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其实都讨不到自己的人生,优秀口才让孩子勇敢说“不”
生活中,似乎总能遇到这样的孩子,他们因为爱谦让、优先考虑他人,被贴上“善良”、“听话”的标签,他们甚至以“讨好”的姿态与他人相处。更让人心疼的是,这样的孩子尽一切“讨好”他人,唯独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讨好型人格”的养成,究其原因,多与童年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和环境有关。而“好孩子”标签,反而掩盖了他们最真实的自我与需求,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性地迎合他人忽视自己。
在心理学上,将讨好型人格更直接地称作服从型人格。孩子不敢反抗父母,久而久之形成了服从的态度和性格,进而在社交生活中,为了讨好他人的情感,不惜牺牲自己的情绪,甚至放弃尊严迎合别人的需求,这是一种极为不健康的心理习惯。
之前,在一档综艺节目中,知名作家蒋方舟一段关于“讨好型人格”的分享引发了网友热议,她大胆承认这是自己28年来的最大“弱点”,可直到去年才发现。
起因是有个朋友问她,有没有跟任何人产生过真实的关系,就是可以和这个人争吵,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给对方的那种关系。蒋方舟用这个标准来打量自己,很遗憾地发现自己没有。根本原因在于,她不会去和别人产生任何的冲突。
无论是普通的人际交往,还是在亲密关系中,她总是尽量避免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害怕起冲突,害怕让别人不高兴。这段分享在网络上引起很多朋友的共鸣,大家都纷纷表示中枪。
其实,蒋方舟的故事也是现在很多“讨好型”孩子的真实写照,如白纸一般纯净的孩子也会成为讨好型人格吗?
答案:是的。
虽然每个孩子的行为表现程度不同,但“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基本会表现出5个共性特征:
胆小、自卑、敏感,行事小心翼翼。
过分乖巧听话,总优先考虑他人感受。
善察言观色,总被大人的情绪所控制。
爱道歉,不争抢,不敢拒绝他人要求。
无主见,做事为了博得大人关注赏识。
社会中,有很多人都属于“讨好型人格”,这样的人非常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吸收能力大于辨识能力,非常在乎旁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于对自己坚信的理念会因为别人的怀疑态度而产生动摇,觉得“会不会我之前坚信的都是错的”。从而大大影响自己的判断力和执行力。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纯粹的,高兴就笑,难过就哭,累了就睡,喜欢就要,不想就拒绝……虽然我们不能完全不在意他人的感受,但是每个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要能够认同自己,够自信,拥有判断力和决断力,这样才能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
口才星通过学习让孩子可以自信的上台,做精彩的展示、并且仪态大方、语言流畅,达到敢说、能说、爱说、会说的能力。让孩子们眼睛会说话、语调会唱歌、动作会舞蹈。通过儿歌、故事表演,培养孩子讲故事、表演、朗诵主持、口语交际等各项能力,让孩子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