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中国人心理秘境3-中国文化的共同意识

中国文化有怎样鲜明的特征?中国的文化就是做人,所以中国人很讲面子。什么是中国文化的共同意识?在个人以外有一种更大的力量在控制着每个个体。言语为何难以表述集体无意识的感受?所以叫“大象无形”“大音稀声”。西方科学的核心命题是什么?人在大自然间中怎样获得更好的生存

画外音:《国学堂》闪耀流火盛夏(2011),探索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发现内心深处的国学宝藏,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带您一起探秘中国式心灵秘境

01

天人合一 大悲同体

中国文化所谓的“天人合一”现象,也有所谓“大悲同体”。所有人能感受到的同样的一种悲凉,这是中国文化一种很重要的观念。这观念正好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一起分享的所谓的'集体无意识'。

梁冬老师希望在《国学堂》里能有各种学科知识间的碰撞,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文化集体无意识是一个西方的概念,是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那集体无意识到底是什么呢?它如何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后来的像老子、庄子、孔子等又从各自的角度怎么看集体无意识的呢?

其实集体无意识更多是来自于一种思维范式,就是说象征意义是一个荣格研究的图腾--曼陀罗曼陀罗就是佛家里以心来扩展的事件。荣格在提出集体无意识以前,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每一天画一个曼陀罗

实际上荣格在创立自己心理学理论,和弗洛伊德分道扬镳的时候,是把东方文化融入了其西方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起源是来自于西方文化理性科学精神病学的发展。它是以西方文化为基石,主要是基督教还有希腊的文艺复兴、罗马的和日耳曼的秩序规则。

    西方心理学是在四大文化的基石上建立的一个理性的科学体制。从苏格拉底开始,对真理赋以真实和真理的时候,以后的西方科学一直是理性主义的。从西方理性主义发展起来的文化,它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科学,它是一个科学主义的,是一个技术的,是一个人类朝向大世界(自然界)的一个遵循

西方科学致力于:大自然间中怎么获得更好的生存。西方科学是研究大自然的,不怎么研究人类社会。西方当然也有研究社会的书,但非常少。研究社会不是精英分子干的。精英分子研究科学技术,发明灯泡、镭等都在专门地研究科学发明,研究宇宙、重力或者是加速度等等,包括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

西方的精英分子在搞科学技术,而东方的文化主要是来自于就是农业,农业文化就是一个本土文化,所以东方更具有象征中国的汉字本身是象征的。

集体无意识就是说,有一群人总是如此相同的方式来感觉事情的,他们似乎有同样一个结构,总是用同一种结构方式理解外部世界。

    集体无意识就是说同样的心智模式,具有相同性,或叫具有一种同质性

待续:乙.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3-中国文化的共同意识.乙.【中西方集体无意识】

02

中西方各自集体无意识的基础

人的思维受到语言文字结构的影响很大,西方人用英语来思考,东方中国人用中文来思考,因为人的思考模式最终要变成语言文字才行,才能表达,才能被理解

集体无意识就是有其象征意义在里面,比如说西湖,一到西湖如果是失恋的人到西湖,感受到的东西都会有相似性,因为西湖烟波浩渺,并且它又传承一个神话故事白娘子传奇。去西湖的男人,都渴望自己的太太又美丽、又能干、又善良、又温柔、且又另类。就是说往往集体无意识仿佛是被一个文化附贴的意识

荣格在研究心理学,提出集体无意识的同时提出大母神--西方人雕琢的妇女都是肚子很大、屁股很大,都像个容器一样,象征着母神荣格他研究集体无意识,从象征的语言开始,从每个民族的图腾开始研究:某些人在某种形态下会引发某种相似情感、情绪

比如说全中国的人,早晨起来一看见乌鸦在楼上飞,都觉得有丧事儿,觉得不舒服,这就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而李子勋老师个人理解集体无意识还是言语太深的一种感知方式。因为中国的语言文字很怪,跟世界的语言都不同,它是一个很特别的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语言是来自古代人研究易经的时候用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单音词来定的。西方都是多音节的字,英语一个词就一个字,一个句子就行了,morning(早上); 但是汉语要说早上就不能说“早”了,要说“早上”,是由两个单音字来构成的。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从古代构词学就引起了,刚所说集体无意识也是来自语言的。中国语言文字的构词喜欢用对仗式的构词法,所有中国有一个思维方式就是非此即彼,就是有个习惯地把事件是通过二分来处理的:天地、上下、左右、存在、阴阳等等。

所有构成词语,比如说温柔就对的是冷酷,总是有一个词来对仗的,这种对仗跟中国人的无意识里带来事件是二分的

待续:丙.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3-中国文化的共同意识.丙.【中西方思维方式异同】

03

中西方思维方式异同

这就是一个思维范式或者说思维方式。比如说有三个中国人(梁冬在其中)一起说话,有个旁人说:“梁冬,你真好!”另两个人听了就觉得好像说:“我们俩都不好。”他们这是自然感受的,虽然并没有说他们不好。但是们就觉得你的意思是说:“我们都不如梁冬好!”现在说梁冬好,就意味着其他两个不如梁冬好,这是一个中国人的自然反应的,可以认为是集体无意识的要素。

所以在中国人群中,夸一个人的话简直就是害了他,因为他很有可能会受到其他人的攻击。但是夸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外国人会说得很清楚,比如说自信,外国人说这个家伙自信是代表他在做具体一件事情是觉得他自己有把握就叫自信。

中国人解释自信就是这个人永远对任何事情有把握,是一个整体感觉。在中国如果我说你特自信,不是说其主持节目这件事自信,而是仿佛说其生活各个层面自信。其实自己觉得那么自信,自己很多地方都很自卑的

西方人觉得这很正常,因为我夸奖自信就是仅仅夸奖你在做节目这件事情的时候自信,也没说你谈恋爱自信。

西方人认为自信这个词是在特定的情景下产生的意思,不是对人的整体感觉评价的意思。而中国的思维范式就是整体的,从中国历史里可以看到这种文化——集体无意识它是慢慢发展的。中国朝代的更替总是对前朝的否定为基础的,比如说“火烧阿房宫”是因为汉对秦始皇(秦朝)这个前朝的否定,后面朝代一来就这样干

然而西方文化里面就很少这种全盘批判,它有几百年/几千年都可能在传承下来,它不是全部地否定批判,一定只是批判某一个地方,但继承更大的地方。所以到古罗马看到很多古迹保护得很好,没有人去伤害它。这是西方文化中集体无意识不是能够学习来的,它是西方人与生俱来的,这些与生俱来的无意识就是跟文化、言语、文字紧密相关的。

比如中国人说钢琴,中文里的钢琴就永远是钢琴,中国人说的都是实词和实指。杯子就是杯子,这是茶杯,这是黑色的紫砂 等等,汉语总是把表达的内容固定得很死。

然而西方文化里用的很多一个非实指的词,是一个情景的性质的词,如piano(钢琴),汉语翻译成钢琴,汉语里不能用钢琴的风、钢琴的温柔来表达意思,但在西方却可以用piano来表达,piano它是形容一种柔软特质的词汇,它是一个意大利词根piano词根是代表羽毛般柔软的性质,这种特征的描述。

所以在西方当一个人抚摸你的时候,你会说他像piano(钢琴)似的柔软的touch(触摸);触碰你就像微风一样温柔,都可以用piano(钢琴);如果在曲谱里用piano(钢琴),就是要加上弱音器;而这个词piano如果只用在名词位置上才真正实指钢琴的意思。而这个piano西方古代并不是现在指的钢琴,现在的piano不再是柔软的乐器了,现在piano是用来指钢琴。piano词不必要去改变其性质,只是它代表钢琴实物了。

然而在中国如果一个词是实词的,那他一直70%甚至80%都是实词一字一义,这是中国人太聪明的原因。中国人总是这样让世界变得太过复杂,要创造很多的词语,每一件事情或者事物都有一个专门的词来描述它,这是中国人的智慧。看过去读《康熙字典》就知道,有很多本就是读不完的,一辈子学词语都学不完的,后来这本字典才被废弃。其实中国的每个朝代,例如从清末开始就有很多词语/文字被废弃,因为其太过复杂了。

举个例子在殷墟所在的殷商时期,人们日常用五千个字;在现在互联网用一千个字,就可以在微博上横行无阻了;即使只认识150个字,就差不多可以玩微博了。

待续:丁.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3-中国文化的共同意识.丁.【集体无意识深入解读】

04

集体无意识的解读

国学堂记:产生于西方的集体无意识与东方文化中的大悲同体,具有文化意义上的联系区隔,这与各自的语言文化土壤紧密相关,语言究竟会怎样影响文化的解读?集体无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它在历史上有哪些体现,又如何在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

刚才李子勋老师讲到一个话题,就是说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是因为中国的汉字的结构当中,没有好坏,就是一样的,比如平时用的很多词:阴阳、男女等等,都是一个二分法的,所以令到中国整个系统里面有一种整体观念,自己要强的话,就意味着别人一定要弱,否则没办法彰显自己的强。所以引申到政治格局里面,就是说任何一个新的朝代都要否定前朝,所以中国历史一直以来就是要隔代修史。这样的话才能够显得比较客观一点点。

这就是一个国人在语言方式、文字方式而构成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代表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知觉感受,这些感受就形成了集体无意识,就形成了一种共识,一种共同的感受,就说共同在某种特征情景下会采取某种行为的方法。比如说中国人因为从秦朝开始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大家觉得所有的分裂行为都是错的、很可耻的;而且在中国繁荣的时候都是比较稳定和统一的时候,这就是中国人、东方文化集体无意识

刚讲到(西湖)的风景理论,就说自己处在风景里,就会受到这风景的影响。比如说来到了丽江就想谈恋爱,就是因为其莫名其妙地有一种文化传承,说这里是谈恋爱的天堂,虽然自己不想谈恋爱,去了以后看到女孩子都很漂亮,男孩子都很英俊了。所以有些时候集体无意识,是一个“场效应”,这个“场”也跟我们的文化有关联

所以说实际上所谓的中国文化就是说要自己有一种敏感地感觉到在个人以外有一种更大的力量在控制着每一个个体,就像过去佛洛依德说“冰山理论”。国学小课堂:佛洛依德,1895年在《歇斯底里研究》一文中提出“冰山理论”到的概念,认为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水面来的仅仅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就像隐默于海水下的冰山。而这无意识的部分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

    李子勋老师说,人的行为不完全是被自己操控的,而且是个被现实(操控)。比如说社会决定我们的行为

待续:戊.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3-中国文化的共同意识.戊.【集体无意识的影响】

05

集体无意识的影响

    梁冬老师集体无意识想问个问题:这个集体无意识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很多事情的?比如有人说自己一大群人的记忆被传承的,在人们的梦境里,会梦见一些其可能从来没有见过的,也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但就是梦里梦见了。针对这种情况有人认为是:梦里的事情就是跟其父母的一些经历,甚至父母的一些经历借由自己身体(精子或卵子)而不是大脑传承下来的。

其实人们能够感知的东西很多,但是能够讲出来的东西很少。人们可以用语言文字传承包括行为传承的东西是不多的,而人的内涵东西,实际上是一直在有信息出来的,跟不同的人在一块会感觉到不一样信息

比如说今天自己坐飞机靠着旁边一个人,自己的舒服与不舒服取决于边上这个人跟自己产生连接是怎么样的,如果那个人的身体自己没有连接或者产生不舒服的话,等下飞机的时候自己会觉得很累,觉得很烦、很乏味等。因为自己的能量被其消耗掉了,而且发现自己老想挤开他,跟其隔离着,自己觉得他任何声音都在干扰你自己,自己却无法说出来的,不知道怎么解释

当然要从中医(的角度)是可以解释的,就是因为每个身体都带着它的阴阳五行,带着自身的一个“场”,这个“场”会跟那个“场”靠不靠,有生克关系,是还是

所以集体无意识也是个说不清楚的,如果能够说清的可能都不是其本身【《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自己要这样的想,包括讲的言语的、集体的象征的、受到社会影响的无意识选择的方式,看起来是可以讲清楚的,但实际上集体无意识是一个生命现象

生命现象就是说一个群体的生命,有一个共振共享的东西,但是这些内容又不是人可以理解的,就是我们能够知觉的东西很少。人们知道的;知道的声音;知道的言语可描述的感受都是很少的,所以“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假设自己想把大海说清楚,会发现自己能够用的词很少,其实每个人描述出的大海最终都差不多,是因为有关大海的词汇只有那几个。再比如说中国人很幽默不像法国人那么的浪漫,是因为汉语形容女孩子的词不多,国人想浪漫,也找不到浪漫的词汇中国人描述一个美女,一般怎么描述?不知道怎么样描述得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出来,曾试图解释它,但是能表述的是五个手指。集体无意识实际上就是说在一个群体生命里面,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相似的感受,而不一定是行为。

感受就是像喝茶,比如说自己爱喝茶,能品出茶的很多味道来;而有的人把茶当水喝,觉得什么茶都是一个味,这就是感受的差别

再比如说要着重去研究群体活动里面细微的东西,在西方叫社会学社会学谈到关于怎么用谣言或者流言,不是谣言,谣言有点贬义了,因为中国总是创造贬义词和褒义词;而西方用这些词汇并没有考虑到其是贬义还是褒义,它只是来讲一个特征

我们不知道集体无意识是什么,也不知道一个群体的反应和感受在哪儿,但我们可以试探,叫探侦技术。比如自己要管理一个团队或者可以碰到一个问题,要考量一下团队的动力如何。从心理学中去管理一个团队,那就可以创造一个问题,虽然没有实际问题,还是可以制造一个问题,看看这个组织,这个团队会怎么组织来这个问题匹配,怎么让这个问题不干扰到我们的工作效率。或者有了一个问题,大家都在说是个问题,而作为管理者还要想,大家都说这是个问题,而自己要看一看这问题到底是怎么样影响到大家业绩的。

如果自己看不清楚是否有问题,就没必要去改变这问题,只是会保留这个问题;虽然大家可以认为它是个问题,合理化自己的问题,把这问题作为一个解释,但是如果这个解释能让企业/团队在发展,或者变得更灵动,组织更活跃。那这个问题是很好的,很重要的,就不是拿来解决的问题。

换句话来说,集体无意识是一个说不清楚的合场力。比如说新上演一部电影,也不知道这部电影会不会畅销,虽然其导演他过去是最成功的导演;其制片人是最成功的制片人,但是过去不能影响现在,其所有过去的经验都是用最好的方法去做,但是不一定在这一次就成功了。

这就是关于集体无意识在某一个敏感点,就是在混沌学有一个词叫做临界状态。这个临界状态在西方有一个词就是说,谁是产生雪崩压倒骆驼的那根稻草。这骆驼已经扛到某一个临界点了,这个时候再加一根稻草,骆驼它就倒下去了,不等于是这稻草把它压的,而是骆驼它过去负载了太多的信息了。

待续:己.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3-中国文化的共同意识.己.【中国文化的整体观】

06

中国文化的整体观

国学堂记:李子勋老师认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透射着鲜明的集体无意识特征,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整体观,直到现在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形成了个人与家庭伦理基石。那么,中国文化的整体观有哪些特征?在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中有哪些体现?

刚讲的集体无意识,就是说由于中国人作为一个族群几千年前就已经形成了,而且传承脉络一直没有断,都是同一群人的子孙后代一直在相处。尽管有不同民族的人加进来,而整个国人的集体是很完整的,其规模大,延绵的时间长。从而形成了一种自己觉得很自然,但从局外人看很奇怪的一种特质,一种身在其中的自己必须倍受裹挟的一种特质,这就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

再讲一个故事,话说当年的彼得·德鲁克,管理学家,写了本书叫《旁观者》。国学小课堂:彼得·德鲁克,当代国际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尊为“现代管理之父”。《旁观者》是德鲁克的自传,是他知识人生旅程的记录,书中每一组人和事都扣合着二十世纪里最重要的某些领域和特性,借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人难以想象内在精神

旁观者》中他说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游行,然后他自己就变成一个举旗的人,走在队伍的前面,一直在走,这个时候前面有滩水,因为大家都这么走过去了,他自己也不能够跳开,没有办法,“叭”得就踏到那个水坑里面,当时觉得很不爽,于是走过这滩水之后,德鲁克就把旗交给别人就走开了,他再也不参加所谓集体的活动了。

尽管一开始,他是想去参加这游行,去表达自己的某种诉求的,但是后来发现当他走在人群中,被迫某种节奏在走的时候,感到自己被这集体裹胁了,让他变得不再成为一个自由而独立的人。

于是德鲁克终生以追求成为一个旁观者为业,因此虽然他很懂经济,但是他从来不去炒股,也不去管理公司,而是一直在观察公司

待续:庚.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3-中国文化的共同意识.庚.【下不犯上诚实面子】

07

下不犯上、诚实、面子

反观诸如此类的故事,对于整个中国序列里的特质的认识,也许站在一个旁观者或者稍微冷静的角度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是什么样的中国特质。根据李子勋老师的研究,发现不管是自己还是所看到的不同学者,认为中国人有哪些特质集体无意识)很奇怪的? 中国人的行为特质很难说是奇怪的,而是说约定俗成行为方式

第一个,下不犯上,例如李子勋老师自己家族里是一个教育家庭出身的,有一条就是“下不能犯上”,就是说小辈对上面的尊重是肯定要做到的。一般来说对老师是上,对家长是上,对年纪大的是上,就是说自己要尊重别人,比如说有人不小心踩着自己了,不能够生气,在车上要让座,这当成是美德,中国的美德,这些都是到的

第二个,就是诚实中国人就是很讲究诚实,但实际上诚实是不可能的,因为从心理学讲,人不能说真话。为什么?说真话就会伤人,就会得罪人,因为你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不通过任何解释和修饰,就去影响别人,实际上诚实是不行的,但是中国文化里还是追求坦诚

第三个,就是做人和面子,例如中国历史上的一本《增广贤文》书,其中就谈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实际上对国学的理解,说到底中国文化终究就是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中国一辈子的精英分子都在研究怎么成为一个,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有怎么去帮助别人?如何去治理国家,叫做入仕,儒家文化是入仕,所以中国的文化就是做人,中国人很讲面子面子就是社会性人格,从心理学来讲面子就是自己在社会上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这是自己的一个社会性人格,就叫面子。所以中国人有时候就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实在属性,在这样一个中国文化传承里除了要面子以外,一个男人往往是需要有家持着的,李子勋老师家里就有四个孩子,孩子的名字取的很意思,大哥叫才”,二哥叫“希”,三姐叫“英”,自己叫“勋”。其中可以看出大哥一般要有才大哥在中国传统来讲是要持家,国人是尊求长子长子管家养老

    二哥是要出去为国家报效的,是要参军的,是要打仗的,因为留第一个男丁(长子)在家里养家,第二个男丁就是出去为国家去争取功勋

老三就要有一个艺即技术,要有一门手艺,要学会能够帮别人的忙等等的期望

就是说在中国集体文化特征里,对家庭成员排序老大、老二、老三都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家庭功能的安排,这跟西方是完全不同的。西方家庭角色是更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家庭给派生什么角色;而东方是一个家文化,就是感到羞耻的面子,不是一个人的面子而是家庭的面子

待续:辛.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3-中国文化的共同意识.辛.【从众·不求精确·心文化】

08

国人的从众、不求精确和心文化

第四个,就是中国人从众心理也是很厉害的,在中国文化里经常说“中道”,当然都是基于《中庸》这本书讲做人的,讲学问的。“中道”思想就是让人要取中,而不偏不倚。其实中国人很奇怪就是说中国的“中”,不像西方理解的,西方人会觉得中国人难道就是这样生活吗?其实中国的“中”是很宽泛的“中”,只要不做两个极端就行,都是中道

第五个,就是不求精确,中国古代讲时间只讲时辰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中国人不大讲时刻,更不讲分秒。这就是中国人西方人不同的地方,西方人追求很精确。

比如说德国人的精确,就是那德国奔驰车,德国机械师就说看汽车的指导书说,这个螺丝三圈半,就得拧三圈半,一圈,两圈,三圈,半圈。德国人不会去试紧不紧,绝对相信规则,就拧了三圈半,他不会去试一下还能不能拧,不会去试的,这样做就可以了。

中国人是拿着螺帽“哗”一转,转不动了,上扳手一紧,不会去数几圈了,不会去数的,中国人是差不多就可以。因为国人在时间感上,在很多观念上都是取中道差不多就可以,但千万别到两个极端。而汽车里的零件就是拧太紧了,汽车功能下降的,因为汽车运动需要有缝隙,螺帽和机件之间需要有润滑液渗进去,如果拧太紧了,润滑液渗不进去,就会摩擦,摩擦会形成金属疲劳

中国人的差不多就行的,不准确,不精确,而且不要是头,不要是尾,这也没有好坏。追求不精确,有宽泛的时候,大家都能活,而且很多事情比较圆融圆通了。每件事情都搞得那么死,肯定事情就没法做

所以说现在学校给学生成绩排名,考卷百分制把中国人搞得很惨,其实就是我们的心里不能接受百分计分方式。是因为整个中国人就是不适应这精确的标准集体无意识里就没有这种精确化的排名,就分几类就可以了,比如说优秀、良好、及格等或者甲等、乙等、丙等就行了;但是只要一精确,中国人都是有压力的。

比如说公司要求你必须在十点四十五分零三秒到会议室,那你可能很紧张从早上醒来就开始紧张,如果要求你差不多十点到十一点到就行了,那你就觉得很轻松。也就是说国人的集体无意识里,整个集体无意识里,对精确的东西是有一种反感,而且是把握不住

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种感觉的文化,是一种意象的文化,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更像是一群图像在流淌,不像是数字,不像是言语,因为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象形表意的。比如“闲”字就是门里面有一个人,靠着门就“闲”了,而“忙”字,就是+(丢失了)。

刚才举出的若干个中国人的特质里,第一个是要从上,就是尊崇权威。这是一种中国人的特质李子勋老师说有一回跟留洋归来的学者谈到,其对东方文化愤怒,认为东方有这些劣质感,因为其留洋太久,他习惯用西方的东西来看东方文化,其实他这是错的。他需要用东方视角来看东方文化,才能够中庸,才能够不偏不倚;如果用西方的理性主义解构中国和中国人,就觉得中国文化看起来不先进的,但是说实话所有先进的西方人都研究中国文化,比如说德国人都很喜欢《道德经》。

西方人现在也研究心学“心文化”。曾经提到心脏,现在的美国科学家已经承认,以心为中心的科学要远比以脑为中心的科学要高级中国人历来就是以心为中心的世界,比如说“心想事成”,都用来造词,不用造词。然而现在西方才知道这一点,就是说心脏它不仅仅是一个机械的,就是把血液打出来;现在西方人也认为,心脏才是思维的中心是大脑,心脏是大脑的大脑。因为美国科学家做了很多的实验,就是说一个人在一个房间里,给他声光刺激,给他奇怪的声音刺激的时候,发现改变快的不是脑电图,而是心电图。也就是说每一次脑电图发生改变以前,心电图已经反应了,说实际上是一个感觉器官

09

集体无意识的催眠

国学堂记:李子勋老师认为:东方文化的本质是做人之道,因此爱面子便成为中国人的社会性格。同时中庸之道的文化根基,也让中国人对追求精确难以认同。那么催眠又是怎么一回事?“盗梦空间”是否真的存在?我们的内心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刚从集体无意识讲到中国人的文化特质。中国人的文化特质里,因其是全身感受的,这种感受是无法精确化的东西衡量的,所以讲中国人不精确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贬义,甚至是一种褒义

接下来讲讲一个梁冬老师最关心的话题,那就是催眠。今天是讲睡觉,催眠是真存在的?有些人可以对整个集体进行催眠,整个集体无意识的催眠都有的。其实催眠核心来讲,就是说有一个观念不是你自己的,但不知不觉就到你心中来了,这个过程叫催眠。看过电影《盗梦空间》的,回顾一下他们做了很多名堂,搞了什么梦的几层结构,当然实际上梦是有结构的梦中还可以做梦

其实催眠很简单的事情,生活中的催眠无处不在。比如说最开始在楼梯口或在路边,看到一个怪异的东西(大花瓶,沙发或者椅子)放在那里,第一次感觉很不舒服,就是说觉得什么东西多了一样;但是经过同一个地方,走久了以后,就会觉得那在楼梯口或路边有个花瓶(沙发或者椅子)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这些信息自己已经不处理,哪怕处理了,因为它一直在那儿,自己也就接受了

但突然有一天这个电梯口的花瓶,沙发或者椅子)被拿走了,你会很不舒服。就跟它刚开始有一样的不舒服,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催眠移入。这个移入就是不知不觉未曾注意到的一个观念,成了自己的观念。其实很多讲课,上课就是这样,每个老师实际上都在使用催眠技术催眠有几个特征:首先,是在强调某一个信息的时候,他使用了赘述赘述就是不断提到这个信息,反复提到,这就是催眠的过程。第二,把这个信息放在最关键的位置,让其保留的时间最久。比如最后结束的时候说,'今天我要想说的一句话。'还有他故意对这句话进行批判,好像很愤怒的这句话,其实都是强化这句话。比如说'刚才我是开玩笑的.'其实就是说刚才不是开玩笑的。

其实催眠,平时看到书上的催眠和看到电视催眠都是表演的,是假的,不是真的催眠。那些只是利用了人生命的一种特质,叫歇斯底里的症歇斯底里的症就是催眠师当用一种赘述的语言和语调的时候,会让身体进入催眠师的一个节律状态。要催眠你,催眠师首先要跟你呼吸同步,要观察你的呼吸然后他试图悄悄地和你呼吸同步;呼吸同步的生命一张一合,他要跟你的呼吸同步。

同步时候的催眠师,先是让自己进入催眠状态催眠师跟你的身体都很近,他不会远远的催眠你,当然也有远远就可以催眠你的。但更多催眠师是靠近你,跟你身体有连接;他有时候会碰到你的肩膀,碰到你的手,他先跟你同步,然后他就开始把自己进入一个催眠状态;就是管状视觉,就是这时候,他屏蔽了所谓的外部,他关注的就是你和他,他尤其是喜欢看的你眼睛眼睛是一个能量流淌的地方,试图跟你连接,在这时候他内心在改变节律

你在某种场效应下就被感应了,这样你就可以放下来,放下来的时候由于催眠师要开始管催,催眠师要把自己处于这个状态,而且要有一个神入,就是盯着你的眼睛,在不停地暗示你,催眠师不是用言语的,你就感知到了。此时你的身体感知到了,但是你大脑不知道,因为你没听见,也没看见,但是你身体感知到了,是他催眠师的身体在释放这个信息。这个时候你就进入了跟他的同步状态,这就是心理学家惯常使用的催眠

而这种催眠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你被一个人说服说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新观念移入给你的过程;例如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带有催眠。比如说好老师你喜欢他,他讲的课你就学习得很快;有些老师你不喜欢,他讲的课你老就抵抗,他催眠不了你。同样你崇拜谁,你就很容易欣赏他的东西。但是过一两年,你就会觉得他讲的东西根本就不是值得我欣赏的,但是当时你完全意识不到,其实这也是一个催眠

中国文化里,中国人很多很长时间形成的共同意识;从这共同意识里讲到了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里,又讲到了催眠;从催眠里,和大家分享到了一个观念,就像《盗梦空间》一样,其实我们是可以借由某些观念的置换,慢慢慢慢的把自己脑袋中脏的东西不好的东西淘汰出去。不好的内容,给它化掉,然后装一些新的水,一些好的意识,良性意识,然后慢慢地你就变成是一个具有良性意识的人,具有这种意识雷达的人。

这时候你会发现满世界的人都很好,别人也是很美好的。因为你心里面有美好,所以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人,你的生活慢慢就变得幸福了。所以一个人的幸福来自于你是否开始建立起一种对整个世界的都是一种美好的期待,美好的自我内在。所以一个人要改变你的命运,就要从改自己的心智模式开始,从自己开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