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鹏中国画作品展(十一)
《老年人学画三字经》
心态好,目标低;学为乐,养精力。
创环境,设画案;找资料,研画理。
笔墨纸,准备齐;静下心,莫着急。
选题材,己爱好;先临摹,再写意。
学一家,识理念;观构图,线第一。
一幅画,画到底;一门精,学专一。
习皴擦,会点染;笔传情,墨传艺。
点线面,国画基;勤奋画,常用笔。
画外功,须努力;持以恒,提兴趣。
游名山,看花去;观物象,神韵记。
写生稿,创作依;数年画,成大气。
继古今,师自然;认真练,画下去。
修传统,题款意;诗书画,同努力。
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动物。
工笔画,好眼力;视力低,画不云。
笔墨色,守黑白;高欣赏,大写意。
画细致,写情趣;兼工写,小写意。
观展览,看录像;多读画,听师语。
参活动,练自己;办画展,增信念。
装裱画,挂墙壁;发报刊,推自己。
勇展示,喜指点;多交流,增友谊。
亲师友,敬同学;画好画,乐无比。
不言老,减压力;不言悲,事顺利。
莫言败,不生气;平常心,增动力。
足精神,善思维;学技法,添画意。
对于“仿”,这其实是中国画家入门的重要途径和必备功夫。如果把“仿古”仅仅看作是抄摹前人图式,缺乏时代特色,而没有洞悉“仿”的深意,这种观点是十分狭隘的。
因为,历来国画大家莫不借仿出己,托古改制,如此才能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只有仿方能续接中国山水画的正脉,延续士夫精神。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仿画须选典雅遒丽之作,如元四家、吴门四家、董其昌等文人画,不仅要理解,且对各家技法的运用也要日趋成熟。
随着时光的流逝与人世沧桑,艺术修炼会更趋成熟,个性与风格的形成更趋鲜明。创作多半是写生完成的,但不刻板地对景写物,要面对动人的自然形态、光影和色彩,焕发创作激情,启动灵感与睿智,从而走进美妙的创作境界。
创作源于灵感。加上想象空间和联想、创作加上生动的造型,从而形成我们所看到的作品。欣赏和享受这些作品,透彻理解并深切感受到这些作品的奥妙,而非偶尔的过客,你就是画者真正的知己。
一个很敏感脆弱的人,生活中的一些残酷、痛苦常常使人们感同身受,为了避免直视的痛苦,人们常常选择逃避。所以,更愿意关注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我们的作品也更应该表现大自然光鲜明媚的一面。
绘画使人快乐,变成高度精神力量的人,具有思想丰富、多姿多彩、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绘画原本就是高尚的乐趣之源。
“一切艺术都给人以安慰,而伟大的艺术给人的安慰是无穷的”。艺术家用创作宣泄情绪、驱赶内心的痛苦,展现心中的愉悦,是一个很好的渠道,而艺术品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也会在很大程度使人出离痛苦,抚平心灵的创伤,带给人心灵的慰藉。
不论是何种绘画,没有必要着意追求酷似而是要把握神韵;绘画重视整体结构和效果,光与色的辉映,情与景的交融。用色要协调,使色与光的运用交织生辉,产生一种朦胧、迷离、幽幻、和谐的感觉。当你品味每一幅绘画作品时,犹如聆听一曲交乡乐章,感受到生命的颤动、情感的洋溢,那是尽善尽美的境界,是人们内心世界深处美的呼唤。
《能画就好》隨感
往事随风飘,
岁月闲中老;
人生何所求,
能画就挺好。
《枕上得梦》偶得
放鹤寻神水,
骑鹿逛仙山;
枕上得一梦,
回味画三年。
《笔旧画新》意境
笔旧画可新,
人老情更亲;
来日若不在,
后人知寸心。
作品要求:
传神、精致、生动、自然、写实。
绘画寄情:
挥毫落纸抒胸臆,因缘际会有知音
——相聚美篇,相近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