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元解经:如何养胃
六府之胃
五藏六府之中,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胃,因为我们吃的每一口东西,都要到胃里。小时候,每天都要感受饱不饱,长大后,每天都要感受胀不胀,只是以前是大人们摸着小肚肚,长大后是自己摸着大肚子。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灵枢·海论》: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冲,下至三里。
《灵枢·玉版》:人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
《灵枢·平人绝谷》: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脉和,则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我们都知道,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并腐熟食物,吃进的东西首先到胃里,胃液与食物相混合,实现等一步的消化,这个过程在中医里被称为“中焦如沤”,只是这个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甚至不是用现代的生物学、化学等能解释的。就一个五味出焉,离开中医范畴,可能就没办解释清楚。
中医讲藏象思维,考虑的是相应、相关、求同,仓廪之官、水谷之海都是一种形象的取类。仓廪就是存储粮草之地,其大如海,水谷所化之五味,又化气、化神、化精、化血以奉生身,这个机能正常运转,才让我们保持一个人的正常状态。
虽然说胃本身并不主要负责吸收水谷精微,但是所有以后的转化,都是从胃开始的,所以说气血生化之源,有源头的意思,也有源泉不竭的意思。
胃气的转输,有两个非常关键的位置,一个是气冲穴,在耻骨两端,动脉的位置,另一个是足三里,理疗的常用穴,大家都知道。如果有腹胀、胃胀,揉一揉这两个位置,轻微的问题都能解决。
《灵枢·经脉》:胃中寒,手鱼际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
通过观察鱼际,很容易判断出我们自己的胃有什么问题。
《素问·经脉别络》: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
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现于气口。
《素问·玉机真藏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藏脉,不得胃气也。
在脉诊里特别要关注胃气,那这个胃气是指胃作为一个消化器官本身所具备的气,还是胃经的经气或者是一个什么别的名称、但是又独立存在的气呢?它又很重要,没有它就不能生存。
《灵枢·玉版》:岐伯曰:人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
谷气,就是谷气,谷气也不完全就只是水和五谷所化的精微能量,而是天地氤氲之气,我认为就是所谓的中气。中气才是我们能够生存并不断化生的决定能量,是我们的生身之本。所以如果没中气,只有自身藏府那点气,生命是难以为继的。
那如何养胃,如何养中气?其实很简单,该吃吃,该睡就睡,别瞎折腾就是,一切从简,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