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第三十八章 要走心,别只知道搞形式主义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新的一周了,我们接着新的学习,接着讲老子的《道德经》,看看老子老先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总是这套套话。
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必须检讨一下,我讲这章的时候有点兴奋,所以说话的时候有点过分了,有些学者没看懂《道德经》,这也不能这么说,大家解《道德经》都有他的作用,我也是看了大家的书才认识到老子最终是讲什么的。但是,我觉得老子的核心真不是像大家讲的那样,是站在道家立场嘲笑儒家的仁、义、礼、智等等,我觉得没那样,我真的觉得很着急,大家没把老子的思想讲出来,我觉得挺着急的,而且误解老子了,而且还绑架了老子,利用了老子去互相攻击,我觉得太不应该了。像老子悟道这种境界,圆融无碍了,人至于去嘲笑什么东西吗?犯不上。跟儒家去斗去,我觉得这基本上没有什么必要了。
所以,这章我还是认真的讲,踏踏实实的讲,我们一点点理解老子的思想。老子前边说了,“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今天我们学什么呢?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这是帛书乙本这么写的,其他版本大致相似,没有特别大的差距。这话的意思是你前边依次往下推,从道、德、仁、义、礼,到礼这了,可是当你谈到礼的时候,忠信就已经很少了。我们现在问一句,老子这忠信已经很少了,之薄也,从这个语气来看,老子认为忠信是好事还是坏事?一般的学者解,都是老子嘲笑礼仪,这些所谓儒家提倡的忠信等等,您看这是老子讲的,如果单纯的强调这个礼了,这时候到这个层次了,忠信就已经很少了,这种语气,老子是说忠信是好的。
实际是这样的,仁、义、礼、忠、信都是好的,但是如果你没按道去做,你没有把这个树根给搞好,您非要强调那树叶多么重要,这是程序上搞错了,老子是这个意思。所以,当一个社会过度强调礼的时候,没有做到前面那些,过度强调礼,你会发现这时候已经警戒线出现了,忠信就已经很少了,这时候就是老子说的“乱之首也”,动乱就要开始了。
所以,在这里,这个礼是一个警戒线。当领导者按照道德法则做事,无我利他去关爱员工的时候,你发现稍微一讲这礼,大家就照着去做了,就做的很好了。可是领导没做到,却过分强调礼,这时候忠信就已经很少了,马上这混乱就要来了。所以,老子讲的话是这个意思,大家讲对不对?是对的。我一再拿一个公司来做例子,像这固锝电子那样,领导者悟道了,放下自己的利益为员工做事,给员工很多好处,比如说给员工这些利益,包括员工如何尽孝、给员工的福利、关爱等等,非常好的时候,这时候你稍微一讲这些礼貌,学《弟子规》,稍微一学员工就能做了,为什么?觉得自己太好了。所以,员工们就自觉遵守,而且这礼会完成的特别好。
可是有这样的企业,老板整天花天酒地,在外边生活奢靡,每天和客户喝的醉醺醺的来到企业,还给客户回扣,他自己没按照道的法则做事,可是非让员工学《弟子规》不可,因为听说有的企业学《弟子规》,像固锝电子学《弟子规》,人家企业越做越好,听说这东西能挣钱,能让员工多挣钱我多捞点多好。所以,让员工学《弟子规》,那这时候员工学不学呢?不学,领导就非要强调学,谁不学罚款,过分强调礼了,可是在过分强调礼的时候,你会有反思,这老板是不是有问题?一看老板没做到,所以他过分强调礼,这是忠信之薄也。忠信就已经很少了,不会很多的,会出问题的。
什么是忠?什么是信?这里边稍微给大家多讲两句。这忠怎么写的?上边一个中间的中,下边一个心字,古代说这个人“内近其心,而不欺也”,就是说我的所有思想讲的话跟我心里边是一样的,跟心中的心是一样的,我绝对没有二言,就是我说出来的我对你怎么做我就要怎么做,我绝对不会心里想着一个嘴说另外一种,不可能,不会这样。所以“言出于心皆有忠实也”,这叫忠实,就是我说的话是出于心里边的。后来引申为人“侍君无二志”,我对我的领导、对我的国君没有第二种的想法,我就跟随你了,这叫“侍君无二志”,这种叫忠,就是诚信,我做事言行一致,这叫忠。
信是什么?我们现在讲信誉,信守承诺,为什么说这种是信?大家看这中国字太好玩了,这忠字你看上边是中下边是心,从心中出来的话、出来的行为一致的这叫忠。信是左边一个人,右边是个言,说话的言字,信当什么讲?现在讲信是信誉,可靠,说这书信是写信的信,古代的书信不是叫信,叫书,传书,写下来的字叫书。信是什么?在古代的时候,那阵还没有纸的时候,人靠什么来写?竹简,有时候竹简都没有,靠什么来传递信息呢?人带话。比如说这母亲想念孩子了,孩子出行走了很远去工作去了,听说孩子在哪哪个城市工作,当时城市很小,谁去那城市,你给我儿子带个话,让他明年回家看望老母亲一下,带个话。这人他把这话记住了,他到那边见了她儿子跟她儿子说,说你老母亲让你什么什么时候回去,传话的这个人,传的话要一致,不能变成到那边说你家里没事,挺好的,不用回去了,这是不守诚信了。所以,这种带话的保持一致的状态叫信,这个传的口音叫信。所以,这个信叫人言,也就是说信息的载体在人的嘴里边。所以您不要去传出其他的声音来,传的完全面目全非了,不行。所以这种人言传递的信息就叫信,写在文字上的叫书。这是信的真正含义。
这引申为是可靠的,是没有被改变过的,这叫信,所以说这人有信誉,他没变一直这样,这是有信誉。忠信就是对人真诚,我一直没有改变,我该怎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叫忠信。老子认为当你领导者前边没有做到的时候,这时候忠信就开始缺失了,原来老板说我一定带大家成功,你们将来的生活都没有问题的,可是这领导者天天出去花天酒地,钱花的差不多了,员工还信您吗?忠信就开始缺失,大家觉得你又骗我们来了,这时候强调礼的时候大家就不相信了。
所以,这是老子讲的“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这乱马上就来了,这样的公司哪能经营的好?所以,老子在这段话里给我们讲了一个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其实礼是典型的形式的东西,这个形式它是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这个框架一定要在领导者以善为本的、按照道的法则做事的驱动下,有温暖善良的内核了,这个形式才有它的作用。可是如果领导者把这个善的内核给丢掉了,就强调这个礼,为了完成自己的统治来强调这个礼的话,这个礼是不可持续的,很快就会陷入混乱,所以老子讲了一个内核与形式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这服务员的微笑,好多企业觉得这服务员一定要对顾客好,老板就让员工学会微笑,微笑要露出八颗牙,员工站排,来,开始笑,我看你们谁露出八颗牙没有,我量一下,挨个看。这就是过分重视形式了,领导者为了自己赚钱,为了让顾客多进来,所以他要培训员工微笑,但是员工开心不开心?领导很苛刻,工资很少,所以他们不开心的,所以他那笑是强行笑出来的,这对员工就是一种折磨,这种情况下过分强调这个礼,员工的忠心就会少,气氛会越来越不好的。所以,你看他笑都是二皮脸的笑,你少点海鲜了,脸立马放下来了,一脸冷色,为什么?这赚钱少。
可是有的企业,比如说海底捞,海底捞火锅服务员为什么那么高兴?乐呵的服务,老板对员工好,海底捞老板对员工好的程度我以后有机会跟大家讲,那真是很多关爱措施。比如说,我给大家讲个细节,他那海底捞服务员都住白领社区,不像是有的饭店是地下室、上下床,他们住白领社区,房间里边配电脑、电话,配服务员给这些服务员服务,一个楼层有服务员,打扫卫生有人给你干。而且一个细节,北方冬天在没来暖气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没来暖气,每天晚上饭店服务员下班回家,回去宿舍会发现被窝里边有服务员给你放了一个热水袋,这是关心,对服务员关心到这个程度。
所以,这关爱员工,工资高,领班以上员工父母每个月公司直接给你父母汇到家里几百块钱养老金,就是帮你养父母,你想想,这种措施一般单位哪能干得到?干到领班以上级别你父母就有养老金了,不容易。员工就开心,所以他们的笑容永远自然而然的挂在脸上。我记得很早以前,我读博士的时候第一次去海底捞,有人请我客,到海底捞一去我看那服务员都微笑着,乐呵呵地跑来跑去,很忙,速度很快。我就很诧异,我问,过来,小女孩儿,我问一下,你们老板是不是培训你们微笑的露出八颗牙,对吧?她说没有啊,没培训过,我说那你为什么总是张着嘴这么开心的乐呢?这小女孩站在那说我们就是很开心,我们有什么不开心的呢?所以我们就高兴,就乐啊。这回答让我当时完全不理解,后来我研究了这海底捞才知道,原来他们的企业文化好,这老板关爱员工,您看他前边做的好,关爱员工,发出仁,这公司里边就有义,这礼就能有了,我们所设的形式很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你只要稍微一提醒员工,员工就出现了,甚至你不提醒都会出现,这种形式是由里边的内核决定的,内核善良外边自然发出仁、义、忠、信等等,自然发出来。
如果里边这些东西没有,你光倡导外边,那是一团糟,所以你们在工作里边要想,我们每做一件事您的内核是什么,我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如果没有一个善良温暖的内核,您去单讲这个形式,这形式就是夹生的米饭,就是流于形式的表面的多余的东西。所以,工作里边这样的事太多了,我不给大家多讲,我要讲起来没完,公司搞活动、公司人与人之间关系等等,太多了。所以,老子讲这话您看简单,但是实际上老子讲了一个原理,这个原理在我们人生中非常非常的关键,谁能把这个理顺了,不但《道德经》不会再跟那些学者辩论了,犯不上,而且您人生会顺畅了,这是真正的大道理。
好的,朋友们,今天我们《道德经》就聊到这,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