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柬边境地区漂来上千无国籍渔民 越南总理作批示
在异国他乡生活几十年之后回到祖籍国会怎样呢?
近日,越南媒体报道,上千名从柬埔寨回到越南的侨民成为“黑户”,在西宁省越柬边界处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泥泞的小路的尽头,上百间用老树、破船改造的民屋歪歪斜斜零零碎碎的分布在位于西宁省新州县新城乡(xã Tân Thành, huyện Tân Châu, Tây Ninh)的油声湖(hồ Dầu Tiếng)岸边。这里就是从柬埔寨洞里萨湖(Biển Hồ)地区回国的越侨临时的聚居地。有的人回国7年了,有的才回来几个月,他们却有很多共同点:无身份证,无国籍,无房屋,无钱财……
4至12平方米的小屋,用木板、竹竿、塑料布简单的搭建而成,使得河岸这块地显得脆弱不堪。一些买不起“建材”的人家,索性将回来时所撑的木舟拉到岸上,以舟为家。有的家庭小孩很多,3-8平方米的床板或者竹榻成为四五个人吃喝休息的生活场地。
黄功台,70岁,带着全家近10口人来到这里三个多月了。他说,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父母一起到柬埔寨谋生,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子孙,全家老小都以打鱼为生。近年来,柬埔寨政府出台政策严控捕鱼,使得黄功台一家生活日益窘迫。
“有的人违反了政策就被抓了,交不起罚款只好坐牢了。鱼没打到反倒人被抓了,这日子没法过了,不如带着全家老小回越南呢!”黄功台缓缓说道。
黄功台一家人从柬埔寨洞里萨湖顺流而下,历时十五天,回到越南。他们选择在油声湖停下“流浪”的脚步,因为这个湖大,而且鱼肥虾壮,与柬埔寨的生活环境相似。
“没钱买地,所以全家就在湖边生活,方便嘛。涨水的时候,全家就往上搬。10口人,就2张木板床,倒也不麻烦。”黄大爷长叹一口气,望着即将淹没床板的湖面,面无表情。
没有电,没有干净的水,没有钱……这就是侨民们的生活。每天,男人们撑船到湖里打渔,能挣7-8万越南盾,女人和孩子们则卖彩票、养鸡鸭,补贴家用。生活用水,从吃喝到洗漱到拉撒,都用湖水。
每家少则三四个孩子,多则七八个。他们仿佛都一个样:黑皮肤,黄头发,整日在太阳底下暴晒,完全不去上学。他们一般三五成群,自己人在一起玩耍,当地居民不允许他们接触自己的小孩。
小钱、小都和小罗是亲兄弟,最大的9岁,最小的5岁,三人都在家做“帮工”。他们的父亲阿恩说,非常希望他们能够拿到身份证,能够去上学,以后进公司工作,不要走父母的老路。“以前在柬埔寨的时候,我们也让他们去上过学,但是学费太贵,家里太穷,只好作罢。现在我也想让他们去上学,但是家里这么多人等着饭吃,要是他们都上学去了,谁帮忙呢?”
除了会说越南语,越侨们没有任何身份证明。即便是在柬埔寨生活的几十年,他们基本上也就生活在湖边,不与其他人打交道。对他们而言,文字也好,身份证也罢,都是如此陌生。
黎氏香,43岁,归国2年。她表示,当地政府无法为她办理身份证,因为完全没办法查证她的出生地、生活地。“我们住在这里,谁知道籍贯是哪里呀,漂泊那么久了。我出生在柬埔寨,后来有了老公、小孩,从来没听说过身份证。现在生活在哪里,籍贯就是哪里呗。”黎女士哽咽着说。
据新城乡党委书记杨氏妩介绍说,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四家人从柬埔寨来这里,相关部门还没来得及处理,几天之后,立马就有上百户趁着夜晚到来。现在统计有352户,逾1000人。
“柬埔寨那边的生活太苦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顺流而下,回到越南。政府已经给他们发了救济粮,安排小孩上学。但是不管政府与学校多么努力,孩子们上学几天后就辍学了,尽管乡政府和学校多次出面挽留动员,但家里非要他们回去帮忙。”杨氏妩说。
新城乡乡长陈光毅说,政府曾指导侨民们回到越南驻柬埔寨大使馆办理相关证明,以便合法办理身份证。但是因为一来没有往返路费,二来也不识字,至今没有一户人家做到。当地政府刚在西宁省司法厅的协助下做好了统计,为广大侨民办理临时身份证。
“当地政府部门的计划已经做好了,正在呈送上级等待批阅。在越侨村出生的小孩,即便父母没有身份证,也是可以办理出生证的。”陈光毅说。
当地政府拟用公用土地为这些从柬埔寨归来的越侨修建百余所住宅,这些住宅将通电,并且紧靠油声湖,方便侨民打鱼。然而,陈光毅也不无担忧地说:“恐怕修房子的消息传出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侨民从洞里萨湖回到这里,压力大啊!”
他分析说:“政府出资修建这百余间房子还是可以的,但几万侨民闻讯赶来,我们原先的计划就全毁了。现在越侨村的治安已经很复杂了,要是人再多,就完全没办法控制了。”
当前,从柬埔寨洞里萨湖地区陆续回国的广大越侨依然过着艰苦的生活。7月中旬,越南总理阮春福签署公文,要求当地政府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融入当地人的生活。目前,他们都集中生活在西贡河上游地区的西宁省、平福省及隆安省的新兴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