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徐粟林彭”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更大?

毛主席一贯坚持:“打仗,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则人地皆失。”

因此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各路将帅都纷纷将运动战作为主要作战形式,把消灭敌人当作主要目标,打出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其中的佼佼者,便有徐向前、粟裕、林彪和彭德怀四人。

徐帅仅凭区区一个兵团,就消灭了阎锡山30万大军、解放了全山西。粟裕大将纵横中原、无人能敌,创纪录地歼灭了300万国民党军。林帅在东北拉起了百万四野大军,连续打赢辽沈、平津等大战役。彭老总在大西北怀横刀立马,不但生生拖垮了胡宗南,还彻底歼灭了马家军。

可以说这四位开国将帅,都是指挥精妙、功勋盖世。

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假如非要比个高下,谁的功劳更大呢?

伟人和开国将帅们

欢迎继续阅读,敬请关注了解更多!

01

直到1947年6月,徐帅才被派到山西。

当时,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二年,战况越发胶着危急。出于全国一盘棋的考虑,毛主席抽调了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使得中原形势大为好转。

与此同时,晋冀鲁豫野战部队却被抽调一空,山西局面变得非常吃紧。因此伟人很希望徐帅能出手,尽快稳定山西,避免阎锡山腾出力量,配合胡宗南夹击陕甘宁边区。

这个任务,可以说相当难办。

因为徐帅手上几乎没有什么兵力,却要硬抗30万晋绥军。所以在他临行前,伟人不无担心地说:”山西阎锡山那个老军阀,可不好对付哩!“

然而谁也想不到,仅仅一年以后,徐帅就几乎解放了全山西,开始围攻起太原城。把“不好对付“的阎锡山,变成了笼中困兽。

胜局初定后,毛主席十分好奇,山西的仗是怎么打的?徐帅为此特意派副司令员周士第,赶到西柏坡当面汇报。

伟人听了详细介绍后,不禁击节赞赏:”向前真是好气魄啊!”

徐帅用兵之奇、战功之殊,可见一斑。

整体而言,徐帅解放山西,有两大特殊功绩。一是”练兵”,二是”攻城”。

徐帅

徐帅来到太岳军区后,立刻施展了撒豆成兵的魔法。

他以少量军区基干部队为底子,扩充成了野战纵队;以各县大队、区小队为基础,扩充成太岳兵团;以冀鲁豫地方武装为基础,扩充成冀鲁豫独立旅。

这些部队既缺乏作战经验,也缺乏武器装备,不少人手里只有大刀长矛。但在徐帅调教下,指战员们个个嗷嗷叫,全军士气爆棚,稍经训练就令行禁止、气象森严,有了劲旅的样子。

当年10月,徐帅以战代练,命令新军对运城(晋绥军在晋南的补给基地),发动了攻击。

由于事先计划周密计划,守军力量被疑兵严重分散,附近援兵由全部遭到有礼阻击,同时部队都经过极为针对的训练,因此在付出少量伤亡后,新军只花了一周时间,就扫平了城外所有工事。

可惜此时在陕北的胡宗南,足足派了4个精锐旅增援运城。实力远远超出了阻击部队,徐帅当机立断,命令新军主动彻围,全军开至平陆、杜马一带打援。

尽管没有打下运城,但整个新军攻过坚、见过血,变成了真正的野战精锐。由于在是最后阶段功亏一篑,部队上下也都憋了口气,有着很强的再战欲望和取胜信心。

此战,充分实现了练兵目的。

徐帅欣喜地总结道:“运城虽未攻克,但对部队锻炼甚大。”各部也对战斗中暴露出的问题,予以了快速解决和改进。

12月再战运城,徐帅做了两个改变。

一是成立“晋冀鲁豫军区运城前线指挥部”,任命了司令员王新亭和政委王震,授权两人统一指挥参战部队。他不但要练兵,还要练将。

二是命令部队下定决心,他指示全军:“当你是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敌人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因此我们要咬紧牙关,坚持最后五分钟。”他要练成一支誓死不退的铁军,勇猛无敌的强军!

战斗进程和上次几乎完全一样,胡宗南再次派4个旅前来增援。但是阻击的部队,誓死不退牢牢守住阵线;攻城的部队,勇猛冲锋两天就攻下了运城。

在获得了运城充足补给后,徐帅一举把部队扩充到了6万,只用了半年时间,就练成了后来声名赫赫的18兵团。

徐帅指挥一个兵团,以寡凌众压着阎锡山,打下了山西50多座坚城。

阎锡山

要知道,山西之所以难打:一是由于阎锡山经营日久,掌控力很强;二是境内多坚城,晋绥军更以擅构工事、擅守城池闻名。

但徐帅不以为意,大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战术创新。由于山西煤矿多,故此部队中挖煤工人也多。他因而命令部队推广土工作业,直接把坑道挖到城墙下搞爆破,这就大大降低了部队的战损。

正因如此,18兵团变成了最擅攻城的部队之一。打下太原城后,毛主席不禁赞道:“对如何攻克,有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大城市,我们现在有了经验。“

解放山西的过程,概括来总结就是:没兵没将不要紧,徐帅一来就有铁军。太原城是乌龟壳也不要紧,徐帅一来就能敲碎。

在别人眼里天大的困难,对于徐帅来讲,不过是手到擒来罢了。

可以说徐帅在山西,立下的是”奇功“。

只是很可惜,由于身体的原因,徐帅在围攻太原时,就再次病倒需要休养。因此在后续的解放战争,他基本没有参加,也没有取得更大的战果。

02

1948年1月,中央要求华野渡江南下,但被粟裕三次拒绝。

当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线推到国民党腹心,结果遭到四支敌军主力围攻,形势极为严峻。为分担中野压力,中央命令华野即刻渡江,挺进豫皖苏、进一步开展外线作战,吸引蒋军回援。

毛主席根据这个战略,亲自下了命令:”由粟裕统兵南下,负责外线作战。华野主力分两批渡江,直插江南,彻底搅乱蒋介石的后方。第一批1、4、6纵,立即开拔,第二批3、8、10纵,时间待定。“

然而粟裕不愿意走,并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首先,刘邓大军已到达大别山区,并粉碎了20万敌军的围剿,建立了横跨33个县的革命根据地,成功地站稳了脚跟。这种情况已经极大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敌我力量对比。

其次,中央要求华野渡江,最终目的是希望将中原的敌军,再调回到江南去,从而减轻中野的压力。但为什么不考虑一下,中野、华野配合,将这部分敌军予以就地消灭呢?

再次,华野如果渡江作战,势必要进入山区发展根据地,只能像中野一样,放弃重武器才能轻装上阵。这样一来,通过历次缴获建成的特种纵队,必然无法跟随过江,华野将丧失已经占据优势的炮兵力量。再加上外线人生地不熟,作战的损失也将成倍上升。

最后,粟裕对于自己指挥作战,在中原地区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具有强烈的信心,认为这才是取胜之道。

为此,粟裕不惜抗命三次。

粟裕

中央军委分别于1948年1月22日、1月27日、2月1日,前后10天里,向华野下达了三次渡江命令。

第一次,粟裕没回复。

第二次,粟裕简短回电,说部队正在准备,申请暂不过江。

第三次,粟裕拟定了著名的“子养电“,用了整整3000字,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放弃得不偿失的外线作战,转而在中原发展战略进攻,战术上采用忽集忽分的战法,创造机会打大仗,大量消灭敌军,从而改变战局。

在电报结尾,粟裕用了“斗胆直陈”四个字,十分刚硬、十分自信。

中央收到粟裕回电后,毛主席第一时间命令:“速来面谈”!

粟裕来到河北阜平中央驻地,当面向伟人和中央军委做了汇报。他详细阐述了两个理由:

其一、即便华野渡江,围攻中原的国民党主力部队,因为种种原因,会回师江南的也只能是整编25师,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

其二、华野上下,有充足的经验、充分的信心,能够和刘邓大军配合好,在江北打两到三个大的歼灭战,足以动摇蒋介石的统治基础,这样也可以保存江南的经济基础,有利于战后国家重建。

中央军委整整开了一晚上会,来研究粟裕的建议。第二天,毛主席宣布了决定:同意华野暂不过江,任命粟裕为华野司令兼政委,全权担负中原作战指挥责任,且须在半年左右时间内,歼灭敌军5至12个旅。

实际上,毛主席授予了粟裕临机专断之权。

但同时,粟裕也向中央立了军令状。

1948年6月,粟裕指挥发动了豫东战役,一举歼敌9万余人。同年9月,华野再次发动济南战役,许世友8天打下山东省会,全歼守军10万4千人。

随后,粟裕策划了“淮海战役方案”。毛主席阅后立即回电,要求必须在10月10日前完成准备。

当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在徐州附近打响。3个月后,国民党在中原的55万大军,被消灭一空。

这样的歼敌人数,显然超额完成了毛主席下达的任务。而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粟裕指挥华野共消灭了240万敌军,也位居各大野战军之首。

淮海战役

毫无疑问,粟裕立下的是“大功”。

他打赢了淮海战役,把蒋介石在江北的统治基础,彻底一扫而空,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进程。毛主席对粟裕的指挥,也大为赞赏、评价道:”一锅夹生饭,硬是被吃了下去。“

不过粟裕虽然是战役策划者,但淮海战役总指挥却不是他。中央实际任命了刘伯承元帅,负责坐镇、居中协调华野和中野的作战。

这有点像粟裕打的其它战役,虽然他负责具体的战场指挥,但是如何协调各部队配合,都还是由陈毅元帅来发号施令。

单论功劳大小,粟裕的确超过徐帅。

03

1945年,林彪准备去山东,却被毛主席改派到了东北。

当时日本刚投降,整个满洲,只有少量抗联还在活动。国共两党的力量,基本都是真空。

毛主席目光如炬,从全国全局出发,力主全力和国民党抢占东北,把人口众多、物资丰饶、占据了全国工业产值80%的东三省,变成中国革命的最可靠根据地。

对于东北,伟人曾这样说:“哪怕全国的革命根据地都丧失了,只要拥有东北,在东北建立强有力的根据地,我们拥有了那里的资源和人力,照样也能够卷土重来。“

东北大城市

因此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东北的战略重要性,在全国是最高的。只要共产党拥有了东北,就有了大后方,就不可能会失败。

林彪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毛主席委派负责了东北的军事。当时中央军委对于这个重任,曾推荐三个人作为候选。而伟人在陈毅、徐向前和林彪之中,出于信任还是选择了后者。

毕竟红军初创起,他就在伟人身边战斗,关键时刻也多有重大表现,且善谋全局、战绩彪榜,具备充分的能力,可以胜任东北根据地创建工作。

同时也非常重要的是,林彪在115师威信很高,能充分调动那些八路军老部队,而这正是准备派往东北的主力。

林彪身负重任,因而十分谨慎。

毛主席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林彪一到东北,就抓紧时间了解情况。他轻车简从,亲自到各战场实地观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正因如此,林彪对于战局判断十分精准,基本没有犯过什么错。凡是不该打的战斗,他总能及时撤退,凡是能够打下来的战斗,他也总是能够把握胜果。

前期国民党优势大,林彪指挥部队果断放弃四平、锦州,一退五百里就到了哈尔滨,赢得了”逃跑将军“的美誉,甚至被人嘲笑”吃了几年苏联面包,就不会打仗了。“

然而伟人充分保持了信任,任命他为东北局一把手,全面负责党政军。

林彪“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真正占据了东北。

具体说就是:放弃争夺等大城市,集中精力占领农村和中小城市,建立广大根据地;短期内不与国民党军决战,集中兵力大举剿匪,保障根据地稳定和发展。大力实施土改,充分发动群众,在农村消灭剥削关系、解放生产力。

短短半年内,东北600万农民,分得了500万垧的土地,平均每人能分到8亩地。同时被还有15万间房子、100万石粮食和6万头大牲口,分到了农民头上。

翻了身的东北农民,参军入伍、保卫革命胜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947年,林彪在东北扩军3倍多,部队数量达到30多万人。1948年,林彪成立了东北野战军,一共编成了13个野战纵队,部队数量再次扩充3倍多,达到了105万人!

同时,由于东北先后建了55座兵工厂,能够年产火炮2000多门、炮弹100万发。这让东野的装备和火力,甚至超过了敌人。

兵强马壮,水到渠成。

林彪拥兵百万、挥师南向,先后打赢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

四野入关

从用兵上来说,林彪以“稳”闻名。东野作战,兵力、火力、战术均占有优势,能够堂堂正正地碾压国民党军。

因此,单从某场战役的指挥上看,似乎粟裕的谋略,会更加让人惊心动魄。

但是林彪拿下了东北,就意味着为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局;而粟裕打赢淮海,只能说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单从这个角度来说,林彪的功劳要超过粟裕。

也可以说,林彪立下的是“头功”。

04

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司令,职务原本比徐、粟、林要高。

1947年3月,蒋介石派“得意门生”胡宗南,率领34个旅25万大军 ,以“黑虎掏心“之势直扑延安。

彭老总临危受命,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肩负起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重任。

当时他手上满打满算,也不过才2万多兵力,只有对手的十分之一,任务可谓十分艰巨。

有的同志就问:“就这点兵力,是不是太少了呢?”彭老总却回答:“兵力少不少,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我够不够勇敢,能不能作好大家的表率。”

真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老总

优势敌军来势汹汹,延安势不能守。彭德怀安排部队节节阻击,掩护中央机关,争分夺秒地撤离。

一切本也顺利,前线阻敌部队打得顽强有效,充分利用地形优势,一举歼敌7000多,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然而毛主席从容吃罢晚饭后,还是不愿走,坚持要最后一个离开延安。而且伟人突发奇想,决定要留下来亲眼看看,胡宗南的兵长得是什么样子!

这可把彭老总急坏了,一再催促后忍不住骂了娘:“龟儿子的兵,有什么好看得?让部队替你看!一分钟也不能待了!“不惜动了强硬手段,才把毛主席给送走。

毛主席在延安

单论歼敌的话,彭老总比粟、林要逊色不少。

彭老总在西北,一开始是和胡宗南“泡蘑菇“,利用对方急于决战的思维,绕着山沟沟游而不击,激怒敌人、疲惫敌人、松懈敌人,再选取有利地形打埋伏。”一战青马砭、二战羊马河、三战蟠龙镇“,总共歼敌一万多人。

直到解放战争后期,中央抽调山西、华北部队,充实了西北野战军后,彭老总才开始发力。在瓦子街战役,一战歼敌近三万人,基本消灭了胡宗南的机动兵力。又通过兰州战役打垮、消灭了马家军,彻底解放了大西北。

但是为了保卫党中央,彭老总真得拼过命。

1947年8月,胡宗南准确判断我军动向,调集重兵进行前后堵截。由于上游出现了洪水,毛主席、周总理和中央机关,未能及时渡过黄河转移,反而在曹庄一带,被敌人重重围困。

彭老总急得满头大汗,甩了军帽决定拼命。他兵分两路:许光达率三纵,星夜驰援曹庄;自己则集中了6个旅,主动攻击国民党主力整编36师。

战斗期间天降大雨、山洪爆发,然而彭老总带领部队克服了困难,继续以薄命的姿态猛打猛冲,终于大获全胜一举歼敌6000余人,并俘获了敌军36师师长钟松。

窃以为,仅凭这一场战役,彭老总的功劳,就可以超过徐、粟、林。

喜欢本文,敬请下方点赞、评论和转发

帮助推荐本文给更多读者,为感!

月下空山听清泉、不同视角看问题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全文完

#电视剧大决战#

(0)

相关推荐

  • 徐向前差一点成为华野司令员,到底是怎么回事,当时陈老总在哪里

    军营今日事关注2020-12-09 12:17大图模式在十大元帅中,徐向前徐帅是唯一一位北方人,而且还是唯一一个将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军委第一副主席三个最高军职全当遍的元帅,红军时期 ...

  • ​解放战争国军11个半美械军

    ​解放战争国军11个半美械军 20军:杨干才,长期在华东.大别山地区与粟裕.刘邓作战, 后来在渡江战役中被全歼. 26军:即整编26师,马励武,华东战场全军覆没,送给粟裕几十辆坦克. 28军:李良荣, ...

  • 罗帅念了一个错别字

    那是我20岁的时候,罗帅的小女儿罗宁才六岁.安静的走廊里突然传出拉拉大骂罗叔叔:"你个罗肥子!你个罗肥子!我们老师比你懂!就是滥(lan)竽充数,就是滥(lan)竽充数!"罗叔叔站 ...

  • 王世英要同阎锡山谈判,徐帅坚决不同意,避免了一场悲剧

    1948年夏天太原城内,阎锡山在蝉鸣的聒噪中,心情更加烦闷.这时的太原城,已经被徐帅带领的解放军团团包围,阎锡山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屋里一圈圈转来转去.只要稍微懂点军事的人都能看出,人民解放军解放太原, ...

  • 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 军事能力最出色的是何人

    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的功勋早已彪炳史册,他们也全部位列人民军队36位军事家之中.但是,虽然他们的能力都十分出色,但要是只讨论军事的话,还是有所区别的.我们在讨论历史上的名将的时候,喜欢用五虎上将来概括, ...

  • 哪一个兵团的指挥官,先是元帅,后是上将,最后又是元帅

    哪一个兵团的指挥官,先是元帅,后是上将,最后又是元帅 1949年全军进行整编后,之前各大野战军管辖的纵队编制被取消了,而五大野战军下辖的纵队,也改为以军为单位.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兵团制度,一个兵团下辖 ...

  • 十大元帅中,哪几位出身于黄埔军校?

    在中国近代史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是最负盛名的两所军校.其中,作为后起之秀的黄埔军校,更是在名气上超越了前辈,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国民党自然不必说了,黄埔系将领在高级将领中占了大部 ...

  • 粟裕的战略胆量

    原创2021-06-19 08:10·杨柳青青春之声 解放战争已经过去七十余年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渐渐散去,但是人民解放军那种在峥嵘岁月中排山倒海的气势,摧枯拉朽的战力,天下雄兵的英姿可以说以气贯长虹的 ...

  • 解放战争中最难打的一座城市,三个兵团两位元帅上阵才最终拿下

    你知道解放战争时期哪个城市最难打吗?是辽沈战役的沈阳?淮海战役的徐州?还是平津战役的北京?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难打的一座城正是位于山西的太原.对比其他城市的轻松拿下,太原一战打得格外艰难,这一战中,解放 ...

  • 协助徐帅一同解放山西的,两位干将都是谁

    如果讲到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是著名的淮海战役.如果讲到解放战争时期,最难解放的一个省,相信了解历史的朋友,都会想到是山西,为何解放山西这么难.主要还是因为民国大军阀阎锡山,在 ...

  • 开国十大将晚年照片,少年子弟江湖老,国之英雄两鬓斑

    粟裕建国后曾经专门负责收复台湾的战事,由于伤病而未克全功.1954年,粟裕曾担任过总参谋长.1984年,一代战神粟裕病逝,享年77岁. 被毛主席称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的徐海东大 ...

  • “开国五虎将”彭林刘徐粟:如何评价他们的指挥风格和战绩?

    开国五虎将 一般认为,开国五虎将指的是:彭.林.刘.徐.粟.为什么选这五个人呢?我们不妨使用一下排除法. 首先说朱老总,他是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指挥,解放军总司令--但他实际上在二打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