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记忆——村中那棵元枣树,那挂老钟

文/冯兵绪

近日有友友问我:“冯哥,我知道大枣就是红枣。听说还有黑枣,黑枣是啥样的?”我给他传去了一张黑枣的照片,友友才知道啥是黑枣。

在我们邢西山里,黑枣就叫元枣,是用来嫁接柿子的砧木。也就是说,柿子必须经过元枣树嫁接上柿子码,那样才能结柿子的。

依稀记起以前村子的中央,就有一棵又粗又高又大的元枣树。大概现在五十以上岁数的人还有印象。

三十年前,村子经过翻修改造了,这棵树永远见不到了!

当年这棵元枣树就长在西沿门廊与场嘴儿的交界处。西沿门廊属于南街,场嘴儿属于上街了。

当年从村东皋券门下通过,转向北走一段,再向西走,就是西沿门廊。再转向西北向,上一个徒坡儿就到北羊圈,从这里北行就走向洺水村了。从这个徒坡儿半坡儿上西拐,就到上街了,向南就是场嘴儿。

站在场嘴儿边,几乎就可以看到全村了。而场嘴儿与西沿门廊虽交界,但有一楼房半高的落差。这棵大元枣树就在这个落差的半中间。

这棵元枣树大约有两个大人才可以合抱。当年我和虎子、林子、东子四人试了一下,我们四个人才勉强合抱。

这棵树生长极是旺盛,枝枝丫丫四下开张,如一擎大伞。特别是夏天的中午,树下坐满了吃饭的人。特别是妇女们,大中午就在树下纳鞋底,做针线活,那笑声穿过树梢,直冲云霄。

这棵树上还挂着一挂老钟,是村里每个生产队社员们下地上工的号令其实这挂钟只是一截当年抗战时兵工厂留下的一段道轨,长不过一米,一头用铁丝穿过道轨上的一个孔洞,悬挂在树上一粗枝上。

每天早上六点,夏天中午三点,村大队长就会及时地敲响这挂钟,社员们就会及时扛上家具,走出家门,来到大街上,听从队长安排活计。这钟声也是我们孩子们上学的号令。

每天清晨钟声一响,孩子们也会随着大人及时起床,生火热饭,及时上学去。我是六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这钟声从我记事起就响荡在村子上空,一直到包产至户才消声灭迹了。这挂钟,也算是为村里人尽心尽责了!

这棵树上常有鸟雀落巢,特别是喜鹊在树梢顶上落下了几个又大又高的窝儿,每天清晨天还不亮,就听到它们喳喳喳的叫声。

我们几个伙伴试图上树掏鸟雀,去树下转悠了多次,由于树身太粗,难以搂住,实在上不去。可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们四个人又来尝试了。
虎子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蹲在树下,让林子踩在他的肩上,我和东子在两边护卫。虎子慢慢站起来,我们扶着林子,这样正好可以让林子用手抓住了树身上一粗枝子,林子一个大翻身,终于爬上了这棵树了。
之后,东子踩着虎子的肩膀,我在一边护着,林子在树上接着,连顶带拽,把东子也推上了树。
之后,我蹲在树下,让虎子踩在我的肩上,我慢慢搂着树站起来,把虎子顶起来,树上的两人再抓住虎子的两手,也把他拽上去了。

剩下我该怎么办呢?林子想了个办法,他们三人解下了腰带,拴在一起,把一头扔给我,另一头绑在树上,让我抓住一头向上爬,待他们能够见我手时,再抓住我,拽上去。这办法满不错的。

可正当我抓着腰带,凝神聚力准备上树时,“好小子!你们上树干啥?”一声吆喝吓了我们一大跳,我一惊,不由地松了手,回头一看,是村里的医生冯大爷。姥姥家与他家相邻不远,我还是与冯大爷比较熟的。

他们三人吓得一句话也不吭了。“小子们,这棵树是俺家的,这树上的鸟窝也是俺家的,你们可不能随便去破坏啊!等这些鸟下了蛋,再去掏下去,煮了让你们每人吃俩,沾不沾?”

平时大伙最怕医生冯大爷,因为一难受,准让娘去找来人家给打针。这谁不怕疼?我们无话可说,他们三人只好乖乖地滑溜下树来。

待他们三人刚到树下站定,只听冯大爷大声喝道:“你们四个人到药铺,每人打一针不能上树的药!要是不去,就去找你们老师来指教你们。现在就走!”说完,冯大爷头也不回,倒背着手先走了。

我们四人面面相觑,“那我们是去呢?还是偷跑掉?”林子先开口了。“那人家告给老师了,咱咋办?”东子眨巴着眼问。

“咱还是去吧,千万不能让老师知道了,要不,我们可就毁了。我给冯大爷说说,每人打半针。”

我总去冯大爷家听他讲故事,没那么害怕他,伙伴们都知道我讲给他们的故事都多是从冯大爷那里听来的。

我们四个伙伴,只好无精打采去到药铺。一进药铺,没想到冯大爷每人给了我们一个药盒子,这可是放石笔的好文具盒啊!

大伙儿都知道,一般情况下,这可是一盒难求的。这让我们大吃一惊,不知怎么回事了!“小子们,以后可不能爬俺家那棵树了,多危险呀!

以后不上俺那树,今儿这事也不给你们老师说了,秋天还让你们吃元枣,怎么样?”

给了纸盒子,就让我们高兴坏了,并且还不给老师说了,可把我们乐坏了,林子首先保证不再去上那树,我们三人也忙不跌地保证不上树。

这一风波总算过去了,冯大爷还真是没给老师说。但我们之后也没再有上这棵树的非分之想了。那年秋天,冯大爷真的让我们吃了元枣!

到了1987年,全村进行新农村改造,老房子都掀掉了,重新布局,盖起了新村。随之,那棵粗大的元枣树也随之腾了地方。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我家的那座老旧楼房至今仍在。但只能做做参照物,回味当年的那片老地方的样子了!

(0)

相关推荐

  • 一棵树给我的感悟

    我面对着萧瑟秋风中的这棵树. 这是一株白杨树,是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中极力夸赞的白杨树. 时值深秋,它的茂密枝叶早就在秋霜风剑的砍削下变得稀疏.但是,在寒意阵阵的秋风中,它依然是枝叶婆娑 ...

  • 贾志红|桉树林

    桉树林 文 | 贾志红 散 文 上午八九点钟的时候,我想到桉树林里去走一走.不是远处的那个大桉树林,是离我较近的一片小林子.虽然红土路那边的那个大桉树林更有国内北方白桦林的韵致,但终究是太远且偏僻,我 ...

  • 冬果两食

    肖复兴 一 小时候,入冬后,常吃的果子,不是现在的苹果.香蕉.梨之类.那时候,香蕉少见,苹果和梨还是有的,只是比较贵,买不起,很少吃罢了.常吃的是黑枣和柿子.这两样果子很便宜,而且经放,保存的日子久, ...

  • 山南张庄的初秋

    山村的空气是绝对的,不管山下有没有雾霾,即使像这白露之后的风中没有雾霾的日子,打开车门的呼吸到第一口山村的空气的时候,也依旧会有一阵令人喜悦的纯净感.这让人再次意识到山下的世界实际上是一片污浊同时,也 ...

  • 诗评•黄平子读四面来峰《隐患》​

    黄平子读四面来峰<隐患> --<新世纪诗典>3663 隐患 四面来峰   我在一片林子里 发现了重大隐患 它来源于一棵树上的 一枚钉子   这枚出现在 不该出现地方的钉子 一直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杨勃//山脚下的小屋之九月旦柿红到皮(小说连载)

        山脚下的小屋之九月旦柿红到皮(小说连载) ‌      山脚下的小屋之九月旦柿红到皮(小说连载) 文/杨勃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逝去的爷爷和快乐的童年,并致激发我写作的可爱女儿.文中故事一部分为 ...

  • 宋玉秀 | 两棵树

    两棵树 这两棵树是枣树,位于邮电局和第二实验幼儿园之间,树龄应有二十年以上了.奇怪的是西边的这棵枝繁叶茂,东边的那棵已枯死多日.西边的是女树,东边的是男树,一枯一荣的这两棵树本是夫妻树.从前他们共同沐 ...

  • 黄贯中翻红后,被曝住村中破屋、自己种菜?摇滚老炮的浪漫与温柔,我自愧不如

    本文授权自:梦想家颜究所 前几天,微博上有一条热搜说到了黄贯中,就很离谱: #港媒嘲笑黄贯中朱茵过着贫困的生活# 事情的起因是,早前港媒拍摄到黄贯中和朱茵的家在香港新界的一个乡下,房子外墙十分朴素.周 ...

  • 七律·记忆山村——梅雪馆主当年也是此村中...

    七律·记忆山村 --梅雪馆主 当年也是此村中,情景不和今日同. 岭上耕耘乐青壮,门前说笑戏童翁. 桑麻遍地溪流翠,牛马漫山花木葱. 种种温馨成记忆,寒风过处乱飞蓬. #古诗词# #诗词# #微头条日签 ...

  • ♫那些城市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四)

    在<米店>的最后,伴随着叮咚如泉的钢琴,雨声细密降落,似乎船已扬帆,渐行渐远.不妨借用民谣歌手宋冬野的一句评论:"希望所有三月都这么好,希望所有的明天都已经来临." & ...

  • 那些城市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五)

    这一期,我们接着乘着歌声的翅膀,在这些城市中.在山上.湖泊边,再做一次在现实中又超脱于现实的旅行. "风尘仆仆的归人,你走了多少里路,家里的那盏灯照亮你的归途--"山东人赵照唱着一 ...

  • 那些城市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六)

    这一期的民谣歌曲多是朋友推荐的,歌曲本来就是要唱歌大家听的,有共鸣.有回响,这该是一件多美妙的事情-- 李晋是河南安阳人,在扬州待过几天.谈及这首<扬州>,他说:"这里不像历史记 ...

  • 中证鹏元月报 | 中国债券市场统计(2021年04月)

    作者:史晓姗 张琦 中证鹏元评级 研究发展部 提示 受篇幅限制,如需完整版请关注"中证鹏元评级"公众号,留下联系邮箱,我们会尽快将完整报告发送至您的邮箱. 正文 一.债券市场总体发 ...

  • 长篇连载《我的起源》3《村中姓氏》上/轩诚清读

    (匡燮老师书法小品) 文 / 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第二天早晨,我问大姨:"你半夜里跟谁说话哩?"大姨说:"我睡得好好的,没跟谁说话呀." ...

  • 长篇连载《我的起源》4《村中姓氏》下/轩诚清读

    文 / 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老伯这家人,不像忠哥一家脸热嘴笨,老伯他孙子郭瑞他妈和我母亲同样年纪,我却称她嫂子,人生得很展脱,她见了我们小孩子迎面过来也招呼,她儿子郭瑞也是见人 ...

  • 黄秋杰:村中的那口老井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村中的那口老井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