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元凶导致小米手机走下神坛,2017年能逆袭成功吗?
小米从创立之初到如今的高速发展,真可谓是羡煞旁人,2016年已经过去了,这一年可以说是小米手机走下从高速发展到走下神坛的一年。虽然小米已经在尽力挽回了,但是还是没赶上线下实体店的换机潮,如果说2016小米的失败,那只能说是线下布局的失败,败给OV漫天铺地广告的失败,但无论如何小米依旧是线上销量的霸主。其地位依旧很难让别人撼动。
根据著名的调查机构IDC公布的前三个季度的数据,小米在国内市场,小米手机第1、2、3,这三个季度的销量分别为1310万、1050万、1000万,共3300万。再加上还没出炉的第四季度和海外市场销量,可以预测到小米手机2016年全年销量在6000万台左右。而小米手机2015年销量超7000万,2014年销量6112万台。可以说小米的销量是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
这也意味着,小米手机的年度销量不及去年,和前年差不多,首次出现下滑。为什么会这样?
两大元凶导致小幅下滑
两大元凶之一:行业增长趋势趋于稳定
手机厂商的销量和行业趋势息息相关:随着国内手机市场销量的日渐饱和,小米手机的销量下滑。小米的销量也不例外地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也是小米手机销量下滑的其中一个因素,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小米的特色和行业趋势息息相关。
小米手机最大的特色就是:性价比和互联网渠道,小米也是借助这两大特征从创立之初就可以实现快速上涨,但是的智能手机市场特征:智能机的换机潮,安卓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的时代,小米主打的性价比成为了小米手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是通过互联网销售手机,当时线下渠道的缺乏,小米可以通过物流快速的渗透到全国范围内。
两大元凶之一:小米的线下渠道建设起步较晚
会看2016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主要特征是现消费升级和渠道下沉。OPPO和vivo取代了小米和华为,成为了这个市场的宠儿,二者的快速增长,无非益于其线下广大的分销网络渠道,也得益于时尚化的定位,在手机代言人方面和广告赞助都下血本,OPPO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也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小米2016年销量的下滑最重要的因素:小米的线下渠道建设起步较晚,错过了三四五线城市的换机潮。
雷军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今天复盘来看,小米线下渠道做晚了,今年做的事情,应该在前年年初开始干,但那个时候我们还在为产能发愁。”不仅如此,雷军还低估了一点,“尽管小米跑得已经足够快,但市场留给小米的时间没有预想中的长,另外,三四五线城市的换机潮小米没有赶上。”
OPPO、vivo两个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月上升,得益于每家手机厂商在全国的门店和专柜的数量都在20万家以上,这种高密度的线下实体店,对于小米来说是非常需要的!
但是在消费升级方面,用户在购买手机时品牌和品质取代价格,成为促成消费的关键性因素。小米的性价比从此被打上LOW的标签,不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对此雷军也表示很无奈!
根据觅范研究院联合GfK的校园群体智能手机消费者调研报告,小米手机在校园存量市场占有率很高,但满意度却最低,品牌处境比较尴尬。
小米手机品牌未能在消费升级之前完成口碑的积累,有媒体认为,红米在总出货量中占据了相当比例,拉低了小米品牌。就连雷军自己也认为,“我们没有处理好小米跟红米两个品牌的区别,两个品牌太近了,这一点是我们初期没经验。”
线下渠道覆盖率低,是小米销量下滑的最为重要的元凶。小米手机对此也加大了线下小米之家的普及。随着小米线下渠道小米之家数量的增加,补齐线下渠道短板的行动,虽然慢了半拍,但并不晚。
小米手机销量下滑,就真的代表小米手机不行了吗?此言为此尚早。小米手机虽然遭遇天花板,结束了高速增长,但客观来看,小米手机在行业中依旧非常优秀。
第一,小米手机仍然是国内销量前五名,如果不和过去相比,这仍然是一份漂亮的成绩,也能证明小米仍然是国内一流的手机厂商。虽然小米在渠道和品牌方面存在相对短板,但小米的综合能力仍然不容小觑。
2017年,小米手机的分水岭
在2016年销量下滑的背景下,2017年对小米来说至关重要。2017年可能发生的三种局面:继续下滑、维持现状、向上突破,一旦最坏的结果发生,或将意味小米开始走下坡路了。2017年俨然成了小米手机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