期间,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对献县水利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为了献县水利事业,他付出了大半生心血。直到今天,我们这些曾经和他一起战斗过的老朽们,每当见到我们共同完成的那些堤坝,那些桥涵,那些闸站等水利工程工程,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老局长的音容笑貌,自然的想起他和我们一同忙碌的身影,想起我们在南庄儿大洼,一起搞农田基本建设的日日夜夜。

我县水利建筑设施和沟渠开挖,百分之七十是1970年到1979年完成的,吕局长是1971年担任水利局长的,在任长达十四年,他没因家务休息过一天,在他的日程表上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从1981年初到1982年末,吕局长带领水利技术人员,进行了近两年的水资源调查,从不放过一个细节,献县的地上、地下水资源分布,水质状况,包括子牙河、滹沱河、滏阳河的泄洪量、水质状况等。他都同技术人员实地考察。水利人的脚印,在献县这方热土上不知道叠加了多少层。1980年到1984年水利工作重心转移,吕局长积极按照上级政策,投入多种经营,利民惠民,他在我们眼里是一位亲民爱民,无私奉献,为水利事业鞠躬尽瘁的好干部。

吕局长对我们每个下属的关爱,做到了体贴入微。记得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家置办了小拉车,却没有做小拉车袢的材料。妻子孩子在家干活拉车,肩膀使不上劲儿,甚为不便。不知道吕局长怎么得到的消息,有一天傍晚,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小窦,我给你一件好东西。”我一看原来是尼龙布做的小拉车袢,当时我非常感动,连夜送回家中。时隔多年,那一幕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诸如此类的事,水利局的干部职工他大都关照过。我们共同的体会是,跟着吕局长干工作,虽然苦,虽然累,但我们心里踏实,心情舒畅。

吕局长就是这样一位好干部,他58岁就走了,真是应了“好人不长寿”那句话。我曾想:他如果活到现在才八十多岁,夕阳下我们有多少美好的话题可以谈及,我们会有多少温馨的回忆促膝交谈。倘若他还健在,他一定还会为献县水利事业发挥余热,“指点江山”。知道这些都不可能实现了,可我心里一直这么想着。

2017年5月18日

窦鸿志:原水利局工程师、农田股股长

吕智杰:笔名,仰周,号厚德斋主。1958年出生,河北省献县高官乡陈高官村人。从政三十年曾任献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主管统一战线、工商联、民族宗教、党外干部、侨胞侨眷、台胞台属等工作,后任副县长,分管工作涉及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安全生产、招商引资、土地环保、电力金融、公检法司、消防通讯、计划生育等。2012年任县政协党组书记,2018年退休后,继任河北省汽保协会名誉会长。其著作有《96.8抗洪专辑》《激战洪魔》《陈鉴修书法作品精选》《献县文史资料》《陈秀英影集》《我的父亲吕二强》《单桥文化》《厚德斋文选》等。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亲吕二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