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大不同之举国尚佛
本主信仰与佛教交织融合
大理府为天竺之妙香国,初属罗刹。——《滇黔纪游·录云南》
佛教是唐初开始传入云南的。佛教有三大分支: 大乘佛教、小乘佛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 、藏传佛教,而它们在云南都能得到传播并能生根、发展。
“开成元年(公元835年) , 嵯巅建大理崇圣寺,基方七里。圣僧贤者定立三塔, 高三十丈, 佛一万一千四百, 屋八百九十, 铜四万五百五十斤, 自保和十年( 公元833年) 至天启元年( 公元835年) 工始完, 匠人恭韬徽义徐立。”——《南诏野史》
大理境内佛教主要由内陆和西藏传入,佛教传入大理白族地区后, 其初期盛行的主要是大乘佛教, 至南诏十一代王劝丰佑废道教、崇奉佛教密宗。随后佛教密宗被奉为南诏和大理国的国教。
世传苍洱之间在天竺为妙香国,观音大士数居其地。唐永徽四年,大士再至,教人捐配刀,读儒书,讲明忠孝五常之性,故其老人皆手捻念珠,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一岁之中,斋戒居半。——《滇略》
大理点苍山古称灵鹫山,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曾于此地讲解《法华经》,又在洱海印证如来位。观音是佛教中阿弥陀佛的左肋侍, 佛教徒供奉的“西方三圣”之一。在白族地区, 经过加工, 观音成了伏罗刹、救百姓的英雄而被白族人奉为本主; 大黑天神是佛教密宗的护法大神, 在白族人的传说中却是不忍将瘟丹洒给百姓而违背天命, 自己吞下瘟丹以救百姓的大慈大悲之神, 也被白族人奉为了本主。
“叶榆古泽国,为罗刹领地。观音显化借地而伏罗刹,镇于地宫而立白国,即妙香国。”“母崇佛,思平灭杨氏,建大理国,大兴佛教。盖思平原为杨氏追杀,避于古寺观音大士法身后,杨氏遍寻不得,而感大士慈航普渡,救思平于危难。思平发愿,若得大位,必以全国供养三宝,遍建伽蓝,以佛为国教。”——《大理古佚书钞·大理国崇佛》
佛教能够在大理地区得以广泛的传播, 本身就是佛教对大理白族的本土文化进行了让步, 对自身的一些内容加以改造以迎合当地民族的结果, 使得佛教文化在大理白族化了。佛教被白族接受后, 佛教文化的一些成分也就渗入到了白族的本主信仰中。
“大理为郡,负山面海。由唐以来蒙段氏据而有之, 治六百年。二氏皆白人, 西南夷为类, 虽杂知文教者,惟白焉。其俗事佛而尚释, 段氏有国, 用僧为相, 战已仕而出家。故大理佛法最盛, 而僧之拔萃者, 亦多收附之。”——《荡山寺记》
可见大理国时期僧为官的现象已较为普遍, 特别是既通儒又通释的“释儒”阶层的出现, 更是加快了大理国的政教合一。在寺庙建筑、神像雕塑、祀神形式、求签问凶吉等方面, 白族的本主信仰对佛教文化进行了大胆的吸收, 另外还将一些佛教神祗加入到本主神中, 并且把这些佛教神祗白族化了。
“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 人不以老壮, 手不释数珠, 一岁之间斋戒几半, 绝不茹荤、饮酒, 至斋毕乃已。”——《大理行记》
在元代, 大理密宗仍然十分兴盛。到元代末, 密宗开始衰微, 代之而起的是佛教禅宗。
“大理地区“师僧教童子,多读佛书, 少知六经者。”——《云南志略》
元代以前大理白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受佛教的影响相当深。
“诸神蛮夷刚愎嗜杀,骨肉之间一言不和, 则白刃相搏; 不知事神佛, 若枭獍然。惟白人事佛惟谨, 故杀心差少。由是言之,佛法之设, 其于异俗亦自有益。”——《云南志略》
直到现代, 白族仍然将儒家的忠恕、佛家的慈悲作为自己为人的准则,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为善、同情弱小、民风纯朴, 这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化教育是有关系的。
“白人民俗家无贫富,皆有佛堂, 旦夕击鼓恭礼,少年手不释珠。一岁之中,斋戒几半。”——《云南志略·白夷风俗条》
礼佛拜佛、吃斋诵经已经成为古代白族的重要生活习俗, 直到现在, 有些白族家庭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吃素、拜佛、烧香。
“云南西陲,俗通天竺, 徒事释氏之书, 虽有设科取士,未得其正。”——《大理路兴举学校记》
段氏以佛立国,佛教为国之本,国制为法。若非佛子,不得做官。故大理国时,上至国君、宰相、将军,下至庶民,皆通佛礼。古人有“洱水与苍山,佛教之齐鲁”,“大理一邑,僧寺之多,几冠南省”,“无山不寺,无寺不僧”等诗句赞誉大理佛教之盛况。
参考资料
【1】薛祖军. “妙香古国”的神韵——大理国时期的宗教信仰[J]. 大理文化,2010(8):103-111.
【2】杨学文. 关于白族本主文化的哲学思考[J].大理文化,2001(2):48-51.
【3】邹丽娟. 从宗教信仰的视角探析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J].贵州民族研究, 2008,28(3):77-84.
【4】何叔涛. 南诏大理时期的民族共同体与兼收并蓄的白族文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20(2):83-86.
【5】成瑶, 张锡禄, 朱香,等. 从碑刻铭文看南诏大理国文化的兼容性与和谐性[J].大理大学学报, 2012,11(11):10-14.
【6】张泽洪.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云南道教——以南诏大理时期为中心[J]. 贵州民族研究, 2006,26(5):125-132.
【7】夏绍先. 历史变革中的白族本主宗教信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33(2):76-80.
【8】杨志明. 白族本主崇拜的功能初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17(5):34-37.
供稿:龙关水月
值班编辑:lit zel
法律顾问:杨志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