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千年的星空和书迹:萧庆祥笔法探源学员心得与周秦文字临摹招生

书法写的是字,这个基本事实所蕴涵的意义已然被人遗忘。萧庆祥博士的工作让人重新想起这个事实,引人重新思考这个事实所蕴涵的意义。
“书”既是动词,也是名词。既是书写的动作,也是书写呈现的结果。书之所以为书,以及字之所以为字,起初本来是一件事情。仓颉所观天文地理、鸟兽之迹,既是文字创生的最初取象,也是书法之理的根本源头。
对这个根本原理的最简洁表述,就是《易经·系辞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但这个表述如何在笔法和文字学中具体展开,则非兼通书论和书写实践不能切身体会,非融会书法和文字学原理者不能近譬远引。
萧庆祥博士在古典书院开设的“笔法探源”和“周秦文字临摹”两期网课,使我看到这种融会书法和文字学、通达书论和书写实践的可能性。无论对于有志学书的朋友,还是对中国古典文明的根源有普泛兴趣的朋友,萧庆祥博士的工作都将是富有启发的。
他的第一期网课“笔法探源”已经结束,第二期网课“周秦文字临摹”正在招生(文末有报名链接),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参加。
下面图片中的二维码可链入第一期网课“笔法探源”的视频回放(可永久回放):
下面是第一期网课“笔法探源”的一些学员心得感想:
偶然的机会,在古典书院与萧师的课结缘,一开始并未对学院派抱太大希望,心想不过是学些技法罢了。听了20分钟后,暗惊:当今之世竟然有斯人、斯学!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也关注史前考古、天文历算、周秦文化与齐楚文化的关系、今古文经、文字学、西哲、美学、禅学等等,萧师对于书道的观照,整个的是在这宏大的格局中的,并且相当程度地贯通,我一听入心,解决了许多思而未通的问题。在我所了解到的先秦两汉文史哲研究领域,亦很少有如此胸襟、识见,更遑论已沦陷于形式分析的书画界。萧师由形探势,由势归气,由气悟神,由神返虚(创生一切“是”却不是任何“是”的“北极”),并且不是空谈,都落实在具体的笔法上。或能有一二领悟,则书写时因连绵如云出岫这高度的和谐而体验到的极喜,惟有习练者自知了。萧师的探源工作是全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书学上的反应,那就是我们怎么整合东方与西方、生成与构成、体验与思辨、真善美与效率、属人的灵慧与属动物的情欲、博雅教育与学科细分等等,所有研究先秦文史的都应该来学一学,所以对这个扁平虚无时代尚存怀疑、反抗的都应该来学一学。
张卓霖
关注萧老师的作品是在西安美院举办的一次展览上,展览中萧老师的一件草书作品是我最欣赏的作品之一,反复思考过这件作品的用笔和体势布局。后来我一直关注萧老师的创作和教学,看到萧老师所指导的天美书法毕业展做的非常好,就这样怀着对萧老师的景仰报了笔法探源课程。
笔法探源课程陆续上了几个月网课,看萧老师所写课稿和讲课状态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上一口家乡话则让我听起来倍感亲切。对于课程的内容,萧老师有一个很好的框架结构,对笔法发展的关系和理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课程中的“篆引”笔法和“简牍”笔法使我尤为受益。课程虽然有限,但是萧老师每次课讲的很丰满,本人也多次进行回放观看,反复体味其中的滋味。综合来说是一次很棒的体验,也希望后面还有机会向萧老师讨教。
孙建亮 西美书法学硕士
我与萧老师相识于微信,相识于一个崭新的屏幕阅读时代,一个快速阅读流量为王的时代,这个学习群里的朋友们也相识于这样一个时代。屏幕阅读的便利性使得我与萧老师可以经常互动,他总是很诚恳,知无不言,不走过场,他的书法同样不走常路,独辟蹊径。为人的诚恳同学们都能感受到,学习群里萧老师总是耐心讲解学生的作品,倾囊相授。屏幕阅读时代使无缘于学院派书法教学体系的书法爱好者们可以便利获益于萧老师的丰富经验和独立思考,其实,“学院派”并不适合定义萧老师的艺术风格和书学思考。在这个人人渴望挤占流量的视觉时代,“学院派”书法这一概念的能指和所指充满了混乱和歧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出身于正统学院训练体系的萧老师不仅在书写实践上是“反学院”的,而且在理论积累上也是“反学院”的,或者说,他是站到了千篇一律的并且被不断简化的学院书法体系的对立面,他在树立一种新的学院书法形象,一种不迎合的,不匮乏的,不扁平的书学体系。这当然很难,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野心和才华,课堂上萧老师已经展现了他的思考,无论是对蔡邕“九势”的解读,还是对德里达“延异”的思考,他已经展现出了不同于以往学院派书家的质素。这一课程不仅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是福音,对于广大的书法专业学生群体更是如此,在高等艺术教育的迅猛扩张过程中,弊疾丛生,大多数学校师资问题堪忧,网络的便利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问题,我想更多学生会因为萧老师的课获益。
孙恺吉 上海大学美术学博士
我是先和贾保荣老师学过《十七帖》,贾老师在朋友圈推荐的萧老师的“笔法探源”,就报名了,报名入群后,就知道了柯老师,又报了柯老师的课。
萧老师的笔法探源我学起来也觉得吃力,但我觉得就跟学美术的要学《艺术史》,学摄影的要学《摄影史》一样,学书法的一定要学萧老师的《笔法探源》,这样才对书法有全面的了解。才能知道自己学习的路径应该是怎样的。
其中“篆引笔法”的讲述对我影响最大,现在写草书觉得能通过“回互”连贯起来了。
无铜
回想起来,中国书画艺术的一些基本框架,在我之前的学习阶段中并没有完整建立起来。我最早学习的是素描色彩,那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拼贴式绘画,或者叫“塑造”。但是在学习国画和书法时,那些“塑造”却成了阻力,比如在面对一幅中国画或者古人的书法作品时,我会不自觉地用黑白灰、位置距离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面对一幅山水画,会不自觉地分析体积感,甚至是“线条”的位置分布规律。即使知道这个方向体会不到古人的深处含义,但却不知道如何用中国传统角度理解书画。
我很幸运能跟随萧老师的网课学习,萧老师的网络课程非常系统,完全是根据学生实实在在的需要安排课程,另外,萧老师在讲课时信息量非常之大,很难想象全部是提前备好的内容,有些极为精彩的内容更像是萧老师随着笔端生发出来诉之于口的,大量的示范以及生动的讲解,让我做了笔记但感觉还漏掉了内容,再看一遍时,果然又有新的发见。网课课程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状况选择回放,反复揣摩学习,不会因为老师讲授时没有听懂或者笔记来不及记而漏掉部分内容。
我本身是山水画专业,但只要还运用笔墨,要求笔墨,对待书法就必须要像对待画画一样深入学习研究,毕竟中国画最重要的最鲜明的旗帜就是笔墨,笔墨是无声的,人们不能轻易运用它而产生了诸多误解;笔墨是强有力的,是人人皆有可能运用的,有内质的笔墨是感人至深的,笔墨又是有声的……所以,让我们一起跟随萧老师的课程,体会书画艺术的魅力并不断进步吧!
美院山水研究生在读
我的整体感受,是萧老师“笔法溯源”,沿近四千年的图像、语言和形迹线索,一路而下,周秦汉唐,循环往复、包裹周备,是自成逻辑闭环的廓大体系。课程前后共十讲,尽管前几讲理论艰深,我消化起来非常艰难,但往后越听越顺,到第十讲戛然而止时,竟有意犹未尽的怅然。
赞美的话估计大家都在说,我就不再多说了,说三点遗憾吧:
一是课程中听的过瘾,和同学一起请求萧老师再加讲一节关于沈曾植、王籧常、黄宾虹、井上有一近现代诸家的课,当时萧老师答应过,但后来一耽误就漏掉了。
二是萧老师的这个系列网络课程所在平台不能永久回放。(按:直播在钉钉进行,系统保存视频一年。视频回放会后续上传到荔枝微课,可以永久回放。)
三是开课前,我发过几个朋友报名链接,结果没有一个来响应,包括这次的周秦文字临摹,也是如此,这第三个遗憾算是替他们遗憾吧。
李瑞生 自由艺术家
我的感受有两点:
1、我还需再学一遍一期,因为我感觉萧老师讲的比较高深,我没懂的还很多。
2、有面授机会就好了(按:以后会请萧老师来书院做线下课程的)。
陈淑娟 自由艺术家
我曾经自学过一年半左右的书法,临《石鼓文》、《石门颂》、《龙门四品》等,杂乱而不得法,并细读了民国时期陈康先生的《书学概论》。随后在带小孩儿参加少儿书法班之后,受到了叔娟老师的指导,有了一个明显的思路上的改变。此后也听了一部分柯小刚老师、孙茂博老师的网络课,也觉得很受益。这几位老师都是开诚布公的讲授,人格的魅力形成了鲜活的形象,对学生产生影响。对萧冰石老师的课感兴趣,并且报名,是因为他的《笔法探源(用笔探源、用笔十讲)》课程大纲吸引了我,一看就觉得很有吸引力。第一讲课后我很受触动因而提问:“人感受世界的方式,是否可以理解为气与气的碰撞?”萧老师回答说:“气聚为物。气与人也是一体的,只是气的不同状态,相互转化也相互流转,就像汉陶俑四肢指向宇宙。这种理解宇宙的方式本身就是美学化的,一种在有限空间里对无限的向往,充满想象,也充满积极的心态,简直就是高级的观念艺术。” 此后的几讲中推出的河图、洛书、式盘、篆引笔法、简牍笔法、九势、时间创构空间、章草与简草、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都在溯源之中与之后的路上顺利展开,往下推,觉得各有精彩之处。萧老师的课讲的有激情,信息密度大,值得回顾与反刍,对像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也很具挑战性。但也只有在溯源之后,“低头饮泉水一滴,已可尝知出源头活水滋味(张文江先生语)”。所以这门课的意义也由此得以凸显出来。
陈炜
萧老师的《笔法探源》课刷新了我对传统书论的认知,或者说纠正了我对古代书论字面化的理解。原来书论中那些关于“气”、“阴阳”、“形势”的术语、观念,不仅仅是抽象的形容词,更不是简单的通过“类比”、“臆想”就能够体悟到的,这样的方式最终只能走向虚无和虚泛。通过萧老师的讲解,这些术语都具有深刻的“原意”,是切实有所指的。如课程中萧老师讲到的“天极崇拜”、“勾勒相生”、“左旋右顾”等等术语,都具有极强天文知识背景,书写中的笔势、字势与行气与此息息相关,书论中的很多概念恰恰是对这些“原意”的投射。萧老师的论文《“形式”考》同样带给我很大的触动,正是出于对这些日常词汇的习用不察、漠视与曲解,障碍着我们对于传统书论的认知。对概念、术语的穷源析理,才是我们能够真正深入理解传统从而开化出自我风格的途径。期待萧老师再出硬实力的干货!
刘大为 华师大书法学硕士
与萧老师相识已四年有余,此前多次向他请教书的相关问题,萧老师看问题入理至深,每次都能讲到事物的根本。去年曾特意从成都跑到天美向他请教,萧老师慷慨相授,回来多日消化琢磨,终究碍于距离远,没能系统学习而惋惜。
当我听到萧老师要开一门“笔法探源”网课时真有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萧老师追踪溯源地探究了书法的本质问题,剖析了篆引笔法和简牍笔法的互相规约作用, 以蔡邕《九势》为中心,阐释了从用笔论到笔法论,从古质到今妍,从气满到笔势再到重形的变迁,这亦是书法由实质内涵向虚泛审美方向的转变过程,并进一步解答了书法当中的相关术语以及不同书家受不同时代因素的影响、对书法某一方面的理解和认识,是为学书之要害。对于书法的学习应该尽可能地找到其艺术之源,传统书论的深度挖掘是其中之一,于我看来,理论的高度认识当然必不可少,重要的是在实践临习当中去消化去验证才能更加深刻,从而也会有意外的惊喜和发现,应努力找到即有古法又能开阔自我的习书境地。在古代,学术和艺术主要以师法和家法代代相传,关于笔法的传授和其中的奥秘不胜枚举,书法如何用笔是每个学书人孜孜以求的不二法门,而今萧老师愿意倾囊相授,真是学书者的一大福音!课上第一次听到书法背后有个巨大的宇宙体系;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文化断层所导致笔法的断裂;第一次透过教学示范真切地体会到书法带给人的感动……我为自己得一良师引路而欢喜,更为萧老师为人为学的真与诚所动容。
孟大江 川大书法学硕士
老师“笔法探源”的课真的让我感触特别深,刚开始的时候尤其是第一,二节课听的有点吃力,后面反复听,听的过程中再自己反复琢磨,才能慢慢理解其中道理。但往后越听越有趣,每一次听都有新的理解和感受,虽然说在实践中还是存在比较多困难的,但是起码意识上是有所转变的,虽然是书法理论,但是于我自己而言对于问题的思辩意识上也有很大帮助。老师讲的笔法探源不单单是从这个方面去讲,还是那种可以让人发散思维去思考更多问题的课,真的有种由衷喜欢,虽然课结束了,但我到现在还会听。还意犹未尽。觉得还能从中再发现更多不同的思考。不单是书法,对于绘画我感觉也特别能有所新的体会。虽然还是写的不太好,但是我会尽量去尝试和探索的。
美院写意人物研究生在读

下面是招生中的第二期网课“周秦文字临摹”的简介和报名链接:

上课时间:

2020.10.30-2021.03.26

每周一次课,共20讲,每讲2小时,共40课时

每周五,晚上19:00~21:00

(每周一节课,如有特殊情况会提前通知调整)

学习方式:

钉钉群内,在线直播

直播课程可回放一年

专属学习群,老师在线交流

课程费用:499元/人

(原价1699元,现价为古典书院半公益低收费)

报名方式:

点击下方图片,

直接进入古典书院微店小程序,

在线报名并交费。

交易担保 同兴古典 点击报名 萧庆祥博士周秦文字临摹课程 小程序

报名后请务必添加古典书院-以明,

微信号:gdsy-zzt,

以便进入微信学习群

微信学习群为日常学习交流使用,
正式课程将会在钉钉直播进行(直播可回放)。

点击上方图片,亦可直接进入课程报名页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