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唐诗解读——杜甫之《法镜寺》

身危适他州,勉强终劳苦。
神伤山行深,愁破崖寺古。
婵娟碧鲜净,萧摵寒箨聚。
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泄云蒙清晨,初日翳复吐。
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
拄策忘前期,出萝已亭午。
冥冥子规叫,微径不复取。
注:
法镜寺;《西和县志》(1947年编):“法镜寺,在县北三十里石堡城西山上。”黄英《法镜寺考》(载甘肃《社会科学》1980年第4充分论证和肯定了县志的记载。法镜寺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石窟寺,约创建于北朝初期,遗址在今甘肃西和县北三十里西山上。
适:往。
勉强:勉力去做。“勉”“强”二字同义。
愁破;愁怀顿破,等于说解除了愁闷。
婵娟:美好的样子,在句中形容“碧藓”。
碧藓:竹子。
萧摵:树枝光秃。
箨:俗称“笋壳”,竹类主杆所生的叶。
回回:蜿蜒迂回,指崖下曲折的漾河。
冉冉:柔弱的样子,这里指雨中的松树。
泄云:出云。
翳:遮蔽。
吐:露出。
甍:屋脊。
炯:明亮。
户牖:门窗。
粲:鲜明。
策:马鞭。
前期:在前面的原来计划要赶的路程。
萝:莪蒿,这里指茎杆较高的草丛。亭午:正午。
冥冥:高远。
子规:即杜鹃,候鸟。即使在唐代,仲冬的陇南也无法见到子规。旧注认为:“子规春鸟,仲冬声闻,地气之暖使然也。”。实际不是这样。诗中用“冥冥”一词,意即诗人在玄想之中,仿佛听到子规“不如归去”的叫声。
不复取:不再取道,即不再循“微径”上山。
解读:
诗人路经法镜寺,被寺院附近优美的风景所吸引,不禁留恋忘途,行旅的困忧也为之一扫。这首诗写景细腻传神,虽隔一千多年,仍使人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开头两句,先叙述自己往“他州”的原因以及旅途的劳苦,从心情和肉体两方面为下文对法镜寺美景的描写作反衬。三、四句以“神伤”“愁破”对照,在没有正面描写寺院之前,先总提这里的景象给诗人的印象和感觉。诗人离开秦州之后,经赤谷说出了他的担心,过铁堂峡写出了路上的辛劳,到盐井抒发了他的愤慨,度寒峡说出了儿女的啼饥号寒。总之,国事家事个人的遭遇,使他无法排解身心的困忧。可是,一到法镜寺,却愁怀顿破。这里,用反衬的手法写出了法镜寺引人入胜的姿态。
接下来正面写法镜寺的引人之处。亭亭玉立的翠竹,在万木萧瑟的冬季显得格外精神。蜿蜒的漾水河,在石窟的崖脚下缓缓流去。夜里的雨水还停留在松枝上,拂晓的云雾虽使天色显得暗淡,但被遮住的旭日,终于送来了万道霞光。古寺悬在壁腰,高耸入云,那红色的屋脊,闪着光亮;鲜艳的门窗,历历可数。这一段由于观察细致,写得生动传神。竹子的鲜洁和草木的枯零,是冬季的景象;山绕回流,松舍宿雨,是寺前的美景;云雾合散,旭日复照,是早晨的风光;“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则是仰望所见。这些,不仅使人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之中,也使读者一饱眼福。
最后四句,写诗人留恋不合的感情。诗人以马鞭作手杖,搜奇览胜,以致忘了赶路,直到中午才从长满蒿草的小路走出来。这时,在冥想之中好像听到了子规的悲啼,因而没有登上那细小的山道,而依依不合地跟着家人继续南行了。
从全诗描写来看,杜甫并没有进入法镜寺。诗中的亭午,是离开法镜寺的时间。最后一句说“微径不复取”,“微径”是通向法镜寺的小路。不敢循此路上山,也是未进入法镜寺的证明。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D104杜甫五古《法镜寺》读记

    杜甫五古<法镜寺>读记 (小河西) 法镜寺 身危适他州,勉强终劳苦.神伤山行深,愁破崖寺古. 婵娟碧鲜净,萧摵寒箨聚.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泄云蒙清晨,初日翳复吐.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 ...

  • 陈二虎:古梓州,今三台,诗圣杜甫流浪心灵的栖处|大烟摄影

    孙英杰:穿过夜色的媚,凝结成永恒的姿势|一朵文雪儿摄影 文/陈二虎 图/大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这里因爱国大诗人杜甫避难,而拥有了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草堂. 当你踏上三台这片土地,你就仿佛嗅到勃勃 ...

  • H53杜甫五古《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读记

    杜甫五古<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读记 (小河西)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攲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

  • 唐诗闲读:“富豪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今天接着读杜甫的诗. 杜甫一生大概只有两段时期是衣食无忧或者说经济相对宽裕的:一段时期是他青少年时期在吴越齐赵之间漫游的时期,这个时候,他的父亲还有任上,他的生活是不成问题的,这就是我们总有一种感觉, ...

  • 看历史典故,读懂中华沧桑28

    看历史典故,读懂中华沧桑28 115.鉴真东渡 公元713年,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团来到中国,考中进士,在唐朝政府担任官职,唐玄宗赐名:晁(cháo)衡.同期唐朝和尚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丰富的 ...

  • 142唐诗解读——李白之《采莲曲》

    若耶溪傍采莲女, 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 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 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 见此踟蹰空断肠. 注: 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一带. 游冶:以观赏风光和纵情 ...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上)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3 唐诗解读——杜甫之《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 ...

  • 4 唐诗解读——杜甫之《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 ...

  • 5 唐诗解读——杜甫之《述怀》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 ...

  • 6 唐诗解读——杜甫之《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上)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

  • 7 唐诗解读——杜甫之《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