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2020年重启吗?”——如果可以,那么所有因为疫情而消逝的生命都能继续守望每天的日出日落;如若不行,所有有幸在这一年里安然无恙的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尚且真实存在的每一天。没有任何时候比这一年更让我深刻地理解“死生之外,皆是小事”的真谛,塑造一个观念是日积月累的积淀,而改变它或许只需要某一个背景之下的焦虑和恐惧。我变得越发佛系,更加偏好简洁主义。“佛系”并非如字面意思那般无欲无求,它是一种有目的地放下。“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是我当年高考作文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写的主题是“知足”。这是个贯彻我们一生的话题,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赋予了它不同的含义。知道对自己重要的是什么,然后坚定地奔向它,至于沿途所有的甲乙丙丁,放下是为了让自己轻装上阵,跑得更快、更笃定。有目的地抓住,有目的地放下,人不能什么都想要,更不可能什么都会得到,如此一想,何来层出不穷的失落和寡欢。我向来不喜欢复杂,对人对事对物皆如此。无谓的社交不如安静地独处,低效的“磨洋工”不如高效地“斩乱麻”,不需要的东西不如不要……less is more,和“佛系”的态度有些吻合,生活应该也要有所选择,有目的地留下,无关紧要的就断舍离,减少空间的占据也会给自己的内心腾出一方闲适之地。熟悉我的人知道,我并不喜欢动物园、水族馆这类地方,所有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影响他人共存的行为,如果我无法阻止,那么我会尽可能不去“助力”。疫情之下的人们不断重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些义愤填膺的网友留言让我们看到了某种觉知在迸发出力量,即便有很大一部分声音只是停留在指尖码下的文字之上,但很多事,我们不能因为大部分人去做了,自己才会跟着做。这一年,我开始重复利用塑料袋、外卖自备餐具、回收快递盒、减少购买过度包装的日用品……真正做了,才发现:那些原本因为方便而使用的物品,一旦不用了,其实也并没有造成太多难以忍受的麻烦,反倒会因为降低了生活中的非必需消耗而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