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是康熙青花种类以及辨别康熙青花
康熙青花瓷器胎质坚硬细腻、釉面光洁莹亮、青花色泽青翠明快、画面层次清晰分明,被推为清代青花瓷器之冠。各色瓷器中,以青花瓷器上的故事画面最多,而且题材也非常广泛,如有祈福求祥类的四美十六子图,反映文人士大夫气节、风尚的俞伯牙携琴访友、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鹅、周敦颐爱莲、太白醉酒、十八学士图以及《三国演义》中铜雀台比武、空城计等戏曲故事中的刀马人图等。
康熙初年,由于当时仍处于朝代更替初期,社会并不稳定,时局的变动从而导致人民的心理发生转变,寻找某些寄托。故康熙早期瓷器中除生活用具外祭器占了多半,例如香炉。香炉腹部多绘莲纹,器身上下均饰有两道青花边线,或有在龙头前开尖内书年款者。早期的画法一般有简洁流畅,富于生活气息的单线平涂法,还具有画工细腻,线条纤细且刚柔并致的披麻皴法。
康熙的翠毛蓝青花犹如佛头之青,在烧造时要想完 美表现它的魅力需要几方面的配合。
对于一 款需要鉴定的青花瓷,在判断出生产年代之后,把它与该年代的典型瓷器进行比较。因为每一个时代的器皿,在外形上都有属于它的特征。主要是根据瓷器造型、口沿、圈足等细节,一一分析,其中造假难度最 大的地方就是底足,从底部常常能看出端倪。
康熙青花款识非常复杂,现主要有官窑款的“中和堂”款和干支年号的“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落款“中和堂”款识的器物,除了古铜彩器物外,多为青花釉里红盘,这种器物在传世品中具有一定数量的,有大小两种。现代仿品中此类小盘已经出现了很多,但是绘画技法却远不如真品,现代仿品的画风松散乏力。最重要的区别是釉里红的发色不能够达标,大多现淡褐色,显得发灰暗。
康熙年间经济贸易十分发达,景德镇也成为了皇 家御用的制瓷厂,青花瓷器在这段时期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这个时间段生产的青花瓷颜色还不是很艳丽,胎体很厚重,第 二个时间段是康熙执政之中期,也就是康熙二十年的康熙四十五年,这个时间段由于国力强盛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去制造青花瓷,所以青花瓷的釉面呈现青白色,整体外表比较光滑,而且青花瓷的外表洁白坚硬,很少杂质,摸上去手感非常滑嫩,工匠由于注重修胎,所以胎体厚薄适中,整体质量非常好,康熙第三个阶段的青花瓷生产时间其实很短,就是康熙四十五年到康熙死去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青花瓷,出现了历史学家俗称的2层台,也就是大盘的底部出现一种台阶的形状,远远看上去非常形象。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此外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