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出自李白<夜思>的唐诗,千百年来不知道印染了多少漂泊游子的乡愁.  
  我的家乡---北村,是潞城市西部的一个小村子.我看史志记载,此地古时隶属于韩国,而史志上关于北村的有文字记载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当时,大将军霍去病在对匈奴的决战中获得决定性胜利,一位有着赫赫战功的将领受封赏于此,当时,在山西同时涌现出几个优秀人物,他们是:大司农郭全,并州牧郭及,上党太守杜秉.庶民常惠随苏武出使匈奴有功,返汉后官拜右将军,受封为并州太守.几个社会上层人物的同时出现,使得散居山西各地的郭姓,杜姓,常姓得到强势发展和有机聚合的历史机遇.  
   公元119年,西汉对匈奴最后一次反击战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民休养生息,<推恩令>把许多地广人稀的地方交给太守和州牧开发,并允许这些官吏把自己开发的封地传给子孙,于是,各地太守和州牧闻风而动,并州太守常惠,并州牧郭及与上党太守杜秉分派族人带领退役老兵在山西封地范围内插立旗号垦荒屯田(唐朝名相杜如悔为杜秉后人),我的家乡由于在当时风景怡人,土地肥沃便成为重点开发地区(这点后面我还要提到,有史为证,),所以,直到今天,村子里主要仍为此三大姓氏,根据村西头龙化庵(建于元)的残碑记载:至元代时北村共社六个宗社:北社,南社,西社为郭姓宗社,东社,中社为杜姓宗社,西南社为常姓宗社.此时"三郭二杜一常家"的轮廓基本已经十分清晰.不过,可惜的是,据<明史.东厂>记载,永乐三年,统治集团实施机构改革,废除了中书省和臣相制(常姓官僚集团领军人物为开国大将常遇春及其后人),常姓官僚集团受到沉重打击和排挤,各地常姓官僚名门望族也受到株连,加之当时明朝正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因此山西常姓大多被遣送至边疆地区,所以,这就造成了北村常姓族史虽长,人口却相对偏少.此外,我分析过,按照史志推测,北村杜氏应源自河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