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男性为什么会弄丢“丁丁骨”?这是进化优势,还是倒退了?
我们知道,人类的近亲是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我们在大约500万年前才和它们分道扬镳,至今基因相似度高达99%。但是,和黑猩猩以及倭黑猩猩相比,人类丢失了一块对男性而言非常重要的骨头:生殖器里的骨头。而这也说明人类是在和黑猩猩以及倭黑猩猩分家之后,才弄丢了这块骨头,那么问题来了,人类在演化中遇到了什么难题,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一块骨头给弄丢了呢?
“骨头”的作用
在了解人类为什么要弄丢这块骨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该骨头对于生物繁殖后代有什么好处。
拥有这块骨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发情、随时交配,而这对于雄性而言非常重要。要知道的是许多雄性采取的是一夫多妻制策略,它们繁衍后代只需要贡献出精子,无需怀孕以及抚育后代,所以对于雄性而言最佳的策略就是多多交配,唯有如此才能尽可能多的留下后代。而生殖器拥有骨头,可以帮助它们与雌性交配,一旦对方发情,雄性即可做出反应。
还有一些雄性在演化中会“作弊”,它们在交配之后会在雌性体内留下凝胶状的物体,使得其他的雄性难以突破凝胶,从而导致后来的精子难以进入到雌性体内。而拥有骨头的雄性就没有这样的困扰,它可以非常方便地突破“前任”的封锁,让自己的生殖细胞也有机会和卵子相遇。
有一些生物在发情期时,需要一定的刺激才能排卵,大多数猫科动物就是这样。为了刺激雌性排卵,雄性的生殖器官不仅拥有骨头,还有使用角蛋白(构成指甲的成分)构成的“倒刺”,这些倒刺一方面可以刺激雌性排卵,另一方面可以将前任留下的精子带出体外。
还有一些强势的雄性,会通过该骨头强迫雌性,完成交配。
发表在《皇家学会报告B》的一项研究中还提出,拥有该骨头可以增加交配时间,增加交配时间意味着在雌性的发情期时,其他雄性无法和它发生关系,从而使得自己的生殖细胞能够在雌性体内停留更久,甚至是让雌性受孕。
不管是哪一种解释,都说明了该骨头对于雄性而言至关重要,既然如此人类更应该好好珍惜该骨头,可人类为什么却偏偏丢失了该骨头呢?
人类为什么演化丢了一块骨头?
关于人类之所以演化丢了这块骨头,科学家们也有不同的答案。
婚姻制度使得人类不需要该骨头
和黑猩猩以及倭黑猩猩相比,人类从很久之前就开始保持一夫一妻制。这是因为人类在和黑猩猩以及倭黑猩猩分家之后,逐渐开始直立行走,并开始以肉类为食。而直立行走消耗的能量较低,肉类又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能量,使得人类有充足的能量发育大脑。
然而脑容量的膨大又给人类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难产。要知道的是,人类为了适应直立行走,盆骨的宽度已经变窄,产道也变得又窄又崎岖,为生育后代时增加了不少困难。随着人类脑容量的增加,使得孕妇的难产率大幅度提升,为了应对这一困难,人类在演化时选择了提前生育后代,也就是说人类都是早产儿。
后代提前出生虽然降低了难产率,但此时的婴儿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严重依赖父母,而这就导致男性必须也要参与抚养后代的任务中,否则后代死亡率会显著提升。正是因为如此,人类的婚姻制度变成了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使得人类在交配时面临的竞争并不激烈,不需要随时随地交配,而是有充足的时间培养感情,因此该骨头对于人类而言就可有可无。
无需骨头突破障碍
我们知道,生殖骨头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突破前任留下的凝胶,但是人类男性并不会留下凝胶,所以人类也无需骨头帮助突破该障碍。
人类没有发情期
更为重要的是,人类不像其他雌性动物有明显的发情期,而是采取了隐藏发情期的方式,这也造成男性无需像其他雄性一样在雌性发情期内密集的交配,而是可以细水长流,所以也没必要保留该骨头。
正是因为该骨头对于人类可有可无,所以人类在演化之中时一不小心弄丢了该骨头,但这并未导致人类的繁殖率以及婴儿成活率下降,所以我们没有该骨头依旧好好的生活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